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2课《济南的冬天》,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艺术
七上第二课《济南的冬天》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
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动作片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1.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
温 晴
2. 课文主要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山景、水色
3.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第1段: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第2—5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1)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2)写雪后的山景。3)城外远山。
第6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作者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写。
异地之冬:北平 伦敦 热带
(多风) (多雾) (日光毒,响亮)
济南冬天:无风声 响晴 无毒日
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温晴
1.第二自然段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 第三自然段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0%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