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渔洋绝句十二法——古代写诗的章法总结,写诗都会用到这些
王士祯,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诗论创“神韵”说,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擅长各体,尤善七绝。
法一
前二句陈述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六
青溪水木最清华,王谢乌衣六代夸。
不奈更寻江总宅,寒烟已失段侯家。
高邮雨泊王维
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一二句起兴(秦邮指高邮)。第三句用否定词“不见”转折,第四句紧接第三句,两句间为因果关系。(秦淮海即秦少游,高邮人)
— · — · ∽ · ∽ · — · —
法二
前二句说一事铺垫,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二
结绮临春尽已墟,琼枝璧月怨何如。
惟余一片青溪水,犹傍南朝江令居。
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
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
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 · — · ∽ · ∽ · — · —
法三
第三句故作设问或假设,第四句回答。
落凤坡吊庞士元
沔上风流万古存,鱼梁洲畔向江村。
何如但作鸿冥好,采药相携去鹿门。
灞桥寄内二首之二
太华终南万里遥,西来无处不魂销。
闺中若问金钱卜,秋雨秋风过灞桥。
(第三句假设,第四句紧接)
罗江驿夜雨
前旌已拂鹿头关,风雨勾留不肯闲。
何处行人最愁绝,潺亭亭下水潺潺。
(第三句设问,第四句答之)
— · — · ∽ · ∽ · — · —
法四
前二句说今事,第三句追忆往昔,多用年来、忆、记等词。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之二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绝句
波绕雷塘一带流,至今水调怨扬州。
年来惯听吴娘曲,暮雨潇潇水阁头。
卢师山
卢师昔日经行地,惆怅苍崖古木风。
最忆深秋飞瀑下,四山寒叶乱流中。
— · — · ∽ · ∽ · — · —
法五
前二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以见今昔对比。
汉州纪梦
照壁孤檠不自聊,隔牕寒雨打红蕉。
惊回一枕乡园梦,身在西川金雁桥。
— · — · ∽ · ∽ · — · —
法六
前二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加以作者的评论,多用“好是、分明、好到”等词。
真州绝句五首之四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清溪
蛮云漏日影凄凄,夹岸萧条红树低。
好在峨眉半轮月,伴人今夜宿清溪。
— · — · ∽ · ∽ · — · —
法七
前二句直切主题,或写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第四句则必由写实返虚,渔洋绝句法的“神韵”所在,以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江上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以上七法,重点在第三句。
— · — · ∽ · ∽ · — · —
法八
以第四句为主,用否定词作结。第三句用时间状语或转折连词、因果连词,与第四句作呼应。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十
传寿清歌沙嫩箫,红牙紫玉夜相邀。
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见青溪长板桥。
— · — · ∽ · ∽ · — · —
法九
第四句作追问,第三句或呼应,或不呼应。
樊圻画
芦荻无花秋水长,澹云微雨似潇湘。
雁声摇落孤舟远,何处青山是岳阳。
— · — · ∽ · ∽ · — · —
法十
前三句皆写今事或眼前景,而第四句归结到自己身上,追忆往昔,但不从正面说出,从侧面描写,自有无限风流蕴藉。这与法五第三句点明今事不相同。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之一
日暮东塘正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
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 · — · ∽ · ∽ · — · —
法十一
前三句皆是烘托,用来渲染气氛,第四句归结自身。
大风渡江三首之一
凿翠流丹杳霭间,银涛雪浪急潺湲。
布帆十尺如飞鸟,卧看金陵两岸山。
— · — · ∽ · ∽ · — · —
法十二
此法诗中必要有对偶,不一定对仗,可以一二句对,可以三四句对,或者在句中自对(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瓜洲渡江二首之一
昨上京江北固楼,微茫风日见瓜洲。
层层远树浮青荠,叶叶轻帆起白鸥。
以上五法重点在第四句。
摘自互联网
本公众号刊载的全部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以及网页版式设计等均在网上搜集。访问者可将本公众号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讨论或观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恪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害本公众号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