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如何重塑职业教育新生态

  

  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强势崛起将人类社会带入数字化时代,并促使教育领域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职业教育已然不可避免地迎来数字化转型的浪潮。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自我赋能过程,指以职业教育技术理性为价值引领,在一定秩序规范下将数字技术全方位渗透到职业教育全系统中,推动职业教育在思维理念、内部结构、外在形态等层面变革创新,实现内部持续增能与自我升级,最终塑造职业教育动态开放、永续发展的健康新生态。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框架

  对数字技术表征形态的认识以及对暗含其中的技术“道器合一”价值思想的理解是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逻辑框架的前提。职业教育的“技术之器”强调技术工具、设备及其运用,“技术之道”则是引领技术学习的精神理念。由此,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就形成以数字化新基建为起点、以数字化技能培训为进路、以职业教育技术理性为旨归的逻辑框架。

  1

  ●

  以职业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逻辑起点

  结合职业教育跨界性与适应性的特点,支撑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基建要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实现云端、远端以及身边“人—机—物—环境”的跨时空重组与融合,构建智能技术生态(杨现民等,2021),并且关键在于解决职业教育在数字环境、资源、系统等方面的堵点问题,包括三个重点方向。

  一是构建智慧课堂与虚拟仿真实训空间。数字技术有利于职业教育物理空间边界的延展化,以实体在场与虚体在场为表征,形成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两个空间以数字化信息为纽带,实现联通、交互、映射与增殖。因此,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首要条件是数字化环境,除了配备校园网络、多媒体等实体信息化教学设备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建设智慧化、数字化、虚拟化的实践场域,支撑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实验实训、顶岗实习与双创教育。

  二是供给数字教育教学资源。以资源库建设为重点,纵向上贯通国家、省市与学校三级,横向上联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元主体,围绕知识内容、教学工具和辅助服务三方面,“以职业院校为核心释放职业教育资源供给活力”,推动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开发。

  //

  在知识内容上,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智慧职教等平台为依托,遵循“专业群—课程群—技能群”的建设逻辑,形成以技术原理类、实训模拟类、创新创业类为基本结构的在线课程体系和包含教学案例、考试题库、融媒体教材等的在线教学资源库;

  在教学工具上,基于校园网络建设,以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为终端,研发设计各类数字化教学工具,如多媒体课件等信息传输工具,雨课堂、云课堂等课堂互动工具,学生数字画像等学习反馈工具;

  在辅助服务上,发挥AI技术对职业教育教学的赋能作用,开发AI虚拟教师等增强学习工具,并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与分析教与学全过程数据,在帮助学生自我诊断、针对性推荐数字学习资源的同时,帮助教师实现对在线教学设计、实施、评价与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监测,达到优化在线课程的资源供给形式和学生学习路径的目的。

  三是建立“教管研学评”一体化的数据治理系统。各类数字化技术在职业院校中分别运用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资源开发、网络安全等某一方面还远远不够,必须将之整合成为一个集成互通、协同共享的数据治理系统,营造动态开放的职业教育新生态,从而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职业教育各类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

  2

  ●

  校企合作一体的数字化技能培训

  当前的变革是由数字、物理和生物技术的结合推动的,这种结合极大地增加了对人类能力和认知力提升的需求。这意味着领导们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并开发相关学习模式,让员工可以与那些能力、互联程度和智力水平越来越高的机器一同工作。

  一是在培养目标上,强化对技能人才的数字能力培养。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但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口总量仅为26%,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这一巨大缺口不仅反映出我国技能人才在存量上的不足,更发出技能人才高阶素养能力不足的预警信号。数字化时代要求劳动者提高软技能与综合能力,掌握核心技能和增强适应能力,扩大硬技能掌握的广度与深度,因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从原来强调专业技术基本操作能力转变为重视数字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包括数字获取分享、数字沟通交流、数字技术应用、数字技术创造、数字伦理与安全等。同时,要把数字能力纳入职业教育专业标准中,并根据不同职业与专业的特点,细化数字能力的具体内容。

  二是在培养模式上,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创新职业教育多元实践教学模式。数字孪生集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为一体,具有高保真性、实时交互性、虚实共生性和可扩展性等特征,可以据此探索基于多实验融合的沉浸式实践教学模式、基于工学交替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等,由此实现职业教育教学与企业实习实训的统筹发展、学科知识技能与实践操作应用的有机统一,以及传统项目平台与真实工作情境的互促联动,最终促进应用型、创新型数字化人才培养。

  三是在培养生态上,营造终身发展的技能学习生态。第四次教育革命为那些勇于接受挑战、内心充实、积极快乐的学生敞开了大门,学校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做好准备,学分转移将成为常态而非例外。

  终身学习无疑将成为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的新常态。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的技能转型:推动全球规模最大的劳动者队伍成为终身学习者》中指出:“中国正面临着规模空前的技能转型与职业变更,为顺利完成转型,教育和技能培训应面向所有人,培训内容应覆盖所有能力,技能培训在劳动者的一生中应无处不在,并树立全民终身学习的理念。”因此,在数字化转型中职业教育应将基于数字技术的校企合作项目、就业信息平台与资格认证体系作为终身学习技能生态建设的着力点,以支撑作为未来劳动者的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掌握数字技术技能,在职业生涯中期能够通过接受再培训获得攻读学位之外的实践技能,进而“做出升级、转移、参与、集中和前进等转型选择,明晰发展定位,成为超越者、避让者、协作者、专精者以及创新者”,自由灵活地完成职业转型。

  数字化转型重塑

  职业教育新生态的行动路向

  技术变革不是加法,也不是减法,而是生态上的变化。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最终指向职业教育新生态的重塑。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数字化思维为指引,更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理念;以数字化项目为抓手,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进程;以数字化治理为保障,打造职业教育全域数字生态圈。

  1

  ●

  升级思维,更新理念

  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需由互联网思维升级为数字化思维,而转变的关键在于发挥数字技术在助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价值。

  一是发挥职业教育培养复合型数字化人才的价值。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构建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融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无缝衔接的混合式学习空间,借助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手段将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学习空间、师生活动等实体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系统之中,从中寻找不同的主体、领域、要素、结构、形式的最佳结合点,为学生数字素养形成提供条件。强化技术技能的意义建构、人性关照以及职业情怀、工匠精神等与职业行为模式相匹配的人格特征,促使学生通过技能学习不仅获得高阶的数字技能,更能形成合作共享、创新协同的数字意识,成为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是挖掘职业教育大数据背后潜藏的价值。对数据信息的加工是数字化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数字技术对职业教育的赋能还处于资源建设的初始阶段,如何通过对由数字技术催生出的海量用户数据、教学数据、评价数据等进行处理、分析、呈现与反馈,进而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价值,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将是职业教育未来需重点解决的问题。为此,要凝聚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职业教育数字化生态领域中的主体力量,一方面建立职业教育智库,发挥集体智慧,为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校企合作、管理服务等提供决策参考;另一方面搭建开放共享的职业教育公共数据平台,使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数据挖掘与创造的过程,为加快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三是形成支持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文化价值。数字化思维强调自我导向的信念和面向情境的信念,拥有数字化思维方式等同于拥有强调并支持数字化转型的组织氛围或文化。因此,职业教育应注重转型发展中的文化与社会价值,确立对待数字技术的正确价值观与行为规范。要审慎把握数字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实践应用的开放尺度,铲除职业教育可能异化的技术基础。同时,又要将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的资源,将“联通互造、自我创生”的数字基因融入勇于探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推动数字技术向善发展,进而以数字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带动尊重工匠的社会氛围形成,为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生态建设奠定文化基础。

  2

  ●

  “协同共建”,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精准聚焦,使转型从粗放式、概念化走向精细化、操作化。数字化项目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抓手。应在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以及社会多方力量协同的前提下,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思想,既关照整体布局,又聚焦重点领域,通过部署开展数字化项目,助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一方面,针对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技能培训、质量评估等重点领域,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实施专门的数字化项目,促进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当前,职业教育数字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技术对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支撑还不够充分,诸如在线教学技术条件不成熟等问题仍然存在。为此,一是从理论入手,以科研课题、项目的形式,资助并推进职业教育领域的数字化研究,通过厘清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的多重逻辑与关键问题,为促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整体跃升提供指导;二是着眼实践,深化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以产教融合建设试点为契机,各方在基础设施升级、技能人才培养、教师素养提升、专业标准研制等方面联合开展合作项目,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实践。

  另一方面,将各类数字化项目与职业教育当前发展的重点行动领域相结合,统筹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构为逻辑,重点表现在数字化人才培养、数字化专业设置、数字化模块课程开发、数字化“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共同指向职业教育新生态的重构。

  3

  ●

  “智慧共治”,打造职业教育数字生态圈

  数字化治理既是手段,为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更是目的,最终助推职业教育全息开放、永续发展的健康新生态的重塑。

  一是升级职业教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网络体系,利用数字化推动职业教育链、产业链与价值链的创新组合。在硬件方面,自上而下建立“国家—省市—学校”三级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引领职业院校升级传统技术设备,加速更新智慧课堂、虚拟仿真学习平台等硬件设施,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底层支持。在软件方面,不仅要依托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有效利用优质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还需协同企业建立数字化、智能化的实习基地,改善办学条件;同时,构建“智造+”融合课程体系,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以智能复合的学习生态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现。

  二是构建职业教育资历认证的数链体系。职业教育新生态的重构有赖于全生态链条的构建,重点在打破产教之间的资源与信息壁垒、消除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方面,通过建立规范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并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之间建立标准数据接口,提高职业教育数据治理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探索建立支撑职业教育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转换的学分银行,推进国家资历框架与劳动力市场的交互对接,使各类学习成果得到校企互认,打通学分与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之间的转换壁垒,使学生在数字化时代成为终身学习者,能够灵活调整未来的职业路径。

  三是形成“政企行校社”一体化的数智体系。未来,教育将从“经验治理”走向“智慧治理”,愈加倚重多元教育利益相关者和智能机器的协同合作。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整合多元育人主体的力量与资源,形成协作生态格局,提高人机协同效能。通过建立职业教育新型高端智库,为职业教育数字化治理提供智力支持,推动数字化治理走向智慧型治理。

  四是建立职业教育数据安全的数盾体系。通过建立与完善相关法规条例,既可以规避职业教育在数据采集、分析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或伦理风险,又能营造安全可信的数字文化环境;同时,加快技术手段的研发与创新,利用区块链的加密算法和安全机制来保障职业教育数据和个人隐私的高度安全,消除教育主体对教育数据安全风险的顾虑。

  此外,需进一步提高技术工具的安全性,如通过强化密钥管理系统,防止在职业教育数据共享、分析中出现数据信息泄露、篡改等问题,以安全强大的数盾体系保障与助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更加可靠且高效。

  来源丨《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原文有删减

  作者丨朱德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熊晴,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

  白丁智库,解决实际问题!

  未来学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