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女神学霸":偏科可怕 找不到兴趣更可怕
兴趣是坚持下去最好的理由
父亲阴差阳错的激励式教育,虽然给林钊羽学习英语打开了一扇门,但此后长达近10年的英语学习和中学学习道路,却需要她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进入中学后,林钊羽每天早上都会背单词、读课文,这样反复练习、机械式的记忆对她而言也并非不枯燥,随着升学压力加大,学业越来越紧张,老师布置的练习题越来越多,需要看的教辅书也越堆越高。
影响最大的要算成绩的波动了。
林钊羽高中就读的是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那里有理科生1000多名。高二文理分班后的前两次考试,林钊羽年级排100多名。第三次考试,却从100多名跌到了300多名。碰巧,新班主任又有报成绩的习惯:在班会上按成绩从第一名到最后一名挨个儿点评。
林钊羽心里十分忐忑,“我一直等着,等到第10名的时候才恍恍惚惚听到我的名字。”
几乎要哭了,她不断问自己:成绩没自己好的同学都超过自己了,怎么会倒退这么多?
但高中的成绩总是这样,起起伏伏。
第四次考试,林钊羽考到了班上第二名,年级50多名。那段时间,班主任转变之前的态度,频频夸奖她,把她“捧上了天”。于她自己,“也明显感觉自己松懈了,有时候会感觉自己轻飘飘了”。
不出意料,接下来的一次考试,林钊羽的综合排名跌到了200多名,而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高考前一个月。
高考倒计时,林钊羽的父母急了。她记得,那时候,父母一看到她做英语题就不高兴,跟她说,“别学英语了,搞别电影盒子的科目吧”。
然而,林钊羽高中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几乎都花在了英语上:通过美剧英剧中发音的细微不同研究美国的方言、英腔美腔的差异。至今她都能将方言差异脱口而出:“英腔比较优雅,美腔比较随意、口语化。美国分好多地方,一般最标准的是东西部的、加利福尼亚,纽约发音带点英国感觉,最土的腔是德克萨斯。”
她还遇到了一个同样怀揣着英语梦的“知音”,两人一起翻译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并和之前冰心的译文作对比,探讨自己翻译的不足。
那时,“我感觉上高中时父母不一定是最了解你的人,因为父母不是同龄人。同龄人反而是更亲密的,知道你需要什么,会帮你分担忧愁。”林钊羽说。
后来林钊羽才知道,爸妈早就知道她的考试成绩,怕给她造成心理压力,却装作不知。
没办法,用她自己的话说,学业压力那么大,她必须给自己找一个能坚持下去的理由,而在她看来,兴趣就是坚持下去最好的理由。
“有时候做其他科目累了,做做英语题可以帮我调节一下状态。”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