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20多年来一直积攒自己荣获的奖状和荣誉证书

  黄伟红在展示她的奖状和荣誉证书

  广西新闻网记者 玉颖 文/图

  小学时获得的三好学生奖状,参加比赛得到的奖杯、工作后获得的“先进工作者”证书……不少人都珍藏着这些代表个人荣誉和成就的物品。南宁市望州南社区普通居民黄伟红,也有这样的习惯。从2009年开始,她就制作家庭档案至今,让她感觉最自豪的,就是她的各类奖状和证书。从1989年积攒至今的这些奖状和各类荣誉证书,整整齐齐地躺在档案袋里,虽然很普通,但却像一道闪光的痕迹,记录她人生中的每一个闪亮时刻。

  个人荣誉背后有段“公交车历史”

  黄伟红在南宁市当阳街出生长大。因为家里穷,她从小就很懂事。15岁那年,她开始找各种杂活来打工赚钱。那时候,民族电影院里经常会有粤剧上演,年幼的她便拿着花生到那去贩卖。那是她初中阶段最深刻的回忆。

  1967年,17岁的黄伟红初中毕业后没能继续上学,被分配到汽运公司,从事公交车售货员工作。因为有过“早当家”的经历,黄伟红对售票员一职还算得心应手。

  据黄伟红回忆,上世纪60年代的南宁,只有20多辆公交车,一共分为4路,走的路线基本和今天公交车走的路线一致,但走的范围仅仅局限在南宁市中心附近。当时百货大楼是最繁华的地方,四面八方的人流汇集到此享受南宁的繁华商业,因此公交车都有站点经过百货大楼。后来增加5路车后,乘坐公交车汇集到百货大楼附近的人就更多了。

  黄伟红工作的路线是2路车,这路车从友爱路往医学院(即今天的广西医科大学)方向走,其中经过区医院。这条路线的客流量特别大。那时候的公交车有售票员卖票,根据乘车路程的远近收费,票价为3至5分钱不等。每天,黄伟红的工作就是不停地撕票售票。“有时候一天要撕100多张车票,这在当时来说已经算是十分顶峰的售票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