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开大的故事”主题征文选登(二十九)| 难忘的一段经历
编者的话
4月27日,学校开展“我和开大的故事”主题征文活动后,各学院、系统分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纷纷踊跃投稿,所有心系开大建设发展的家人和朋友们敲响键盘、挥动手中的笔,回忆着自己和开大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将一幕幕感人的瞬间、一件件鲜活的的事例书写成真实生动的作品,抒发对学校真切的爱意和祝福。
我们现选登征文投稿,将您与开大的动人故事传递给更多关心学校建设、关注学校发展的朋友们。同时,也向60年来曾经和正在为学校建设发展贡献自己力量、为开大美好明天不懈奋斗的人们致敬!
《 难忘的一段经历 》
/ 上海开放大学理工学院 黄河笑 /
我从事教育事业已经30多年了,其中有20多年是为开放教育服务,可以说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贡献给了上海开放大学。这期间我目睹、参与和见证了改革开放给我们学校带来的巨大变化:注册视听生制度的实施,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达到500万人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上海远程教育集团的成立等等,其中一段改写中国开放教育史的亲历更是令人刻骨铭心,梦魂萦绕,那就是上海开放大学的诞生。
扬 帆
那是2011年2月28日,为了申办建立上海开放大学,学校成立了专业开拓攻关小组,作为其中一员,我深知使命在肩,责任重大,要开拓新专业,为建立上海开放大学做好专业准备。我既惊喜又紧张,惊喜是受到了校领导的信任,紧张是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因为独立自主申报本科新专业在我们学校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要“摸着石头过河”。从此,我们迈出了申报上海开放大学的脚步,扬帆踏上了新的征程。
我们从新专业开拓、申报到最后被教育部批准,历经16个月,期间我们进行了校内调研、系统分校调研、市内相关单位调研、兄弟广播电视大学调研和无数次的专家咨询等。以张德明校长为首的学校党政领导,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准备申报的8个专业负责人进行了多轮的质询和遴选答辩。我作为专业负责人的软件工程专业(信息服务方向)荣幸成为三个最终申报的新专业之一。
协 同
2011年上半年为了开拓和申报新专业,我开始每日坐班,忙忙碌碌了半年多。到9月份开学后,申报开放大学的消息听不到了,我又恢复了每周两天坐班的常规工作状态,仅仅在召开涉及开拓新专业的会议时参加一下,与上半年的紧锣密鼓工作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心中不免有些失落,问题出在哪里呢?当时想申报开放大学的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有好多家,但真正决心大、有充分准备的仅有三家,分别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和上海电视大学。作为开放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申报开放大学有很多未知数,而我一直坚信人心齐,泰山移。北京和上海两家兄弟地方电大交往比较多,我们都相信兄弟同心 ,其利断金。在开拓新专业期间,我去过北京电大三次,知道软件工程专业也是北京电大申报的新专业之一。我经常通过电话和QQ等方式与北京电大申报软件工程专业的负责人赵老师联系,她是一位讲话直率的女同志,因为我们都是中央电大计算机学科中心组的成员,算是老相识了,由此了解到北京电大准备开拓高起专、专升本和研究生一体化的专业群,感觉他们站位更高,而我们已有高起专办学权,仅仅是申报专升本,并且申报专业数量较少。但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自己一点也不孤独,毕竟在探索改革的路上有北京的朋友协作同行。
转眼到了2011年10月,仍然迟迟没有相关消息。这时候我收到了中央电大理工部在深圳召开计算机学科中心组会议的通知,北京电大赵老师和我都准备参会。到达深圳的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找到赵老师,她告诉我晚饭后可以到她客房“密谈”,我们心知肚明,建立“开放大学”在那时还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周围其他兄弟电大的老师听了我们的对话后都嗤嗤作笑。晚上的“密谈”中,我们讨论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诸多问题,她还特别提到申报开放大学的挑战还是很大的,但有很多人在奔走着、呼吁着和努力着。另外我们还谈到了时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胡启立的夫人郝克明教授,她不顾年老体迈,多次对京沪两地的开放大学申报工作进行指导。我们谈得很投机,对申报开放大学充满了信心,相信一定会成功,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潮起潮落
深圳会议结束后,我着实兴奋了好一段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又不免有些着急了。去问过教务处的王处长,也去找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学院的王院长,但都没有任何关于开放大学的确切消息。到了2012年1月,寒假将至,我在忐忑和期待中度过了春节和寒假。2月下旬开学了,情况依旧,开拓小组中的其他成员都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过了两天,学校突然通知我们开会,会上传达了新任校长蒋红同志的指示精神:专业开拓还是要继续进行,即使申报不成功,但锻炼了队伍,这支队伍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听闻此言,心理有些安慰,但还是有些异样,就像一首歌所唱的那样“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4月份,一个周五的下午,参加了一个教学交流研讨会,我特意在会后逗留了一会儿,想询问下参会的徐皓副校长是否有关于开放大学的新消息,他回答,没有任何消息。冥冥之中亦或许注定“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聊以自慰吧。哪知,当天在家吃晚饭时接到了一个电话,顿时让我心潮澎湃。
灯 塔
给我打电话的是教务处张洪生副处长,他也是我们专业开拓攻关小组的成员之一,通知我第二天,也就是周六上午要去招待所开会,说是为申报开放大学评估作准备,我告诉他下午徐校长还说最近没消息,怎么又来通知了呢?原来当天下午较晚的的时候校办才接到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来的传真,明确要求“上海电视大学做好设立开放大学有关准备工作,……”,太激动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冲锋的号角吹响了,我们开始了最后的冲刺。4月23日上午,专业开拓攻关小组的几位成员正在教务处会议室对申报材料作最后的修改,忽然,徐校长陪同时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袁雯同志来到会议室指导我们的工作,给我们提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她特别强调了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性。过去好多年了,袁雯同志现在已是我们的校长,非学历与学历教育的结合已初现曙光,但仍任重道远。4月25日至26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上海电视大学进行了考察和评估。后来得知,专家组给予了我们很高的评价,我们“考”出了一个相当出色的成绩。
终 点
2012年6月下旬,张德明书记率上海电视大学代表团去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探讨开放大学机构改革的事宜,我也是代表团成员之一,临近中午吃饭时,北京电大的胡晓松校长匆匆赶来,他告诉我们,“教育部关于成立开放大学的批文已经下发了”。大家欢呼雀跃,因为我们的征程到了终点!
中午吃饭时,我并不擅长饮酒,但也喝了很多香槟。回沪的旅途上,我思绪万千,人生能有几回见证历史的时刻?春去秋来,岁月如歌,“难忘的一段经历”结束了,是不是意味着又要开始新的征程……
后 记
少年时代,曾看过一部电影,片名是《难忘的战斗》。本科专业开拓攻关是一场涉及开放教育领域改革的战斗,是从无到有的突破。“摸着石头过河”,虽然在河中我们蹒跚甚至跌倒过,但最终我们到达了彼岸,取得了胜利。把纪念征文的题目定为“难忘的一段经历”,是希望我们开大人不要忘记那段历史,还有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更不要忘记那群人,由路、孙慧、王松华、张洪生、王国清等,还有就是我们的老领导张德明、蒋红和徐皓等,特别不要忘记那些默默奉献的那一批电大人!
美编:曹瑞哲
出品: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