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工帮扶这个地方孩子竟然读小学三四年级都还不会听说普通话

  上海援滇力量中有一支社工组织,他们来到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深山村寨,一面教授少数民族学龄前儿童学讲普通话,一面用心培养当地大孩子为志愿者,以生命影响生命,助人自助,培养少数民族儿童汉语表达能力,为其适应未来义务教育学习生活,进而走出大山村寨,接触更广阔的世界、探索更多的发展可能提供陪伴式的支持服务。

  上海社工帮扶这个地方孩子竟然读小学三四年级都还不会听说普通话

  在上海帮扶下新建成的云山村

  记者亲历“呀咪呀吧”成长课堂开课

  “小朋友们,小朋友们,快快来,快快来,我们一起上课,我们一起上课,快快来,快快来……”

  4月13日,东回镇阿永村委会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再次响起了欢快的歌声,20余个孩童及部分家长围着社工们站成一圈,大家齐唱欢迎歌,这是“呀咪呀吧”成长课堂约定的上课铃声。

  之后,社工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合唱数字歌和动物歌,回顾了前一节课中教授的“眼耳嘴鼻”等五官后,开始教授新的课程——“红黄蓝绿”。红色的花朵、黄色的向日葵、蓝色的小鸟、绿色的大树,社工在黑板上贴上4个大字卡片,配上相应的手工图画,并根据学龄前儿童的特点,利用指偶、叠叠乐、折纸花、珠子等教具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四五种教学方式来强化小朋友们的记忆。

  上海社工帮扶这个地方孩子竟然读小学三四年级都还不会听说普通话

  志愿者“小老师”正在辅助社工授课

  课堂上最引人注目的还有5个大孩子志愿者,他们穿着嫩绿色的马甲衣,穿梭于小朋友之间,稍显腼腆却又认真地配合着社工教学。每当社工举起手中的颜色卡片,他们就会在下面给小朋友们手腕系上代表颜色的折纸花,一边用拉祜话解说,一边和小朋友们一起用普通话大声跟读。因为课程的欢快、有趣,吸引了陪同孩子来的家长和稍大一些孩子的兴致,社工鼓励他们一起加入到教学中来,共同陪伴小朋友们学习、游戏。

  “这是我们第六次来大阿永村开展普通话学前教育工作。”上海市阳光善行公益事务中心“牵手计划”项目小组负责人秦天栋告诉民族时报记者,他们每个月都会来澜沧一次,一次呆一个礼拜,主要是去到村寨带着小朋友一起上课,到乡、镇中心学校开展志愿者教学培训。

  据了解,项目小组对每一个孩子和志愿者都实行建档管理,目前已为两个试点村寨——云山村和阿永村共48位学龄前儿童建立了一人一档,便于今后对这些儿童的发展进行持续跟踪、介入模式的选择、项目的效果评估及未来更多的扶贫资源链接等。秦天栋很自信地笑着说:“未来过过三五年,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些孩子的成长情况了。可以和过去做一个比对,看看他们考到县中的有多少,升学成绩提升了多少;比如他们以前入学后要到四年级才能掌握普通话,现在一年级、二年级就掌握了,大大提升了他们适应学习的能力,这就是项目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上海社工帮扶这个地方孩子竟然读小学三四年级都还不会听说普通话

  大阿永村的授课点

  上海社工帮扶这个地方孩子竟然读小学三四年级都还不会听说普通话

  社工们正在教学

  过半少数民族孩子普通话教育有缺失

  据悉,阳光善行2018年11月初来澜沧的时候,上海援滇干部、挂任澜沧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的阮俊曾专门找秦天栋他们商量,说澜沧县3-6岁孩子的普通话教育有一个缺失,希望他们能在这方面做些工作。

  阮俊负责主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上海对口帮扶工作,他的一番话,让阳光善行“牵手计划”项目小组有了方向,秦天栋一行3人开始对澜沧县的乡镇中心小学、中学进行了走访,还深入边境大山的村组去了解情况,他们发现汉族和乡镇附近的孩子,入学的时候语言关是没问题的,但是边远村寨的少数民族,特别是拉祜族等直过民族的孩子,大多都听不懂普通话,要真正完全听懂普通话,起码要到四年级。“无形中,这些孩子起步阶段天生就要慢于其他孩子,这就会使得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丧失对学习的信心,今后的发展自然也就受到了影响。”

  在澜沧县政府大楼,民族时报记者很顺利就采访到了阮俊,他告诉记者,澜沧县3-6岁的学龄前儿童有8000多名,而当前的学前教育只能覆盖4000人,“我们还有4400多名生活在边境大山的少数民族儿童,他们在进入小学后都还听不懂普通话,这不但给义务教育增加了困难,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也十分不利。”据他介绍,阳光善行是一个专门关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的公益组织,2018年被评为5A级社会组织,是上海十佳优秀社会组织之一,‘’他们有着长期的一线工作经验,可以在澜沧做些试点性工作。‘’

  由此,“呀咪呀吧”助学计划应运而生。“呀咪呀吧”,拉祜语为小男孩小女孩的意思。

  上海社工帮扶这个地方孩子竟然读小学三四年级都还不会听说普通话

  社工正在给孩子们授课

  利用当地力量去解决当地问题

  “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觉得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当地寻找办法,当地的问题当地解决,外人只能提供一些技术性支持。”秦天栋跟民族时报记者谈起“呀咪呀吧”助学计划的构想和实施时,思路显得缜密而务实。

  当初,项目小组做了一个假设:如果可以把年龄大的一些孩子,比如高年级的小学生、低年级的中学生集中起来做培训,让他们周末放假回家的时候去做普通话交流活动,这就解决了人的问题。“结果是令人振奋的,我们项目小组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大孩子都说愿意,尤其是有一个孩子的话,让我们很感动,因为她是有感而发的。她这样跟我们说:‘我肯定会愿意来,因为我不想我的小侄子跟我一样,8岁了还不会说汉语,听不懂老师讲的课。’”秦天栋说起当时的情景,还显得非常动情,孩子朴实的话语感动了他们,而这种感动正是推着他们一直往前走的力量源泉。

  在阿永村的“呀咪呀吧”成长课堂上,民族时报记者还真见到了秦天栋口中所提的这个孩子。她叫李红妹,13岁,身材娇小,神态腼腆,她说,她在东回镇中心学校读初一,姐姐李娜袜和4岁的小侄子都一起参加了“呀咪呀吧”成长课堂的学习。

  对于志愿者的使用、培养和管理,秦天栋也有着非常成熟的思考:“山村孩子的家庭很多都不是特别富裕,怎么样去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呢?我们借鉴了上海一些好的方法,推行一种叫‘中学生实践基地’的概念,准备将来在村寨设一些实践基地,这些基地接受在校大孩子来做公益服务,我们帮他们做管理、做积分,等到一个学期结束,我们可以评优,根据他们的工作表现情况,我们可以帮他申请奖学金。这样的话,就不是你家庭困难我给你钱,而是你提供公益服务后获得的一个报酬。这样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它延伸的意义在于,我们想培养这些孩子反哺他们家乡和村寨的意识,未来这些孩子成长好了,他会有一个意识,我要回报我的家乡,这才是一个良性、长项的滚动机制。”

  目前,项目小组已为云山村及阿永村12位初中志愿者建档立案,为日后他们的成长提供依据。“未来我们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执行这个项目的人全是当地的中学生。”秦天栋说。

  上海社工帮扶这个地方孩子竟然读小学三四年级都还不会听说普通话

  上海社工帮扶这个地方孩子竟然读小学三四年级都还不会听说普通话

  云山村的授课点

  成立社工机构助推当地社会工作持续发展

  据了解,在澜沧当地,社会工作仍属于新鲜事物,还没有一家纯粹的做公益服务的社会组织,所以阳光善行在确定了要介入的项目后,就积极着手“牵手计划”的人才招聘培育、社工机构建立筹备等相关工作。

  4月14日,阳光善行在澜沧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发起成立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蜻蜓社区公益事务中心,当天在县教育局会议室召开了第一届第一次理事会,理事会成员来自教育、文体、公益等社会各个领域。“这个组织将来就是承接‘呀咪呀吧’助学计划执行的,我们会做长期的督导,会从上海拿资源来投入到这个项目的运行和执行中。同时尽量培育发掘一批当地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助推社工服务机构在当地的发展,使得社会工作能长期且持续进行下去。”秦天栋说。

  出生于澜沧县木嘎乡的22岁拉祜族女孩李梦爽,正是项目小组发掘出来准备培育的当地社工专业人才之一。李梦爽2014年大专毕业后就进了澜沧县图书馆工作,她说:“图书馆的工作太清闲了,我就想趁着年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因父亲和姐姐在木嘎当老师,经常负责跟上海对接捐助本地贫困学生继续完成学业的事宜,李梦爽对家乡的贫困和落后感触很深,“我就想用自己的努力来为家乡做点什么,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能帮助到别人,而且做得更大,我特别喜欢社会工作这个新职业。”

  有着16年公益从业经历的秦天栋十分感慨地说:“社会工作是生命影响生命,追求的是能力的成长,助人自助,这要我们投入很多心力,是需要付出爱心的。”

  王思嘉是典型的上海姑娘,她上海外国语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希腊读大学,后又在德国、美国读研究生,所学的正是社会工作专业。她也说:“社工这个职业,首先你要比较喜欢它,认同它的价值观,比如尊重、关爱、无条件付出等。这样你才会把这个工作做得好、做得久。”另外一个广东姑娘郑妙,今年24岁,她去年华大政法大学毕业后直接就加入了阳光善行,她学的也是社工专业。“高考的时候我填报的志愿本来是法学专业,结果在录取时却被调剂到了社工专业,我性格内向,一直不善于与人沟通,但在学习和实习期间却受到了很大影响,彻底改变了我的价值观。”郑妙说,她实习时做的是临终关怀,这给她的触动非常深,让她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有了进一步的认同。“这份工作,你如果不喜欢就做不长久。”

  上海社工帮扶这个地方孩子竟然读小学三四年级都还不会听说普通话

  这个孩子正在主动跟社工一起打扫卫生

  是啊!据秦天栋介绍,社工的工资并不高,只是处于一个中间水平,如果不是对社工价值观的认同,这些来自大城市、受过良好教育又长得白白净净的姑娘们在上海随便找一份工作,都要比现在的收入高很多,更不可能经常奔波于澜沧的大山村寨,跟不会听说汉语的拉祜族孩子用爱心沟通;更不会在炎炎烈日下走村串户、爬山下坎做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及时反馈孩子的进步。

  老百姓的一个点头微笑,水龙头下用水时的一个简单礼让,孩子们买来送给他们的一颗糖果……一个小小的行为,都能让社工们忘记了疲累和辛苦,反复跟民族时报记者说起他们的感动。

  这就是社工,一群最美丽的人。城市有了他们的身影,人与人之间就充满了关爱;大山深处有了他们,更多的少数民族孩子就有了展翅高飞的梦想。(何永富)

  上海社工帮扶这个地方孩子竟然读小学三四年级都还不会听说普通话

  很多家长会陪着孩子一起来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