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梁:好绘本对孩子的审美启蒙太重要了

  原标题:朱成梁:好绘本对孩子的审美启蒙太重要了

  近年亲子阅读在家庭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新一代父母都非常重视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尤其是从低龄孩子开始,随之而来的是童书尤其是绘本市场的持续升温。在童书市场上,原创图画书的创作和出版一直备受关注。在每年4月2日国际儿童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推介几位原创绘本画家和他们的作品,希望更多的父母和孩子能看见他们,了解他们。

  朱成梁是国内最早的原创绘本画家之一,他的原创绘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已经走向国际,堪称“获奖专业户”:1984年,他绘就的《一闪一闪的兔子灯》获得联合国亚洲文化中心“野间”佳作奖;1985年,代表中国入选日本出版的八国画家联手合作的图画书《地球的同一天》;《团圆》获得首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最佳儿童图画书首奖的作品,2011年又被美国《纽约时报书评》列入年度世界儿童图画书榜单;2016年获得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插画奖……近日,朱成梁来到深圳,与父母、孩子聊起他是怎么创作出这些美好的绘本——他可以每天在12层楼高的工作室里凝视天空,拍下变幻的天色,也喜欢背着相机满世界去寻找画面,因为他始终坚持,“一定要把最美的图画献给孩子,好的图画书对孩子的审美启蒙太重要了”。

  用绘本留住乡愁

  “我特别喜欢您这种风格,因为您让小朋友见识、了解到很多他们已经见不到的一些风景,一些民俗。”在当天的讲座上,一位妈妈站起来,表达了对朱成梁和他绘本世界的喜爱。翻开朱成梁创作的多部经典图画书,《团圆》、《打灯笼》、《棉婆婆,睡不着》等,会发现他偏爱用浓郁热烈的色彩,明朗细腻的笔触,勾画饱满人情味的生活细节,尤其是那些依然完好保存在乡村和小镇里的中国传统风俗,在他笔下散发着淡淡的乡愁。

  朱成梁1948年生于上海,自幼爱好美术,后进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学习。讲座中,朱成梁谈到,8岁时随家人迁居到苏州,至今他想起在苏州度过的童年时光,仍然是充满趣味的。当时家的北面是火车站,南面是轮船码头,冬天能听到火车的驶离铁轨的声音,夏天能听到轮船的汽笛声,朱成梁喜欢去火车站捡香烟盒,还喜欢画火车。家门就是一条河,河水清澈,平日妈妈们、奶奶们就在河边挥舞着棒槌捣衣洗衣。所有这些声音和景象都印在朱成梁的脑海里,当他开始下笔后,它们就自然地流淌出来,在他首部自编自画的《火焰》中,就能看到频频出现的火车。

  上世纪80年代末,在出版社工作的朱成梁看到,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老房子都不能留存下来,他开始策划一套以“老房子”为主题的书,为此他专门买了相机,把江南一带的小镇都跑遍了。这套书精心制作了十年,也为朱成梁后来创作图画书积累了很多素材。比如《团圆》就是以江南小镇南浔为背景而画的,这是朱成梁自己最爱的小镇,讲述了一个三口之家在春节短暂的团圆相聚,小桥,流水,老屋,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小女孩毛毛与爸爸妈妈之间的亲情,在朱成梁的画笔下被刻画得细腻动人。

  “一定要把最美的图画献给孩子”

  朱成梁曾说:“画图画书就如同拍电影一样,作为绘者,需要能承担导演、演员的工作,也得会干舞美、服装、道具的活儿,而且必须样样精通。只有把这些活儿都干好了,这本图画书才会好看。不同的是,拍电影需要一个庞大的班底,在一定范围的场地,而图画书,却只在此方寸之间。”

  画面的细节是朱成梁非常看重的。《团圆》中有个场景是小主人公毛毛陪爸爸去理发店理发,画面中有一张理发店的椅子,朱成梁想在画面上呈现一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椅子,符合小镇的生活气息,“我记得小时候,就喜欢看理发师摆弄这种椅子,椅子下面有一个圆电影盒子盘,现在大城市里已经看不到这种椅子,就连小城镇也不好找了。找了好久也没找到,后来在武夷山一个小理发店里发现了,欣喜若款,征得老板同意后从不同角度连拍几张。”

  “我们画图画书的人,不仅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要拍一万张照片”。 在南京,朱成梁的小小工作室位于12层楼高的房子里,东边正对着南京的著名景点玄武湖,从阳台望出去,就能看到玄武湖上每天变幻的天色。从清晨到夜晚,朱成梁常常用相机拍下南京各种各样的天气,为他的图画书做准备。在图画书《三只蝴蝶》里,有一张乌云密布下着雨的场景,素材就是来自朱成梁电脑里这个名为 “南京天气”的文件夹。

  在被问及什么才是好绘本时,朱成梁最看重的就是“画得好”, “哪怕故事再好,如果图画得不好,也不能算是一本好的图画书”。在他看来,一本优质的图画书是孩子最早、最好的艺术启蒙,将对孩子未来的审美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画图画书的人一定要把最美的图画献给孩子”。

  采写 信息时报记者 陈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