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8岁高中文凭的三轮车夫被复旦破格录为博士生,后来怎样

  2009年3月,辽宁一位只有高中文凭的38岁三轮车夫蔡伟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为博士生,引起一时轰动。那么,这位三轮车夫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后来怎样了?

  1971年,蔡伟出生在辽宁锦州。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没多少文化,在孩子教育方面自然也没有什么经验。

  但是,他们相信“字如其人”,不管孩子将来有没有出息,字必须要练好。于是,他们就买来一大堆字帖,让小蔡伟临摹学习练字。

  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些字帖里的文字大多来源于古文诗词,这小蔡伟在每日临摹文字之中,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些古文诗词,甚至于到了后来有些痴迷的程度。

  

  平日里,小蔡伟随父母逛集市,到了卖书地摊,他都会被吸引过去,还会嚷着父母买上几本。逢年过节时,其他小孩索要礼物都是要些糖果、玩具之类的,而小蔡伟则要什么《史记》、《后汉书》等古文典籍,父母一听也感到高兴,自然满足了他的要求。

  就这样,蔡伟从小就读过很多古文典籍,文学功底要远远好于同龄人。当然,术业有专攻嘛。蔡伟在文学方面表现得才智过人,但在数理、外语方面却要差于普通人。因此,在高考时,蔡伟也能如愿考上大学。

  然而,生活还得继续。既然上不了学了,那就步入社会了。

  

  蔡伟就在当地一家胶管厂当了一个流水线工人。流水线工人的生活是索然无味的,就像没有思想的机器一样运转着!

  但人终究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有了经济来源后,蔡伟就会去买很多古文典籍,一有空暇时间他就会沉浸在属于他自己的文学世界里。遇到有不懂的问题,他也会时常跑到当地图书馆查阅资料,做了一本本笔记。

  在旁人看来,这蔡伟是犯邪乎了,整天做着不着边际、不能当饭吃的事情。对于他人的眼光和说道,蔡伟并没有放在心上,继续读着自己的古文书籍,因为他从古文里知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几年后,胶管厂倒闭了,蔡伟失业了。

  这时,蔡伟想了个两全其美的营生办法--摆地摊,卖的自然不是什么畅销品,而是书。这样,他就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卖书了。

  时间过了十多年,蔡伟除了年纪渐长外,他的文学功底也愈渐深厚。假如生活就这样下去,蔡伟顶多就是个有文化的地摊主。但生活似乎不想让蔡伟这个千里马就此沦落!

  1997年1月,古文界泰斗裘锡圭在杂志上发了一篇论文《神乌赋初探》,在文中提到赋中“佐子”二字意思尚不明确。蔡伟在无意中看到了这篇文章,向裘锡圭先生写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佐子”就是“嗟子”,并在信中详细说明了自己的理由。

  

  裘锡圭先生对蔡伟的见解十分认同,还特意再次发文提出了蔡伟的见解。此后,二人还时常书信往来交流一些古文的见解。这一来二去,二人也就成了忘年之交。

  裘锡圭先生在了解到蔡伟的经历后,鼓励蔡伟继续深造学习,并表示愿意提供帮助。但是,这一好意却被蔡伟给婉拒了,原因是蔡伟觉得自己外语太差,不适合搞学术。

  这时,蔡伟的妻子也得了重病,需要很多钱来治疗,单靠摆地摊卖书收入太少,他就当起了三轮车夫,收入虽然翻倍了,但忙碌、劳累却使蔡伟没有多少时间看书了。

  

  裘锡圭先生显然是个爱财之人,特别是古文学方面的人才又是少之又少,在得知蔡伟的情况后,就将蔡伟推荐到复旦大学出土文物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工作。蔡伟的专业水平也很快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

  2009年3月,鉴于蔡伟的出色工作表现,裘锡圭先生联合两位学者向教育部举荐蔡伟,使得蔡伟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入学后,蔡伟也没有让裘锡圭先生失望,不仅系统学习了古文学,补足了英语短板,还顺利完成了博士课程,拿到了博士学位。毕业后,蔡伟到了贵州省一所大学任教。

  蔡伟从一位38岁只有高中文凭的三轮车夫,到被名校破格录取为博士生,再到大学任教,实现了人生的蜕变。

  

  有人会说,蔡伟是运气好,遇到了贵人帮忙。确实,但也不尽然。倘若没有蔡伟几十年如一日对文学的痴迷所形成的的文学功底,他就不可能得到裘锡圭先生的赏识与相助!

  世界上本就没有什么成功可以从天而降,而是历经磨难后的水到渠成!

  #图自网络,侵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