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回应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评卷组长停职!擅自泄露考生答卷已违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自修》

  官方微信订阅号“魔都语文课代表”

  

  

  关注课代表,每天进步一点点!

  全文共1866字,阅读3分钟获得知识升级

  

  ◆ ◆ ◆ ◆ ◆

  日前,网上流传今年浙江省高考评卷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及专家点评,引发网民热议。

  为做好每年的高考评卷工作,浙江省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制定了《评卷工作细则》与《评卷教师工作规则》。经调查,今年语文评卷组高考作文的成绩评定过程符合评卷工作规范。但作为语文评卷组作文组组长的陈建新老师在评卷结束后未经允许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评卷细节,严重违反了评卷工作纪律。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十三条第九款的规定,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经研究决定:停止陈建新老师参加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含高考评卷等)。对网民反映的其个人其他相关问题,有关部门正在调查核实。

  评卷工作是高考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人才选拔和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我们将严格秉持科学选才和公平选才的原则。对于各类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必将依规依纪严肃处理,确保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2020年8月13日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一篇文章的评判确有主观性。但这篇文章引发了教育界,乃至社会上人们广泛的讨论。

  有人说,文章在考场紧张的时间限制内完成,体现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也有人认为,文章晦涩难懂,故作深沉,颇多堆砌。

  

  事件由来

  据媒体报道,近日,浙江《教学月刊》杂志社微信公众号“教学月刊”发布了一篇今年浙江省的高考满分作文,并称该篇作文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经商议后,最终作文审查组将其判为满分。

  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对该满分作文的点评,称该作文“老到和晦涩同在,思维的深刻与稳当俱备。”并表示“把此文打满分,是给予这篇作文恰如其分的分数。” 不过,点评同时也指出,“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原文呈现

  

  网上声音

  对于这篇文章,在网上,人们对于文章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有的人认为文章过于“炫技”,“堆砌辞藻”意味过浓,“晦涩难懂”。

  也有人对文章作者表示了理解,认为作为一名学生,在紧张的考场上完成到这样的程度,已属不易。

  

  就是这样的一篇作文,到底能不能成为满分作文,或是更多学生学习的范文?不少专家学者在读过之后也给予了回应。

  专家回应

  “写作教学不要轻易把满分作文当作范文。”

  据新京报报道,8月5日晚,教育部聘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在个人微博上,就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进行点评,并对阅卷组的评价、高考作文应该考什么发表观点。

  

  温儒敏表示,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所引起的争论,角度不同,各有各的道理。他认为,这篇作文有特色,作者有一些理论思考,知识面较广,也接触过一些理论性较强的书,光是“套题”是写不出这样文章来的。这点应当给予鼓励。但这篇文章语言晦涩,有些句子不通,像拙劣的翻译,有些专业人士的学术论文也有类似的毛病,“不好好说话,我称之为‘翻译腔’。”并建议“写作教学不要轻易把满分作文当作范文”。

  “不鼓励大家写这种作文”

  在接受梨视频文化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庆祥则表示,阅卷老师经过复审和复评以后给了满分,“这种举动值得肯定,这并不是说鼓励大家都去写这样的作文,而是鼓励大家按照自己的兴趣,按照自己的个性,写出有个性化的,不是千篇一律的这种作文。”

  

  高考作文应不应该有诗歌的题材?

  不同文体间的作文如何评判?

  高考作文究竟该考出学生的哪些能力?

  ……

  事实上,历年来,围绕高考满分或者优秀作文的评判争论一直都有。高考作文究竟考查考生的什么能力呢?

  对此温儒敏也回应表示,主要考查书面表达能力,包括基本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表达所要依赖的思维能力。文笔不是高考作文的第一要义,但文字表达应当清晰通达。

  他认为,高考作文和普通写作是有区别的,这是特定情境下的规定性写作,属于“不完全自由”的写作。许多争论忽略了这一特点,往往拿一般写作、或者拿文学创作的标准去评说高考作文,这也是容易引起“无意义争论”的原因。

  你如何评价这篇作文,又如何看待它获得满分这一事件?来留言表达下你的观点吧~

  语文为王的时代,一顿早餐的价格

  就能买到全上海最好的语文素养类杂志!

  【初中、高中生必读】

  《中文自修》全新出版的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