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政府减租”,杭州一家小店贴出六字海报,店主卖过包子饺子赚过钱也负过债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茜

  “感谢政府减租”,红纸上六个大字,贴在小店门口。

  这么一张照片在钱江晚报小时小店微信群里被传播。

  不少人都在感慨,实实在在的减租对店主来说真的是雪中送炭。

  5月6日,小时新闻记者来到了这家位于体育场路和武林路交叉口的“云之锦丝绸”。

  除了这张红色大报,店玻璃上还贴着清仓大甩卖的广告。

  32岁的老板潘委是徐州人,“生意虽然难,但是再难,也要继续。”

  1】贴海报,是出于真心实意的感恩

  海报是4月26日贴出去的。

  潘委说,自己是真心实意地感恩。

  由于疫情,很多个体商铺都难以为继。他的店也是在苦苦支撑,减租是实实在在的帮扶了。

  “云之锦”主营桑蚕丝制品,服装居多,还有一些帽子、包包等配饰。店铺不大,三四十平方米。2016年年底开业,年租金17万元。

  房东是浙江省农发大厦,这次减免租金3个月,差不多是4万多元。

  潘委说,2020年疫情初始,房东也减免了3个月房租。这对一家店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支出,尤其是在疫情持续影响的环境下,尤为珍贵。

  他是2015年开始接触丝绸行业的。第一家店在解百,生意不错,逐渐扩店,最繁盛的时候,老城区的每条主要旅游街区都有“云之锦”,8家店铺,养着27名员工。

  潘委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大老板,在雪峰大厦有办公室,注册了商标,还有旅游衍生品行业的投资等,可以说是走上了人生巅峰。

  可是疫情来了。

  他说,2020年还没有感受到疫情带来的影响,2021年7月,又一轮疫情导致整个旅游市场处于停滞状态,他的生意悬崖式走下坡路。

  为了减少成本,他陆续关店,目前只剩下四家门店和四季青一个档口,员工13名。

  “生意难做,每年租金加起来140多万元,现在月亏损在15万,一直在内耗。”潘委对自己的账目很清楚,“现在还欠着银行300多万元”。

  2】感谢归感谢,也得想办法自救

  潘委说,感谢政府,但是不能完全依赖政府,每家店包括他的店都得想办法“自救”。

  为了节省开支,他将办公室退了租。他也在视频号自己做直播。“之前花钱请主播来,每场直播成交量1000多元,还不够投入的。索性自己来。”这条路他还在尝试。

  今年3月中旬,他推出低价优惠活动,差不多是5折的力度。“我会把减免房租的钱,让利给消费者。”潘委有非常清晰的生意头脑,他认为现阶段是“收人心”阶段,越是困难的时候,不要想着赚钱,而是要保证“活着”,在这个时候就要做好服务,聚集“人气”,待到春暖花开,东山再起也不会那么难了。他现在重点在深耕私域流量,更好地服务老客。

  潘委的心里是有计划的。近两三个月,他主要的工作是清库存。如果7月开始,客流回升、经济回暖,那就一切照常。如果还没有起色的话,他将在年末缩小规模,将高成本的两家店面关闭。

 555电影网 剩下两家店,无论多难,他都会坚持。“自己创建的品牌,不能轻易丢掉。”潘委告诉记者,店里13名员工,也暂时不会裁员。“店员平均年龄40岁,这个时候失业了,是很难找工作的。我不能不管她们。”

  而体育场路这家,会一直在。它盘踞在繁华的市中心,是潘委从游客转向本地市民的重要支点。

  3】曾见义勇为,早把杭州当第二故乡

  大学毕业的潘委,没有上过一天班。他说,创业更适合他,尽管不那么顺利,但是他依然想坚持。

  潘委是徐州人,家庭并不富裕。

  亲戚有一家造纸厂,大一开始,潘委拉上两名同学,在学校里收起了废旧的书本,常常一箱泡面就能换来一大摞的旧书。四年下来,他赚了7万元。

  2012年2月13日,他揣着5万元来杭州。创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开包子铺,朋友出技术,潘委出资金。当时他们在潮鸣寺巷开了一家名叫“包蒸天下”的包子铺。“那时候我的想法很超前。包子铺都是四五十岁的人在经营,我们要走年轻化路线,员工要年轻,还要有统一制服。”结果没多久,年轻人吃不了苦,早上起不来,所以包子铺改成了饺子店。

  一次意外,煤气泄漏,店里失了火,潘委和当时怀着孕的老婆差点命丧火海。当年7月,潘委带着14万的债务,将店铺转手。

  2013年,他跟着朋友一起搞景区的旅游自行车,赚到了钱,还了债。在此期间还认识了不少导游,积累了人脉和资源,这都给他后来从事丝绸生意打下了基础。

  潘委还获得过“杭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2014年7月5日,7路公交车被大火围困,危急关头,一群原本素不相识的“路人”,冒着生命危险,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当时开车经过的潘委就是其中之一。

  在他的心里,早已把杭州当成了第二故乡。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