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流985”名单公布,排名垫底的985大学,基本都有这三大特征

  导语:大家都知道,努力学习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考上名牌院校,也就是985重点院校。那么这个985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呢?时间还要追溯到1998年。

  当年,为了打造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重点科研院校,我国教育部联合多个科研机构,共同启动了985工程。入选工程名单的学校,就是后来大家常说的985重点院校了。

  

  据介绍,985工程前后历时二十年,到2017年,已经基本实现工程目标。严格地讲,现在已经没有“985”之说了。当然,在考生和家长看来,985这个数字并不会因为相关工程的结束而失去意义。在大家心中,它依然是名牌院校的代名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到今年为止,我国已有新老院校四千多所。大学数量虽然急速上升,但名校数量却雷打不动。历年的大学榜单中,排名最靠前的,还是曾经入选985的那几十所院校。

  

  当然,即使是985,也有着三六九等的区分。在传统的39所985院校里,排名在最后十位的,一直被很多考生称为“末流985”。从名字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浓浓的调侃气息。这个末流院校是怎样产生的呢?

  简单来讲,就是靠排名。刚刚我们也说了,谁在985院校里排到了倒数,谁就摘得了末流985的“桂冠”。每年的排名都是变化的,所以曾经被评为末流的院校,也都有翻身的机会。

  

  但是,也有这么几所院校,仿佛已经和末流沾亲带故了。每年大学排名,她们都稳居倒数,这样一来情况就很令人尴尬了。在末流名单中常驻的院校都有哪些呢?

  主要有这么几所: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等。从地理位置上看,东西南北中,碰巧各占一个。位置分布还是非常均匀的。那么,是什么导致这些院校长期徘徊在名单的最后位置上呢?

  

  末流985的三大特征

  优势学科不突出

  家长和考生选择一所大学,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首先,这所院校是不是足够大牌?虽说“清北之下皆蝼蚁”,但在实际报考环节,考生们还是乐于用放大镜来仔细分辨,和自己厮守终生的院校,有怎样的身价。这里的“身价”也就是够不够大牌的意思。

  当然,名声在懂行的同学看来,都是虚的。相比名气来,大家更看重的是目标院校有没有拿得出手的强势专业。末流985院校之所以迟迟不翻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们“一无所长”。要说有明显的短板吧也没有,但也没有任何优势学科可言。

  恐怖片

  综合实力较差

  在优势学科之外,大学的综合办学实力也非常关键。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由该院校的硬件设备、校园管理、师资力量、学术水准综合决定。也可以说,综合实力就代表着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仅有优势专业,但综合实力不够优秀,这样的院校当然可以从末流脱颖而出。但冲出末流之后,并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往往能将排名顶到中等偏下,已经是上限了。要实现学校排名的大逆转,就一定要在综合实力的培养上发力。

  

  历史认可度低

  既没有优势专业,综合实力又很捉急,于是末流院校又具备了第三个特征:社会认可度比较低。这里提到的社会认可度,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在大学生找工作的时候,所受到的不同待遇。名牌985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依然能感受到被器重的感觉。

  反观末流985的同学,待遇就有些泯然众人了。更令某些小伙伴气愤的是,不少大企业在招聘要求里虽然写明了985毕业生皆可,但细读可以发现,有些末流985院校的毕业生居然被排除在外了。

  

  总结:当然,这里说到的几个特征,也只是就总体情况而言。末流985也还是985,相较于普通院校,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优势依然是非常明显的。能进入985的同学,都是同年龄段的佼佼者。在河南、山东等省份,考入985,更是百里无一的优秀人才。

  选择末流985的同学,也不必因母校的不够有名而感到低人一头。笔者经常强调,学校和学生是互相成就的关系。母校是不是足够优秀,和学生本身是否足够优秀,有着很大的关系。换句话说,母校不够有名应该怎么办?你努力地让她变得有名不就行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