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第一却不能评为三好学生,家长质疑老师“非得送礼吗”?

  奖状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是自带光环的,在家长的心中同样非常重要。孩子们自入园开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有机会争取各种各样的奖。对于父母来说,孩子们最开心的奖状,也许是全家人很多年后共同的美好回忆,这各类奖项里,比较有含金量的应该就是“三好学生”证书。

  在现在的注重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出综合全面的高素养的学生,才是教育部门的要求。才是真正的“三好生”拿到“三好学生”的孩子,意味着班级、学校对这个孩子的认可。因为所谓“三好”,是指“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说白了就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的表现都很优秀,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才能够拿到“三好学生”奖状。

  

  荣誉对孩子是很重要,受到了赞誉和认可,孩子们会有更多的学习动力。好强的孩子们往往比他们的父母更关注“三好学生”的荣誉。

  在以往的学校班级管理中,在一些班主任对时感谢里谁拿到三好生的奖有最简单直接的标准,顺着最高成绩往下撸,成绩最好的学生拿三好生,似乎不会有家长异议,但随着近年来学校对于素质培育的调整和侧重,这样的“指定”方式已经不适用现在的三好生标准,也就是成绩第一名,不一定能够拿“三好学生”奖状。既然有些标准是不能量化的,那争议也就会随之而来。

  

  但每年“三好生”就那么几个,对于成绩好、排名前10,有可能参与竞争的学生家长来说,每到期末,对于这个奖项要说不关注,不期待奖落到自己孩子身上是假的。

  今年上半年,春季学期期末,某位学生家长在网上吐槽三好生的帖子一下子火了,原因是家长抱怨说自己的孩子自入学起始,学习成绩就在班里没下过前5名。甚至从高年级段以后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可在小学六年时间里,自己的孩子只拿到过唯二的两次“三好学生”荣誉。

  

  家长还表示,每年老师都会找各式各样的理由来搪塞,先是说孩子体育成绩不匹配三好生,当孩子体育成绩提上去后,又说孩子在校合作意识不强,不能团结同学、不积极参加活动,总是有其他原因,认为孩子不够格拿“三好生”。

  看看陆续几次,班级里成绩更低,都评上“三好生”,家长不满的情绪爆发了,直接向老师发起了质问:是不是钱没给够,还是人情没给够?

  

  其实从家长的吐槽背后的真实诉求来看,希望孩子拿到三好学生的主要目的,更多是为了能让孩子进入重点中学,对于重点中学来说,三好学生却是一个重磅的加分项,甚至有些学校没有公开说的标准里,没有三好学生,连个报名资格都没有,也难怪家长会如此不满了。

  但从正面意义来看,三好学生的评选意义里,的确不止成绩一项老师的标准,设置奖项的初衷也是鼓励学生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讲团结并且有爱心的好学生,还能够端正学生的学习心态,向着更好的自己出发,而家长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成长。

  

  一、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

  学生想要获得“三好学生”并不难,学习态度是重中之重,家长也要及时引导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是一辈子的事。保持成绩的优异只是基础条件,还要有着良好的品格,以及健康的体魄,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家长也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培养孩子,引导孩子。

  

  二、因材施教

  家长应“因材施教”,培养孩子多元化的兴趣爱好,争取成为同学中的综合素养高的真正优秀的一员。当孩子自身足够优秀,也具备与同学友善相处的高素养,那也会收获较好的人缘,并获得老师更多的青睐,而不是成为只会学习的“书呆子”。

  三、有教养比有名次重要

  培养孩子良好的教养,谈吐,开朗热情的性格,并保持礼貌谦逊的态度,尊重老师。这样的孩子,小学阶段就已经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了。

  

  毕竟,每个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场比赛,如果真的是一场比赛,也是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而不是短跑。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孩子真的在家长引导下,成为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多元化发展的高素养、高修养的孩子,那他拿到的,将是漫长一生中的“三好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