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猛虎,丹青写之

  虎乃百兽之王,威猛雄健,有王者之风,一身斑斓的皮毛十分漂亮,深受人们的喜爱。中华虎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用“生龙活虎”“龙腾虎跃”“藏龙卧虎”“如虎添翼”“虎头虎脑”和“将门虎子”等词语赞扬生活中的人和事,表达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民族性格和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虎文化。因此,虎的形象经常被中国画家纳入艺术创作中,借画虎来寄托某种精神境界、抒发胸臆。

  我从小就很喜欢画画,尤其对动物题材比较感兴趣,学起来也比其他题材相对容易上手。在众多动物里,我唯独钟爱老虎,加上家人也有几位属虎的,好似冥冥中我跟虎有一种不解之缘。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一本西方画家编著的动物素描教材,我翻看、临摹最多的就是教画老虎的那几页。时间久了,那几页都松动得快要掉下来了。

  在读小学时,我接触到国画,之后,除了一些国画基础教材外,父母还特意给我买了几本关于画虎技法的书,那一位位画虎大家的名字和他们的画作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张善孖,刘奎龄、刘继卣父子,高剑父、高奇峰兄弟,何香凝,胡爽庵……当时年幼的我觉得,能在那么薄的一张宣纸上描绘出一只张牙舞爪、充满力量的斑斓猛虎,是件非常厉害的事。

  20世纪90年代,资讯相对还没那么发达,加上我能接触到的老师多数是画山水和花鸟的,所以,大多数时间我只能拿着那几本教画虎的书,照着里面干涩的文字来实践摸索。我记得,其中一本书是胡爽庵先生撰写的,里面对老虎的骨骼、肌肉结构,中国自古以来虎文化的形成,画虎艺术的发展,以及画虎技法等都有详细的阐述。这本书我用得最多,也临摹了不少胡爽庵先生的作品。所以,可以说我早期对画虎技法的研习主要承袭胡爽庵先生,我的虎画习作也基本以写意画法为主。

  1995年在广州花园酒店举办的一次名家书画拍卖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冯大中先生的真迹《泉》,瞬间就被眼前的这幅工笔虎画所震撼。画中的老虎造型精准生动,皮毛细腻柔软,看上去十分逼真。当时,我就确定自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种画老虎的技法。之后,我搜集了很多关于冯大中先生及其画作的资料。对照这些资料,我尝试去临摹里面的一些经典作品。但是,由于缺少老师的指导,一些关键技法就犹如一道道屏障,难以突破。

  进入21世纪,资讯越来越发达,随着多媒体教学的蓬勃发展,给我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我认识了工笔动物画大家唐坚先生的爱徒齐士方,也认识了中国美术学院国学国画推广部副主任胡晋。这两位老师都是画动物尤其是画虎的高手,经过他们的悉心指导,我开始对如何跨过那层技术壁垒逐渐有了感觉,无论工笔还是写意的画虎技法都得到了一定提高。

  《高瞻远瞩》

  今年春节前夕,我参加了由《中国书画报》举办的“瑞虎呈祥”十二生肖中国画年度大赛,并获得优秀奖。在全国性的书画专业媒体举办的活动中获奖,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在画虎艺途上不断追求的决心。

  近期,承蒙《画虎说虎》栏目的厚爱,给了我一次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于是,我尝试用工笔技法创作了《高瞻远瞩》这幅四尺画作。画面中,一只老虎站立在雪山之巅,顺着老虎目光的方向,可见远处白雪皑皑,峰峦叠嶂,山谷中烟云翻涌……从老虎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到坚定和从容,虽然没有张牙舞爪、锋芒毕露,但隐隐中透露出威严。

  我想通过这幅画表达的是,当下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环境风起云涌、瞬息万变,唯有高瞻远瞩之人方能从容应对、制胜千里。现阶段我的绘画技法和作品还十分稚嫩,作为一名还在企业里上班的书画爱好者,只能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去努力修炼。

  我十分感恩能遇到这么多好老师,在我学习绘画的过程中给我传道、授业、解惑,点亮了我国画艺术的入门之路。正是“心有所爱,丹青写之”,我相信,终有一天我的画笔下一定能呈现“虎斑霞绮,林籁泉韵”。

  作者:谢伟雄,曾学画于广州美术学院社会美术研修班。现为广州市越秀区海日书画研究会会员、南方航空书画协会理事。作品多次在大型画展中获奖。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