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内陆省份很难有经济双中心城市?
为何内陆省份很难有经济双中心城市?
我国的双中心城市的省份分布主要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省份很难有双经济中心城市,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想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经济地理变迁。
其实在传统农业社会,一个省的中心城市,大概率就是这个省份的省会,还有就是这个省份所在的地区属于全国最富裕,然后这个省就能够形成大片的富裕地区,也就有形成两座甚至多座富裕城市!
比如清朝时期的江苏,为全国最富裕省份,省内的南京、苏州、扬州3座城市,在经济实力方面都差不多。
然后其它省份就很难同时有两座经济发达的城市了!
然后近现代以来,沿海经济崛起。
于是国内海岸线从北向南数,辽宁省会之外的大连经济崛起;
如果把京津冀作为一体的话,北京之外的天津经济崛起;
河北省会石家庄之外的唐山经济崛起;
山东省会济南之外的青岛经济崛起;
浙江省会之外的宁波经济崛起;
福建省会福州之外的泉州经济崛起;
广东省会之外的深圳经济崛起。
由此我们会发现在海洋经济为主要趋势的现代经济下,沿海地区的省份更能在发育出一座能够比肩省会、甚至经济人口超过省会的经济大城!
那么内陆地区为何做不到呢?
我想首先还是在于地理区位。
内陆地区不靠海,能有长江黄金水道的水运地利就算是非常不错了。
更多内陆省份没有在长江边上。
也就是享受不到大运力的水运经济红利。
所以只能发展性价比相对还可以的铁路运输为交通主导工具。
比如郑州等城市!
在内陆地区,成都、西安、武汉、长沙、南昌、太原、兰州、昆明等城市都做了至少几百年的省会中心了!
所以人口经济底蕴非常深厚。
省内其它城市很难撬动和改变省内的经济地理格局。
当然了在1997年重庆直辖之前,四川也是经济大城双城省份!
这是一类。
然后还有一类就是最近几十年以来,省内省会有变迁的省份。
比如河南省会从开封到郑州;
安徽省会从安庆到合肥;
广西省会从桂林到南宁等!
这些省的省会迁移之后,经济差距与之前的省会迅速拉开,之前的省会经济并没有及时跟上。日本据
所以也就造成了新的省会与之前老省会城市经济差距巨大!
比如如今的郑州比之开封、洛阳;
合肥比之安庆。
中间的经济差距是几倍的关系了。
然后内地省份中,在人口和经济大省之外,还有一些人口和规模小省,目前也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双城甚至三城经济中心格局。
比如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者之间。
之前的格局是包头和呼和浩特,最近20年来,鄂尔多斯煤炭能源经济崛起,如今包头和呼和浩特经济实力只有鄂尔多斯的2/3;
贵州的省会贵阳和遵义,目前经济总量都有4000亿+,在省内基本上也形成了双城格局。
遵义以茅台为代表的在国内顶级白酒产业集群,对遵义经济发展助力极大。
也就使得贵州省内形成贵阳和遵义双经济中心格局;
在东北还有曾经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和大庆,大庆油田经济在鼎盛的时候,经济实力和哈尔滨不分伯仲;
在最近20余年,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普通地市要属陕西北部的榆林了,榆林煤炭经济冠绝国内,经济总量有5000亿+,但是由于省内省会城市西安底蕴太过深厚,经济总量有1万亿+,所以陕西目前还没有形成经济双城格局!
由此我们来看,在内陆省份中,主要的人口经济大省,在省会城市之外很难再诞生一座经济实力能够与省会比肩的城市。
但是在人口和经济的中等省份,还是能有一定的的突破!
比如鄂尔多斯和遵义,不过这几个城市都有某一项资源在国内是顶级的存下,比如遵义的茅台和鄂尔多斯的煤炭。
使得有可能在省会城市几千亿经济总量基础上,在经济追上省会城市。
而万亿经济体量的城市在内地仅仅只有7座,这些人口经济大省,就很难再出经济能够比肩省会的城市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