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人物描写”作文公开课临时撤教案:原来你是这样的数学老师

  为了上好校内作文公开课,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教案和课件都反复修改过很多遍。我的课是上午第二节课,第一节课是数学课,我发现数学吴老师全身上下焕然一新,精神状态好,让我眼前一亮。在临上课之前,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撤换掉原来的教案,改用吴老师为作文内容,把“人物描写”的对象确定为刚刚上完第一节课的吴老师。没有想到获得了满堂喝彩,笑声掌声赞叹声,效果极佳。

  【创设情境,大家都参与进来】

  数学吴教师今天有点特别,改变了发型,又换了一身新衣服,整个形象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变。学生感到耳目一新,情绪高涨,有几个女生还窃窃私语。很显然,吴老师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我抓住这个契机进行“人物描写”的习作指导。

  我对大家说:“同学们,今天上午第一堂课是数学课,吴老师有什么变化吗?”引导学生回想观察,又进一步说:“哪儿变了,想告诉老师吗?今天中午放学回家,怎样向家长汇报老师的变化呢?下面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我当他的家长,当面问问,看能不能说清楚?”以下是师生的对话:

  老师:在家里妈妈叫你什么?

  学生:果果。

  教师:好,现在我就叫你果果,果果,可以开始了吧!

  学生:妈妈,今天我们数学吴老师变化可大了,

  教师:是吗?快告诉我,老师有什么变化,你喜欢吗?

  学生:今天教师可帅气了,他一走进教室,大家都睁大了眼睛。

  老师:你能不能再详细描述一下,看着我说。

  学生:吴老师剪了好看的发型,穿了一套深蓝色的休闲西服,神釆奕奕,好精神!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这样别具匠心的情境创设,在特定的氛围中,通过角色的转换,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其中,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内驱力。

  【激发兴趣,大胆细致地观察】

  接下来的一段教学显得轻松自然,好似师生之间在''侃大山”。我告诉学生:要想讲清楚吴老师今天的样子,你得仔细观察,老师的头发、衣着、精神,说话的语气、神态等等。我引导学生观察吴老师的外貌,鼓励学生实事求是,不要有什么顾虑。先猜猜教师的年纪,再观察身材、脸型、眼睛、鼻子、嘴、表情,最后观察衣着,我一直诙谐地启发着他们。

  我问:“吴老师今天这样子,你们喜欢吗?”学生忘却了吴老师是一位师长,完全把他看作一位大朋友,毫无顾忌地描述着他的外貌:"吴老师中等身材,一套深蓝色的休闲西服,一头漂亮的碎发,刚刚吹过,油黑发亮,稍微有点胖,但看起来很匀称!今天特神气。”“吴老师的一双大眼晴炯炯有神,流露出亲切慈祥的目光,老师的眼晴会说话。”“老师的嘴巴有点歪”,"老师的眼角已显鱼尾纹了,每条皱纹都充满了笑,和蔼可亲。”“吴老师身上有一股烟味儿,肯定是批改试卷到深夜。”孩子们观察多仔细啊,简直是一位位素描高手。

  釆用寓教于乐的方法,使学生树立了作文信心,打破了作文恐惧感,一切便顺理成章了。

  【当堂表演,激发双向思维】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使用分散思维方式和集中思维方式。老师启发学生自己讲,这是发散思维,接下来我创设一种具体情境,向家长说说吴老师今天的变化,就属于集中思维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不断替换循环。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吴老师的形象逐渐的丰满起来。我顺势问:“回家后,你向家长汇报老师有哪些变化,会不会说,谁到前面试一试?”

  教师:小涵,今天上午你们吴老师有什么变化?一定与众不同吧?

  小涵:王老师今天穿了一套深蓝色的休闲西服,理了一头小碎发,一双会说话的眼晴更有神了,很帅气!

  教师:吴老师今天数学课上得怎么样,对同学好吗?

  小涵:王老师讲话很幽默,像平时闲谈一样,大家一点也不拘束,他对学生很亲切,有个同学说他嘴有点歪。吴老师很关心同学,他总鼓励平时胆小的同学积极发言。

  教师:吴老师真了不起!小涵说得真好!你们吴老师平时是怎样的一个人?

  由此,学生开始描述吴老师的性格特征。学生例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说明吴老师是一个敬业的老师,是一个幽默的老师,还是一位点子特别多的老师。

  【延伸拓展,掌握人物描写要点】

  教师:从对吴老师的描写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不知不觉中,描写人物要注意的问题,比如:要抓住人物特征写,要体现人物性格等写作方法,便牢牢地印在每个同学脑海中。

  受这种气氛的感染,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立即提出要求:“请把你生活中印象深的人讲给小组听一听。”这正顺应了学生急于模仿、急于表达的心理,所以,要求一提出,他们便立即互相交流起来。之后,要求学生动手写一写自己印象深的人,于是同学们的笔下出现了活灵活现的人物,有写爸爸妈妈的,有些亲戚朋友的,当然,也有几个学生写我的。

  我让学生朗读写语文老师的“人物描写”片段,引得整个班级笑声不断、掌声不断,写得精彩极了。在这热烈的氛围中,我完成了一堂校内作文公开课。

  【写在课后的话】

  在创设的体验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是一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吴老师偶然的变化,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学生心理反应自然丰富多彩,因此表达出来的文字就充满了生机,不呆板。结合本课“人物描写”的教学目标,学生笔下刻画的人物就“不假”。

  教师立足生活,激发情感,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在互动中体现情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体悟塑造个性化的 角色。师与生真情互动,教与乐之间,学生完成了一篇篇人物素描。

  生活中处处有作文,作文就在学生身边。作为教师要反思我们的作文指导方法,只要我们走近学生,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恰当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学生的写作之门就会徐徐打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