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信息化应用名师王文婧:谈谈“疫”线教与学 | 战“疫”下的网络教学
王文婧
网络教学,不仅落实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停课不停学”的通知要求,有效稳定学生情绪,助力了疫情管控,还提高了教师的网络素养、信息化水平。在参与了网络教学,编写《学校教师网络教学指南》、《学生网络学习指南》和实践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在网络教学中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疫”线教改,倒逼化辅为主
网络在线教学和网课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辅助,是对课堂知识的有益补充,受当前新冠肺炎影响,已成为最现实、最安全、最方便、最快捷的获取知识的的主要方式和载体。当网络教学成为主阵地,如何的“教”与“学”?省级优秀名师杨晓蓉老师在《线上教学,老师你准备好了吗?》这篇文章中提出了网络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自学--指导--答疑--作业”的操作思路,新的环境下教学的过程变化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教师由传统课堂的引导者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者。
苏霍姆林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要想提升教学效果,就要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网络上并非面授学习,学生不再依靠教师耳提面命来学习,当学生以自学为主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网络学习的步骤尤为重要,人和小学各科教师依据学情精心设计“自学导航单”,用导读--导思--导疑--练习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目标明确中有序可循,促进了网络教学的有序进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疫”线研学,催生共享互进
新课程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体效应的优势,与传统的集体教研相比,网络教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每周各学科两到三次的教研组音、视频研讨,让老师们在使用PPT课件辅助教学的技能升级为PPT录制视频微课教学,热心的同事还把常见小问题录制成小视频发布,并附有文字和截图说明,当转换视频格式不符合要求时,也能在QQ群、微信群中看到分享格式工厂、爱剪辑等易操作软件转换,用Audition来消除录制视频的噪音,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会有擅长信息技术的同事,采用视频或语音一对一耐心讲解,或者远程操作的直接演示。网络教研不仅仅是关注了教材本身,依据教学的重难点确定目标,还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知识积累、兴趣点、障碍点。教师们在“同伴互助”中思维碰撞,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中择善而从,网络资源的丰富不仅开阔了教师的眼界,使教师在共享研讨中拓展了教学思路,在互帮互助中产生了新的见解,在交流和互动中各取所长,网络研讨,不仅促进了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促进了老教师的不断进取,还促进了全体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疫”线课改,细评停与不停
“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教学环境变化,我们在广义学习的同时,教师角色成为“帮助者”“促进者”和学习“评价者”,面对“疫情”的特殊时期,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呵护学生的精神状况。比起课本知识的学习,生命教育不停,更应多给孩子一些突发事件的心理辅导课,敬亲爱友的礼仪课,身心健康的锻炼课,在互动、活动中善于发现在学生身上蕴藏的潜能以及所表现的闪光点。学校在线上“升旗仪式”中,“不停”学生对祖国的热爱的教育,对仪式尊重的学习。在“守护生命 热爱生命”的活动中,“不停”学生对敬畏自然、尊重科学的思考的学习,在疫情中,“不停”面对困难“逆行者”们的感恩和敬仰的教育。“不停”网络宣传教育,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宣传正能量,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识》、《科学指导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居家学习的生活建议》、宣传防控疫情涌现出的爱心人士等,让学生在“疫情”期的网络学习中,树立主人翁精神,认识自我,总结“不停学”经验和教训,收获成功。
四、“疫”线创新,练出真才实学
网络教学一周中,教师发现网络作业的批改远远超过了纸质作业的批改耗时,学生作业往往是一张图片,教师查阅费力。面对问题,如何调整?首先作业设计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在线作业布置时可出示填空题、选择题等,易于检查和落实;其次教师可发送标准答案,请学生自己判断;最后教师自己书写或者规范率高的作业批改后发送为作业样例,让学生互相评价和对照,这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网络作业中,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比如五年级学生在《分数》学习中,理解分数意义有困难时,教师让学生通过直观折纸、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获得了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同时还应布置符合家居实践条件的作业,做好“生活大课堂”练习,比如“专题读书”、“亲子游戏”、“卫生习惯共分享”、“抗击疫情,红领巾在行动”、“我是小当家”、 “疫情分析表”等,在热爱读书、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等学习中,雕塑学生心灵,充盈价值观,培养学生格局和视野,练就真才实学,综合提升学生素养。
疫情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是线下实体课堂与线上虚拟课堂的转换,是教师持续学习的能力、移动教学的改变,是智能时代学生学习方式的与时俱进,而不变的则是教育的本质与真谛,教师这样的引路人、对话者、陪伴者唯有终身学习,角色才不可替代。
作者单位:渭南市临渭区人和小学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