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教育很重要,胡适中年自述:我的成就,决定者是母亲

  《诗经》里说:“母之鞠育,其善且远。”

  在孩子的教育上,母亲的重要作用有时候比父亲的疾言厉色更为重要,胡适在中年时便自述:母亲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孩子的高度。

  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重大的,甚至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母亲的见识、胸襟、眼光和见识等,将会影响子女的人生。

  一、大格局,是有远见

  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荣光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母亲不仅用生命孕育子女,更是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着子女的人生。

  在胡适的《四十自述》里,他写到:“如果我学得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接人待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在胡适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冯顺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父亲早逝,他从小都是由母亲教育,终于成长为一代大师。

  因为冯顺弟家庭贫寒,她从小爱读书却没有机会去学校,所以她十分崇尚知识,一直坚持让儿子去读书。

  胡适三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当时家庭条件很艰苦,然而冯顺弟却总是拿出多的钱给私塾老师,只希望老师能多指教儿子一点。

  冯顺弟是丈夫的第三个妻子,丈夫去世后,她成了六个孩子的后妈,但是对亲骨肉胡适,她是最严格的。

  从支持胡适读书,到监督胡适的功课,甚至于最后胡适出国留学,冯顺弟从未有过一丝的犹豫和怨言。

  在冯顺弟辛苦的培养之下,胡适终于成长为文化名人,可以说,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功,跟他母亲的远见有很大的关系。

  二、大格局,是严慈相济

  孩子的成长需要足够的爱,但不能过头,俗话说:“慈母多败儿。”一个过于溺爱孩子的母亲,最后只会害了孩子,所以严格和慈爱之间,必须要掌握好一个度。

  胡适的成长中,父爱是缺失的,冯顺弟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一个人承担起了父亲和母亲的责任,让胡适在严慈相济的母爱中长大。

  对于冯顺弟而言,丈夫去世,只留下儿子胡适和自己相依为命,所以她当然更加的珍惜儿子,然而,只要胡适犯了错,她从来都是严厉批评,在学习上更是严格要求。

  据胡适在书里所说,无论大错小错,母亲都会指出他的错误,但是她教训儿子是因为儿子有错,而不是借此来出气。

  如今的许多父母,依然会当众直接教育孩子,甚至借孩子来撒气,和文化程度不高的冯顺弟相比,这样的父母会给孩子留下很大的伤害。

  有一次,胡适自己没有听话好好穿衣服,反而对姨娘说了轻浮的话,惹得母亲十分生气,罚他跪了很久,因为擦眼泪揉进了细菌,最后害了眼病。

  之后,胡适的眼病一直反复,总也医不好,冯顺弟心里很是愧疚,不知哪里听说一偏方,说这病用舌头舔可以医治,她便用舌头舔儿子的病眼。

  三、大格局,是有大局观

  林肯说:“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

  母亲所赋予孩子的不仅是生命,还有从小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品格和观念的影响。

  胡适一生性格温和敦厚,交友无数,和母亲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年轻时的冯顺弟喜欢有学识的人,所以十七岁时嫁给了四十七岁的三先生,以至于后来胡适的大嫂二嫂和她年龄差不多大。

  自古婆媳关系都是一大难题,何况其他儿子并非冯顺弟亲生,每次胡适大嫂和二嫂吵架,总是拿她出气。

  然而,受气的冯顺弟从来不责骂两个儿媳,而是选择默默承受,这样一来,两个儿媳反而会过意不去,主动去讨好她。

  胡适大哥不务正业,总是惹来一身的债务,讨债的人上门闹事,经常闹得鸡犬不宁,但是冯顺弟总是和和气气,从不过问小辈的事。

  在母亲的影响下,胡适待人接物也总是和和气气的,在当时的好脾气是出了名的。

  正是因为冯顺弟气度和智慧,一个人培养出胡适这样的文化名人也不足为奇,现在的许多父母都比她有文化,然而在教育孩子上,却不见得比她有格局。

  从胡适的中年自述就可以看出,一个母亲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教育有多重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