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源远流长,历史上最早赞美母亲的一首古诗
回眸历史长河,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女性承载着繁衍生息的自然和社会属性。母爱,温润着儿女的成长,也温润着历史的足迹。品鉴历史上最早、最朴实、最感人的一首母亲咏颂古诗。
《诗经·国风·邶风·凯风》先秦·佚名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译文:
风儿煦煦自南方,吹在枣树嫩芽上。
枣树芽心嫩又壮,母亲养儿辛苦忙。
和风煦煦自南方,枣树成柴风吹长。
母亲明理又善良,儿子不好不怨娘。
寒泉之水透骨凉,源头就在浚邑旁。
母亲养育儿七个,儿子长成累坏娘。
黄雀婉转在鸣唱,悦耳动听真嘹亮。
母亲养育儿七个,难慰母亲不应当。
鉴赏:
“母生七子,不图回报”为全诗歌颂母爱伟大的主题,这亦是与生俱来母爱的特征。诗歌起句以“凯风”来比喻母爱如春风和暖,以“棘心”枣树的嫩芽来比喻初生孩儿,仿佛让人感受到孩子被捧在母亲手上的幸福和珍贵。
而事实上,母亲不辞劳苦地抚育着儿子的成长,长得壮壮实实的孩子就是母亲最大的安慰。勤劳、善良又明理的母亲付出了她全部的心血,儿子若不长进、不能埋怨母亲的责任。
诗歌再以“寒泉”来比喻母亲养育七子的劳苦,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一个个孩子长成,如黄雀在广阔的大地上清丽婉转歌唱,多么悦耳、动听、嘹亮,没有常常去安慰母亲那颗饱受孤苦的心,确实深感不当和自责。
古人以诗歌颂扬母爱的无私奉献,以诗歌来警醒和勉励后人奋发进取、报效亲恩,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人如沐春风。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