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联动,智慧赋能,鼓楼教育逐浪新赛道

提起福州市鼓楼区的基础教育,百姓的印象就是名校多、名师多。如何让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更大作用,在教育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做到高位、优质、均衡,这成为鼓楼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7日~19日,一场教育盛会将在鼓楼区拉开帷幕——“未来·变革力”鼓楼区国家级“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暨“三区联动 整体推进”行动推进会将隆重举行。

近两年来,鼓楼区被确定为国家级“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下称“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和省级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三区”汇聚同一个区,这在省内绝无仅有,在全国也屈指可数,为鼓楼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一流教育强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鼓楼区政协副主席、鼓楼区教育局局长翁晖表示,鼓楼区启动《“三区联动,整体推进”专项行动三年实施方案》,培育一批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实验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基地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卓越教师工作坊、省级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实验学校、鼓楼区智慧校园示范校,在“教与学”模式改革的新赛道上奋勇逐浪,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建立鼓楼特色、高位均衡的现代教育体系,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每个孩子!

鼓二小的“空中课堂”。 鼓楼区教育局供图

从0.0到1.0

教与学观念大变革

制作微课,是老师的事儿?

不,这在福州市井大小学有着不一样的“形态”:“师生同构微课”。学生们根据学习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内容制作微课视频,上传资源平台。学生在复习时可反复点击收看。这个做法被福州市井大小学的副校长、数学老师王羽命名为“让学课堂”。

指导学生制作几个微课不难,难的是八年如一日的坚持——2013年王羽刚开始尝试微课教学,发现自己的数学课堂上,时常有学生对问题的表述思路清晰、见解独到,让人眼前一亮。如何发挥这些学生的学习引领作用呢?王羽决定,培养学生制作微课。

2014年寒假,王羽首次申请了优酷账号,把学生的作品传上去,打造“让学课堂”,意谓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这事一做就是7年,“让学家族”传承4代(4届毕业生),现在的“让学课堂”有近千件原创微课、25个专辑、300多名粉丝,并且已有近10万次的点击量,且不断更新。

今年初,在福建省教科研高峰论坛上,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叶育新在做主题分享时特别提及了源于福州市井大小学的这场纯自发的“草根教改”。“我认为这是一种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改革与尝试,‘让学课堂’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把‘教师教’转到‘学生学’这个教学重心来。这种教学观念的变革,将推动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他说。

教与学模式改变了,福州市井大小学的办学内涵和质量也全面提升:自2016年9月起,举办了5届“甘泉杯”师生微课大赛,微课的种类从学科类微课扩展到综合性微课,学生制作微课的技术方式也越来越多样,有手机录制、PPT录制、白板录制等。学校形成了“课前导学、课中探学、课后帮学”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这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同伴线上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的能力增强了,逻辑思维越来越清晰。这些学生进入初中后,展现出了十足的自主学习劲头。”王羽说。

从1.0到2.0

“智教”“慧学”全覆盖

伴随着学校行动,鼓楼区委、区政府和鼓楼区教育局等主管部门致力于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强化信息化、智慧化的教学环境。从2016年至2017年,鼓楼区信息化“班班通”实现全覆盖;2018年投入1040万元用于教育城域网建设;2019年再投入1300万余元为鼓楼区各中小学装备436套“智慧教室”,目前鼓楼区是全市“智慧教室”占比最高的区域;2020年又投入资金1140万元,继续夯实信息技术基础环境建设,积极推进鼓楼区教育城域网工程和互联网接入项目,全面提升鼓楼区教育城域网承载能力,打造出一个安全、稳定、高效的区域网络,形成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及具有教育电子政务等功能的高带宽传输的区域教育网络环境。

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书记江振珍告诉记者,“鼓楼区是教育强区,但同样存在名校、中心校和一般校的发展差异。一般校怎样快速发展?除了‘学区共同体’‘集团化’办学模式形成鼓楼特色的‘共同体+’集群化发展之路,让一般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协同发展外,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践和我们搭建的‘智教’‘慧学’环境,也构成一个网络时代的新赛道,让各校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般校抓住机会完全有可能弯道超车。”

现实发展也完全验证了江振珍书记的观点。

国科大福建学院附中(杨桥中学)根据初中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逐步形成“智教—精练—准测”的智慧教学模式:借助极课大数据和Ai学平台实现技术赋能,通过极课试卷分析、知识点分析,进行精准备课(讲评课),通过Ai学平台,将微课等导学材料推送至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关注个体学生不同的薄弱知识点进行定向纠错、靶向辅导,使得课后辅导更加精准;在教师端又通过智能批改切实为教师减负。近年来,国科大福建学院附中(杨桥中学)的教学成绩不断提升,技术赋能成为这所公立初中的决胜秘诀。

2020年鼓楼版“空中课堂”实践更是在全省率先采取上午“一区一策”、下午“一校一策”的做法。鼓楼区精心组织900多位名优骨干教师承担“空中课堂”的授课任务,累计开展18周1600多节“空中课堂”直播,为鼓楼区和周边县(市)区以及南平市松溪县、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等省内外帮扶地区的学校提供在线课程,视频点击量达到1945万次,收看人数达565万人次,有127节优秀课程被推荐上了学习强国平台,入选教育部在线教学优秀案例。

如何让“智教”“慧学”助力学生学习?温泉小学提供了扎实的范例。在鼓楼区筹备“空中课堂”期间,温泉小学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套餐”——每日下午的“线上直播答疑”。每天上午,老师和学生同步收看鼓楼区的“空中课堂”,课后分年级、分学科在线集体备课,讨论下午各班答疑补缺的内容与方向。下午,各班老师充分挖掘连麦、视频、公屏、投票选择等平台互动功能,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讨学习中的困惑与感受。课后,老师利用QQ作业、晓黑板、班级优化大师等平台,运用文字、语音等不同方式进行批改,还创新功能,利用教师网络空间展示学生作业,实现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线上测试复课摸底前测”“线上线下教学衔接”,进度补差同步推进,这样有效避免了网络在线学习的短板。复课开学后,温泉小学的同学们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中山小学与温泉小学同样是省级课题《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创新研究》承担校。中山小学的老师们大胆尝试借助各种新媒体技术收集、分析学习数据,积极探索深度学习。中山小学校长冯昕介绍,“通过反馈器等多形式组织学生作答,从数据中把握学生学习中的思维状态与认知差异;课后,老师继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准地了解学生课堂学习后存在的知识混淆点与易错点,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后续学习活动。”

名校则在扩大优质资源辐射面上进行实践,“空中专递课堂”是鼓楼区的一大亮点。鼓楼第二中心小学与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岷阳镇东关小学结对帮扶,通过“空中专递课堂”,为东关小学的孩子们开设了期末复习专题、课外阅读专题等课程近20节,共享微师平台上开设的少先队活动课、生活万花筒等55节特色课程。两年来参与教师74人、学生1507人。鼓楼第二中心小学校长郭力丹说,“以执著的信念,坚守教育的初心,用真情架起协作帮扶的桥梁,是鼓楼第二中心小学每位老师的心愿。”鼓楼第二中心小学的“空中专递课堂”还同时向甘肃省和我市闽清县、南平市松溪县、泉州市永春县的结对帮扶学校以及鼓二学区的孩子们开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从2.0到3.0

用好国家级教学成果

在网络时代宽阔的新赛道上,鼓楼区通过搭建平台、展示评比、专项比赛培养一大批信息化骨干教学能手。

2017年,鼓楼区组织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这是全省最早的信息化教学专项“比武”,这项比赛已经进行两届。在此基础上,鼓楼区遴选出100个信息化教学种子教师、10个信息化教学能手,并组建信息化主题研修工作坊。同时以教育信息化项目课题为纽带,将全区学校按照相近研究领域组成学校研究集群,鼓励优质校和薄弱校共同协作研究,集群化联合发展。

据鼓楼区教育局基教科科长曾世波介绍,去年底教育部公布60个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鼓楼区是我省入选的两个地区之一。鼓楼区选择的两个教学成果推广应用项目分别是:上海市教研室“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研究”和贵州师范大学“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30年实践探索与理论建构”。这两个项目的推广应用将分别以成立10个卓越教师培养对象工作坊和设立22所教学成果推广基地校的形式推进。“这两个优秀教学成果直指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质量提升,这是我们选择的理由。相信这两个项目的推广实施将为鼓楼教育腾飞插上强有力的翅膀,让鼓楼教育飞得更高、更远。”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林发春充满信心地说。

记者 安梓 实习生 程恺宁)

【来源:福州晚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