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分男孩被质问“怎么没满分?”:满眼分数的父母,孩子难有出息

  

  孩子考了99分,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前两天,江苏淮安一个男孩考试考了99分,满心欢喜的回去告诉父母,没想到得到的回应却是:“还有一分到哪里去了?”

  男孩终于忍不住崩溃控诉:

  “每次我考99分,你们都问我那1分是哪扣的,是不是粗心大意,从来没在意过我考得有多好!”

  

  看完男孩的控诉,网友们心疼不已。

  孩子付出了努力考到了99分,本来是一件开心的事,却没得到父母的肯定,该多么伤心。

  但是反过来想想,我们很多父母都是如此:

  总是先看到分数,而看不到孩子的努力;

  总是先看到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而看不到孩子有进步的地方。

  分数固然重要,但分数背后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压力和无助也同样重要。

  忽略了这些,很难养出优秀的孩子。

  

  父母满眼是分数,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

  “人性的本质是渴望被欣赏,孩子尤其渴望被欣赏。而且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欣赏。”

  然而满眼是分数的父母,很难看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更不可能给孩子一句肯定。

  那些努力却没被父母肯定的孩子,有的伤心失望,有的破罐子破摔,彻底躺平。

  有一个小学同学成绩非常好,每次考试都希望能超过他。

  上初中后,我们分在不同的班级,刚开始期中期末考试在排行榜上还能看到他的名字,后面却渐渐看不到了。

  初三毕业回学校拿东西,刚好在校门口碰到了他,我问他考得怎么样,他略微尴尬地笑着说:

  “考得不怎么样,可能高中都上不了。”

  我大为震惊,说到:

  “可是你以前成绩很好。”

  “是啊,我以前也是名列前茅的,但是我爸妈不这么认为。”

  他叹气到。

  原来上初中后,同学都很优秀,他再也不能像小学那样一直考第一名,加上初二学业变得更难以后,他的成绩就有些波动。

  对此,他加倍努力,下课后找老师解题,早上早起背英语单词,晚自习以后回宿舍不断刷题,成绩也有所提升。

  但是他的父母却看不到这些,总是指责他:

  “为什么这次又没考到前几名?

  为什么分数考那么低?”

  后来他就觉得没意思,明明自己很努力,换来的却是父母的不理解和谩骂。

  看着他谈话间没落的眼神,不禁替他惋惜。

  事实上,在文中开头的新闻评论区,还有很多这样的孩子。

  

  有人说“不读书伤害的是自己啊”,可是孩子还小,眼里看到的只有父母,如果父母看不见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只会毁掉孩子。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

  “当孩子的生命力被看见的时候,它就会变成好的,比如热情和爱;

  当孩子的生命力不被看见,就变成黑色的,比如愤怒、攻击,是破坏性的。”

  面对孩子的成绩单,满分的父母会看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不及格的父母只会看到分数。

  前者的孩子可能考不到满分,但至少是自信和积极进取的,后者的孩子即使能考到满分,最后也会被不理解挫伤,被压力压垮。

  

  父母满眼是分数,看不到孩子的压力和无助

  曾经看过一条令人非常心疼的新闻。

  河南鹤壁一名初三女孩跳楼自杀,经抢救34天后不幸离世。

  

  女孩的父亲说,女孩平时性格开朗阳光,出事前还和一家人去北京游玩,没有任何异常,平时也很听话懂事,成绩也不错,排名在全校100以内。

  然而当女孩的父母打开女孩生前三个月以来的日记时,痛哭不已。

  

  (左右滑动可查看更多)

  【2018年11月26日】

  “今晚周考了,考试过程中又肚子疼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要不是头疼、胃疼、肚子疼,没有一次正常过,唉……”

  “突然想到了小学班主任……唉,时间真的如此之快,我竟然初三了,高中的生活一定会更苦更累。”

  【2018年11月30日】

  “我也想努力积极向上,但是我做不到。”

  “真的很痛苦,没有人知道。”

  【2018年12月3日】

  “今天晚上就考试了,很担心,很紧张。”

  “你还好吗?考试的话没关系吧?.......”

  “想死的心却愈发强烈了”

  【2018年12月11日】

  “今天,没有自残,没有自杀,但自杀的念头迟迟无法离去。”

  “今天的姬智慧,你知道吗?你真差劲”

  从这些泣血的日记里,字字句句都能感受到这个女孩处在极度崩溃的边缘,甚至她还自己去看了学校的心理医生,然而父母对这一切却一无所知。

  为什么很多孩子直到自杀了,父母还说没发现任何征兆?

  从《澎湃·美数课》的一项医学调查可以看出些端倪。

  通过对11133条小儿精神科的线上问诊数据分析发现,很多家长以学习成绩,作为判断指标。

  如果孩子学习成绩没有明显下滑,或出现厌学的情况,父母就不会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满眼是分数的父母,永远都看不到孩子的压力和无助,甚至还不断要求孩子考得更好。

  而现如今,导致孩子自杀、抑郁的原因,有三分之一都是因为学业压力。

  

  孩子已经伤痕累累,父母却一无所知,这是如今社会最大的悲哀。

  分数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别让分数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这样看待孩子的分数

  当学历还是社会指挥棒时,让家长不重视分数也不现实。

  只不过智慧的父母不会只盯着分数看。

  1.先看到努力和进步,再去看失掉的分数

  看过一则教育短片,短片中两个孩子刚考完期中考试,哥哥成绩不错,每科都是90多分,弟弟却只考了60分。

  当哥哥在餐桌上得意的汇报完自己的成绩后,弟弟低着头,不敢看妈妈。

  妈妈拿过成绩单,眉头紧锁,正想要发脾气时,突然想起每个深夜弟弟在书桌前努力学习的样子。

  

  便微笑的说:“你做得很好。”

  

  最后弟弟终于抬起头展开笑容,一家人开心的吃着晚餐。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学习态度,一个努力勤奋的孩子,如果得到了父母的肯定和鼓励,一定会加倍努力。

  就像前不久一则新闻,在爸爸的鼓励下,男孩用三年时间从倒数第一考到全班第一。

  

  因此,面对孩子的分数,不要先看到孩子没考好,而要看到孩子背后的努力和进步,然后帮孩子一起分析如何提升成绩,怎么设置合理的目标,一步一步的达到。

  2.不设置考不到的分数,只设置能达到的目标

  央视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中,记者问钟华她是怎么抑郁的,钟华说的一段话至今都令人刻骨铭心,她说:

  每次考了不错的成绩,母亲不会给出表扬,而是问“那第一是谁啊?第二是谁啊?”

  每次都希望我考得更好,但是这个目标完全达不到,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头驴,总是吃不到面前的胡萝卜。

  

  父母应该给孩子看到希望,而不是看到绝望。

  理智的父母不会给孩子设置考不到目标分数,而是给孩子适当的期望。

  有一位朋友对女儿一直都坚持用“5分期望”教育法。因为他女儿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不可能一步登天。

  当女儿考到60分的时候,他就要求女儿下次考到65就行。渐渐的女儿越考越好,终于达到了班级中上水平。

  3.不只盯着成绩单的分数,还看到孩子其他能力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曾说:

  “虽然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是孩子如果只有分数,恐怕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深以为然。

  很多孩子赢了高考,却倒在了大学。

  就是因为只关注成绩,其他方面如社交能力、自理能力、抗挫能力都很差,结果因为不适应大学而无法融入,颓废退学。

  2016年湖南省理科高考第二名杜青云,以704分的高分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最后却不得不退学。

  原因就是进入大学后他发现自己除了会学习,其他什么都不会,而身边的同学不仅比他更会学习,还更懂得怎么和人打交道。

  自卑和挫败让他无法适从,渐渐的沉迷网络不可自拔。

  分数拔尖的孩子不一定能笑到最后,那些各方面综合能力不错,且潜力和天赋被激发的孩子,说不定还更幸福。

  父母千万不要只盯着成绩看,还要懂得发现孩子的天赋和潜力,看到孩子个性、社交、独立方面的能力。

  

  《一百条裙子》中写到:

  “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见。”

  父母看见什么,孩子就会表现什么。

  满眼是分数的父母,养不出积极幸福的孩子。

  

  能看见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压力和无助的父母,才能养出健康快乐的孩子。

  分数可以反映学习问题,但绝非衡量孩子一切的标准。

  愿更多孩子被父母看见,共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