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上海教育2030征文|上海应给孩子更智慧的教育,完全分割的独立教室不再有

  走入未来的校园,那些外形看似平淡的建筑里暗含乾坤。墙壁在上课时可以呈现教学内容,下课后可以变幻出太空星球、树林山岗的影像,新鲜、自由的美感为求学的孩子们营造出自由灵动的空间。校园内,随处可见戴着虚拟眼镜的老师和学生,他们不用去教室,可随时随处开始学习和讨论。智能机器人在校园和楼道里穿梭,为师生送上及时周到的支持服务……

  技术革命以跨越式发展、颠覆式创新的方式改变着世界。上海正在不断深化以泛在、融合、智敏为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拓展教育领域的智慧应用。我们可以肯定,面对未来复杂性与变革性的挑战,我们的教育和学校必然会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便捷安全的学习网络、智能精准的学习服务、跨越时空的沟通协作、科学高效的教育管理,以及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泛在学习环境……上海应该给孩子们一个更“智慧”的教育,使他们成为这座城市不竭的创新力量。

  2030年,我们的教育不再是按部就班的生产流程,而是学习成长的平台。学校教育将更加致力于培养自主独立、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全球视角和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的未来公民。在新的教育理念引领下,灵活和个性化将成为教育体系的核心。孩子们可以根据能力和意愿定制学习计划,按照学习进度参加评价和考试,并获得成绩和学分。无论是在校学习,还是参加课外学习、网络学习,学习成果都存入“学分银行”账户中,可兑换成证书和文凭。线上线下学习的自由切换、智能化的学习诊断、全过程的学习指导、个性而精准的学习资源推送、丰富多样的学习工具选择,使教育变得更有趣、更艺术、更人性、更温暖,使孩子们获得更多的学习自由和成长空间。

  2030年,我们的校园不再是封闭的物理空间,而是开放共享的生态系统。校园建筑将超越单纯的教学场所,而是更强调科技与学习的整合,使其成为具有“学习特性”的生态系统。完全分割的独立教室将不复存在,完全敞开式的开放性设计将成为未来学校室内设计中最突出的特点。未来的教室与其说是教室,不如说是一个个供孩子们与老师共振互动的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中,与老师的互动、与同学的互动、与环境的互动成为常态,学习的参与性、体验性、自主性得到最大体现。同时,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更为频繁,资源高度开放和共享,无论身处何处,孩子们都可与自己喜欢的学校、老师和学习资源自由互联,动漫里描绘的“任意门”变成现实。

  2030年,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对标准答案的灌输,而是对真理探求的助力。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知识不再一成不变,标准答案无法“标准”,学科越来越交叉、重合。技术和课程设计创新将使教师角色彻底改变,进而从根本上重塑教学过程。老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孩子们探求真理的伙伴、思维建构和素养提升的助力者。更多的智能设备成为教学的组成部分,穿戴设备将广泛应用,孩子们学习数据、身心成长数据等被一一记录和分析,形成发展轨迹和成长画像,用以指导个电影盒子性化学习。教学中简单、重复的工作将被智能设备所替代,老师精力得到解放,学生身心发展得到更多关注。

  2030年,我们的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苦读,而是快乐生动的体验。未来的学习将充分利用虚拟和增强现实技术,模拟各种情境,实现“时空穿越”。外语课上,孩子们可以走在异国他乡的街头与当地人对话,深入体味当地的语言和文化。生物课上,孩子们可以化身蝴蝶,亲历花儿的芬芳和自然的神奇。历史课上,孩子们可身临火烧赤壁的战场,步入霓裳羽衣的舞阵。智慧设备广泛应用,即使在与孩子们的日常对话交流中,甚至在电子游戏中,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其学习特点,分析出目前的学习状况,精准生成学习诊断报告。随身携带薄如页纸的电脑或移动设备,教室、餐厅、操场、公园、街头、车上……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克服了思想和时空限制,学习不仅成为了生动有趣的体验,而且渐渐地成为了生活方式和习惯。

  孩子们需要智慧教育使他们变得更有力,上海城市需要智慧教育使她变得更生动。2030年,我们期待有一个更智慧的校园、更智慧的教育,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使我们的未来更有希望!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上海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展跟踪研究》课题组成员)

  【新闻链接】

  为广聚社会多方智慧,深入了解上海市民心目中的未来上海教育发展愿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解放日报共同启动“我心中的上海教育2030”征文活动,邀请广大市民畅谈“我心中的上海教育2030”。市教科院“上海教育现代化2030研究”项目组和解放日报,将邀请各方专家组成专业评审小组对作品进行评审,拟评选出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50篇。主办方还将为获奖作者、优秀组织单位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品,部分优秀作品将在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上刊登。征文时间到2017年9月28日为止。参与征文活动的市民,可将电子版文章发送到shjy2030@126.com,若为手写稿或打印稿,请寄送至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号楼415室,注明“我心中的上海教育2030征文”字样,邮编2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