6.2亿,这次是医院被救活了!

  一次破产重整

  到位6.2亿投资款

  兜住550多名医护职工饭碗

  近200名债权人约9亿元债务得以清理

  有财产担保债权

  税款债权、工资债权全额清偿

  普通债权清偿率48.6%

  约为模拟破产清算清偿率的4倍

  不到一年半时间

  从濒临破产到“一案多赢”

  这家法院

  是怎么把医院救活的?

  破不破?怎么破?

  光华医院成立于2006年4月,是东莞规模较大的综合性民营医院,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于一体,职工人数550余人,最高年收入曾超2亿元。

  近年来,受集团战略决策、关联公司资金链影响,该院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大量资产被多地法院查封冻结。2022年5月,债权人向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申请对其进行破产清算。

  法院在审查破产申请期间发现,光华医院涉诉、涉执债务复杂繁多,名下有不动产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医疗设备等资产,目前仍在对外经营中。

  而面对债务危机难以化解的现状,该院仍每天收治病人约1600人,住院病人约220人,同时,还承担周边镇街较重的医疗任务。医院股东也在积极引资以盘活资产,请求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破产清算。

  “光华医院的执业许可资质具有稀缺性,且资产规模大、经营基础好,有一定的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能。”法官莫然认为。

  然而,若启动破产清算程序进行简单的债务清理,不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最大化,医院也将停止经营、遣散医护职工以及分流病人,显然不是最优选项;但如果直接启动破产重整程序,基于重整的不确定性和破产程序的不可逆性,难免对医院的日常经营产生负面影响,若重整不成功转入破产清算,也将不利于医疗民生工程和社会稳定秩序。

  那么,最优解到底是什么?

  经过反复的分析和推演论证,法院从医院长远发展、债权人利益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等角度综合考虑,决定大胆创新,于2022年7月7日启动预重整程序,一开该院“预重整”先河。

  预重整,即法院在受理破产重整前,具有重整原因的债务人与全部或主要债权人、出资人等利害关系人进行庭外重组,自行协商达成重组方案,在进入重整程序后,该方案经法院审查批准后直接延伸到重整程序中,是一种通过市场化、法治化灵活实现破产拯救的方式。

  因预重整并非法定破产程序,能有效降低破产对债务人声誉和经营的负面影响,并有效提高重整成功率、降低重整成本。

  5副“药方”,6.2亿投资!

  该案进入预重整后,光华医院和主要债权人共同向东莞一院推荐了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担任临时管理人。第一步,充分尊重破产参与主体自主权,首次采用债务人和主要债权人协商一致意见。临时管理人在法院指导下,组织债务人、债权人和投资人三方协商重组方案。

  第二步,破产不停产,服务社会和救死扶伤两不误。采取“放水养鱼”措施,准许光华医院在临时管理人的监督下正常经营,营业收支全部在法院监管下通过管理人账户使用。

  “比如全院医护人员的每月工资,我们都会严格审核、及时发放,确保团队稳定。”承办法官刘秋霞介绍,启动预重整程序期间,光华医院经营秩序良好,员工团队稳定,保证群众医疗健康服务不断供。

  引入重整投资人是重整程序的核心工作,是决定能否重整成功的关键性因素。第三步,能动司法,联合世界莞商联合会,引入东莞民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会员股东投资,东莞市莞利健康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作为意向投资人,不仅提供100万元共益债支持医院正常经营,还决定注入重整投资款6.2亿元!

  第四步,跑出审判加速度,将案件纳入“四类案件”监管,高效完成预重整阶段债权申报审查、财产资料接管、委托评估审计等大量工作,审核债权207笔、查阅管理人报告79份、审批出账1506笔共计6.85亿元,191名债权人通过网络参加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及网络投票。

  第五步,庭外重组和庭内重整有效衔接。在法院指导下,临时管理人形成的预重整方案获两次债权人会议高票表决通过。2023年1月19日,农历年二十八,法院出具批准重整计划的裁定书,550多名医护职工和近200名债权人收到了最好的新年礼物。

  “我们敢拍板注资超6亿元,既是看重市场潜力,也是看重东莞法院在破产重整方面的改革创新及专业精神。”东莞民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产业发展中心许副总经理表示。

  5副“药方”开出,6.2亿投资落定。该案从决定预重整到裁定受理重整用时不到6个月,从正式受理重整到终止重整程序仅用时15天。

  “涅槃”,再出发

  重整计划通过后,如何让计划顺利落地成为核心关键。

  因光华医院原法定代表人和股东均是失信被执行人,直接影响投资人执行重整计划的信心和决心,也影响到医院的2023年度社保定点医院资格年审。

  如何提振投资人信心?守住“社保定点资格”这份无形的财产?

  东莞第一法院积极指导管理人与申请执行人协商,取得了书面支持,同时又指导管理人协助投资人尽快办理光华医院变更法定代表人登记手续,后来成功为光华医院消除信用不良影响,顺利通过社保定点医院资格年审。

  此外,如何协助重整投资人取得100%股权也是问题的关键。

  光华医院当时存在股权被重复质押、十多次轮候查封等问题。为确保合法合规完成股权过户手续,法院根据管理人申请及时对股权进行查封冻结,并指导管理人与投资人、相关权利人协商,成功争取到主要权利人书面支持。

  在此基础上,根据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书,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协助执行通知书,协助光华医院股权顺利过户至重整投资人指定主体名下,确保了重整计划的顺利执行。

  9月22日,6.2亿元重整投资款全额到位。至此,光华医院得以轻装上阵、重新出发!

   “法院智慧运用预重整制度,很好地化解了企业内部的治理问题和外部的债务危机,是‘有为法院’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的典范,展现了人民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守护社会民生的担当。”中山大学司法体制改革研究中心秘书长巢志雄表示。

  发挥好破产审判挽救市场主体、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2022年1月至今,东莞第一法院受理破产审查和破产案件147件,审结99件,出清僵尸企业58家,累计化解债权债务88.66亿元。同时,建立执破协同机制和简易案件快速审理机制,今年以来,平均审理天数同比缩短196天。

  原标题:《6.2亿,这次是医院被救活了!》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