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吃颗定心丸,医生这招让他成绩提了84名,你也有同款焦虑?不妨寻求专业帮助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茜 通讯员 周素琴

  面对近期各种扎堆考试,模拟考一、二、三……很多学生、家长都焦虑得睡不着觉。

  如果你也是这样的孩子或家长,首先,请不要责动漫怪孩子或责怪自己。面对这些压力,这些情绪都是可以理解的。

  一年前,邵逸夫医院精神卫生科许洛伊医生在记忆门诊接诊了一个初二的孩子小五(化名)。孩子母亲说儿子总是不经意间眨眼、耸肩,经过详细检查后考虑存在抽动障碍,建议调整亲子关系等心理治疗后症状有好转。

  一个月前,这位妈妈再一次带孩子来复诊,这次儿子马上要中考了,却总是不专心,学习成绩忽上忽下。

  (图片来源于CFP)

  “老师说他一直都不专心,并不是听不懂,只是不知道他上课在想什么,考得正常能上普高,发挥不好就只能去职高了。我和他爸爸也不敢逼他,去年调整了亲子关系,不想现在关系又僵了,孩子大了,不能打也不能骂……”

  听完妈妈的描述,医生意识到,孩子可能合并存在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

  在经过药物和心理治疗之后,6月7日,孩子母亲复诊时高兴地说:“这次模拟考提高了84名,孩子很高兴,学习积极性也好起来了,我们全家都很有信心,这次中考前成绩稳步上升,普高的目标应该没问题了!”

  抽动障碍,通常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多发于2-15岁,以快速、不自主、突发、非节律性、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为特点,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他行为症状。多数患者表现为眨眼、挤眉、吸鼻、张口、伸脖、摇头、耸肩等运动抽动。

  许洛伊说,除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改善之外,家长需要配合,应适当给孩子安排日常活动,避免过度紧张疲劳,纠正营养偏差,适当开展文娱体育活动等。

  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动症,是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多和行为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目前业界认为该病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临床上经常发现患者的父母关系不和,家庭破裂,教养方式不当,父母性格不良,母亲患抑郁症,父亲有冲动、反社会行为或物质成瘾,家庭经济困难,住房拥挤,童年与父母分离、受虐待,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等不良因素,这些均可能作为发病诱因或症状持续存在的原因。

  许洛伊说,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家庭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首选。研究认为,药物治疗为主,同时合并心理行为治疗、家庭治疗或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是最好的策略。

  小五的案例只是无数考生家庭的一个缩影,如果你们家也有相似困扰,首先不要太担心,焦虑、紧张并没有错,明确了原因,才能正确处理核心问题和相关影响因素,不妨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