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曹耘山参军,政审表上一个名字时令他惊呼:我是毛主席的亲戚

  前言

  “外祖父,毛泽民,中共党员,1943年9月27日在新疆牺牲;外祖母,王淑兰,中共党员,1964年7月6日在湖南病逝。”

  上面这个简介是1965年一个年轻人参军时,其父亲为他亲自写在政审表上的信息。这个参军的年轻人名叫曹耘山,其父亲名叫曹全夫。

  

  1965年,刚刚初中毕业,只有16岁的曹耘山报考了飞行员,当时,父亲曹全夫为儿子填写政审表时,十分郑重地在外祖父和外祖母一栏填写了毛泽民和王淑兰两人的信息。直到这时,曹耘山才知道了原来自己的外公就是毛主席的亲弟弟毛泽民。

  得知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后,16岁的曹耘山心里莫名多了一丝压力和使命感,他知道自己绝不能给家族抹黑,要更加奋发图强。

  

  外公毛泽民壮烈牺牲,母亲毛远志一生为党

  毛泽民的一生总是与“钱”打交道。在湖南老家时,他一人挑起家庭的重担,当起了韶山冲上屋场的“管家”,哥哥毛泽东早年在外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费用,便是由毛泽民负责的。

  后来,母亲和父亲相继病逝后,毛泽民便跟随毛泽东到了长沙,在长沙期间,他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干的主要还是金融方面的工作。在哥哥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下,1922年冬,毛泽民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和哥哥毛泽民一起,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开展斗争。

  1925年,毛泽民出任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经理,在他的努力下,中国各大城市甚至香港和法国巴黎都建立了代售处,为党组织建立了范围更广的发行网。

  1931年,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毛泽民负责后勤事务。会上,党中央决定成立国家银行,由毛泽民负责筹备工作,并担任行长。

  当时,党中央面临的经济情况十分严峻,在加强苏区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有效保障红军的作战需求。但是,接到任务后的毛泽民,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便使得国家银行步入正轨,此外,他还在管理国家银行期间,为我党培养了一大批金融领域的人才。

  为了筹款筹粮保障党的作战行动,毛泽民经常随部队到前线。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敌人加强经济封锁,中央苏区的经济状况更加糟糕,加之敌人恶意散播的谣言,使得苏区纸币的信誉严重降低。

  毛泽民见状十分着急,他屡次到前线筹集物资,并要求前线部队将缴获的物资统统上缴苏区合作社,然后指示金库拿出银元公开兑换苏区纸币。在他的努力下,濒临崩溃的苏区经济得以稳定下来。

  反“围剿”失利后,中共中央决定长征,毛泽民负责整个红军的全部供给工作。抵达陕北后,毛泽民担任起了国民经济部部长。

  1937年底,毛泽民积劳成疾,身体状况十分糟糕。为此,中共中央决定安排毛泽民到苏联休养身体和学习。去苏联要经过新疆,但是,由于当时中苏边境因鼠疫爆发交通线被暂时中断。因此,毛泽民没能按原计划去苏联。

  这时,新疆督办盛世才向中共提出派干部建设新疆的请求,于是,毛泽民等一行人便留在了新疆工作,先后担任新疆省财政厅、民政厅厅长等职。在位期间,毛泽民出台一系列有效措施,整顿了新疆的财政,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称赞。

  1942年,盛世才投靠了蒋介石,并将毛泽民等人逮捕关押。狱中,毛泽民等人在严刑逼供下拒绝脱离共产党,透露党组织信息,他们坚贞不屈和视死如归令敌人更加恼怒。

  1943年9月27日,毛泽民被秘密杀害,年仅47岁。

  直到1945年,他唯一的女儿毛远志才知道了父亲牺牲的消息。提起毛远志,她从小便开始跟随母亲为党工作了。童年时,她和母亲王淑兰以乞讨作掩护,帮助党传递消息。

  1929年,王淑兰被捕,年仅6岁的毛远志和母亲一起被关进了长沙的陆军监狱,出狱后几年间,毛远志和母亲过得十分艰难,生活没有着落。直到1937年,收到父亲从延安寄来的信,信中,父亲要求女儿到延安读书。

  就这样,她们又辗转来到了延安。到达延安当天,她见到了伯父毛泽东,并拿出了母亲托她带来的两斤云片,毛泽东见状十分高兴,一边吃一边说:“我有好多年没有吃到过这东西了。”

  不久,毛远志被伯父安排到了延安保育小学学习,在延安期间,毛远志谨记母亲临行前的叮嘱:“你伯父干的是国家大事,到了延安以后,尽量少去打扰他,小孩子也要靠自己勤奋。”

  因此,她很少去打扰毛主席的工作。此后的多年里,毛远志一直将母亲的话记在心里,很少去打扰主席的工作。

  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毛远志从小便受到革命的熏陶,她从小便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像父母一样,为国家和人民工作。1941年,毛远志终于得偿所愿,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此后,她积极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先后被评为“模范妇女”、“先进青年”、优秀党员……工作中,她始终保持低调,绝不透露自己和毛主席的关系,脱离了毛家光环的毛远志凭借自己的力量得到了同志们的认可。

  1945年10月,毛远志带未婚夫曹全夫看望伯父毛主席,并表示将去北方工作。毛主席一听十分高兴,他既高兴自己唯一的亲侄女有了归宿,又高兴两人志同道合,有一样的革命信仰。毛主席当即表示同意,并鼓励他们共同努力进步。

  临行前,毛远志和曹全夫和伯父告别,这时,毛主席才将弟弟毛泽民牺牲的事实告诉了她,并嘱咐她“一定要继承父志。”最后,毛主席又给两人留下了珍贵的临别赠言:

  “一、无论到哪里都不要希望人家鼓掌;二、无论到哪里都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不要有任何特殊……”

  此后,这几句话成为了夫妻俩贯彻一生的行为准则。

  曹耘山参加李敏姨妈婚礼:我永远忘不了那天

  毛远志结婚后,和丈夫曹全夫忙于工作,而毛主席也越发忙碌。就这样,他们能够见面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不过,毛主席心中始终牵挂着毛远志,他曾对女儿李敏说:“你远志姐还是我看着长大的。她来延安的时候才15岁,身体也不好,还有胃病,就连小米饭都吃不了。后来,才把她的身体慢慢调理好,延安的小米饭养人哪。”

  1949年,毛远志生下了儿子曹耘山,这个孩子是毛远志和曹全夫倾注所有爱的孩子,他们都曾经历战乱之苦。如今,新中国成立,社会和平稳定,他们希望这个孩子能够在快乐、没有战乱的环境下成长。

  毛主席在得知毛远志生下孩子后,十分高兴,他一直想找机会能见见毛远志一家。

  但是,由于事务繁忙,毛主席始终未能如愿。1959年,女儿李敏举办婚礼,毛主席想要趁这个机会见一见亲人朋友们,这时,他已经有整整五年没见过侄女毛远志了。

  因此,李敏和孔令华在准备结婚时,毛主席专门看了看宴请来宾的名单,看完后,他找到女儿,对她交代道:“还缺了一位,把你远志姐也叫上。”

  当时,10岁的曹耘山和妹妹曹立亚在父母的带领下一起去参加了李敏姨妈的婚礼。对此,曹耘山只有一些模糊的记忆:那天,妈妈拿出了漂亮的衣服给自己和妹妹穿上。年纪尚幼的他意识到今天要去的地方应该是一个很正式的场合。

  出门前,毛远志一再嘱咐孩子们:“到了那里后一定要懂事,听大人们的话。”

  曹耘山像个小大人一样点了点头。

  那天,毛远志也十分开心,一想到可以见到多年未见的伯父更加激动了起来,加之这次堂妹结婚是个喜事,她打心底里高兴。

  

  很多年后,曹耘山还清晰地记得那天的一些场景,父母带着他和妹妹到了中南海后,毛远志才对他们说道:“今天,我们是来参加你小姨李敏的婚礼的。”

  那时,曹耘山还很小,他知道妈妈姓毛,与毛主席有些亲戚关系,但他并不知道自己和毛主席的关系如此亲近。他好奇地看着中南海里的一切,心中期待着与大外公的见面。

  虽多年未见,但当毛远志见到毛主席后,心中顿感亲切,毛主席高兴地跟他们打起了招呼,他转眼又看到了曹耘山,突然觉得他和自己的弟弟毛泽民有些像,心中不由得百感交集。

  毛远志仔细看着伯父,跟以前印象中的样子比,还是有些老了,一时间心中掠过一阵酸楚,想起在延安时和伯父相处的点滴生活,她心里更不是滋味。

  正在她伤感之际,便见伯父弯下了腰,对两个孩子鼓励道:“你们要好好学习呀。”

  后来,曹耘山在回忆起这件事时说:“素昧谋面的大外公,是一个十分和善的老人,我很喜欢他。”

  那天,女儿李敏结婚,毛主席十分高兴,他用家乡话和毛远志聊天,谈起了往事。婚礼结束后,主席积极招呼大家合影留念,曹耘山和妹妹曹立亚就站在第一排,紧紧靠着毛主席。曹耘山笔直地站在大外公一旁,俨然一副小卫兵的样子。

  

  当时,曹耘山仍然是懵懵懂懂的,后来,他说:“我永远也忘不了那天晚上,大外公因为小姨结婚十分高兴,喝了一杯葡萄酒,还跟我妈妈说了很多家乡话,我能感受到,他很关心我们。”

  婚礼结束后,曹耘山还经常向妈妈问起大外公:“我什么时候能再去看看大外公呢?”

  不过,毛远志总是告诉他:“你大外公很忙的,你要听他的话,好好学习。”

  为了不让孩子们因为和毛主席是亲戚而产生高人一等的思想,一直以来,毛远志都不曾和孩子们详细说过家里的事情。她希望孩子们能够摆脱先辈的光环,成为新中国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因此,毛远志在收到婚礼那天的合照后,便将它放了起来,不让孩子们看见。在她的教育下,孩子们虽然知道和毛主席有亲戚关系,但从未想过要搞特殊,他们像普通人家的孩子们一样,读书学习,用自己的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每逢他的诞辰纪念日和忌日,不论刮风下雨,毛远志都会到毛主席纪念堂瞻仰遗容,但是,她总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从未在签字薄上留下过自己的名字。

  

  血液里的爱国热情,曹耘山参军上了战场

  初中毕业后,曹耘山报考空军飞行员,在父亲为自己填写政审表时,他才详细了解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以及和毛主席的关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更加努力奋斗,不能给家族丢脸。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曹耘山最终没能去空军当兵,而是升入了高中继续读书。

  1968年,时任朱德军事秘书的曹全夫认为儿子应该到部队上去锻炼锻炼。不久后,曹耘山便应征入伍了,在曹全夫的安排下,他进入了广州军区野战军的步兵连队中训练。此后,他从一名普通的战士逐步晋升为营长,期间参加过围湖垦荒、战备施工、值班等多项军事行动。

  1978年12月8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命令,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担任东线广西边防部队总指挥。

  1979年2月14日,全军战士们已经收到了中央军委下达的进入一级战备的命令,部队战前动员后,曹耘山已经带领一个营的兵力集结于中越边界的前线阵地上,并进入了一级战备警戒。

  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共9个军22.5万兵力,对越南发起还击作战,此后不到一个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胜利,达成了既定目的。

  在回忆起当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时,曹耘山曾说:

  “一生中我最痛苦的不是打仗,一生中最痛苦的是我打仗前,也就是2月14日,全军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的命令传达到全军士兵的那段时间,非常痛苦,真的。你要上战场了,那时候是1979年,国家已经向好的方面变化了,我自己也刚结婚,老婆有孩子了,谁想死?可是,你是军人,我就要上战场了,随时都要准备死。”

  “我是军人,我要上战场。”简单一句话,说出了曹耘山作为烈士之后的承诺,展现出了他与生俱来的爱国热忱。他说:

  “战争就是这样一个东西,既要我们中华儿女去保家卫国,去努力奋斗,但战争需要流血牺牲的。”

  

  曹耘山表示,当时,在上战场前,每个人都已经把自己的东西整理打包好了,上面写着收件人的名字和家庭地址,万一要是牺牲在了战场上,这些就是遗物。组织上会把这些东西寄回家中。当时,在打包行李时,是每一位军人最痛苦的时候,但同时,大家又十分坚定地表示要为国家战斗到底。

  除了整理打包行李外,每一位战士们都写好了遗书,曹耘山说:“当时,我营的一个机枪连的廖排长,他在给老婆写信时,开头便写着:‘老婆,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不在了’。”

  这样的开头几乎出现在了每一个已经成家的战士们的信中。而结尾也几乎全都大同小异:

  “老婆,你还年轻,改嫁吧,你再找一个人,但是有一条,我们那个孩子还得姓廖。”

  战争结束后,曹耘山营部共牺牲了33人,他所在营被授予了二等功,曹耘山荣获三等功。但一想到战友们的牺牲,他便伤心地流泪不止。这次上战场作战的经历也让他明白外公毛泽民等先辈们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不易。

  1988年,曹耘山转业回到了家人的身边。这时,毛远志已年近花甲,但她还在努力收集着父亲毛氏家族的革命事迹,为此,她还去了很多地方,重返当年父辈们奋斗过的地方。

  受此影响,转业后的曹耘山也积极投身于传播红色文化的公益事业中,他将自己的精力都用在了追寻前辈们的革命踪迹和史料研究中。从湖南韶山从湖南韶山、安源路矿到中央苏区再到陕北、新疆,外公毛泽民的这条革命之路,曹耘山走了不下3遍。

  在行走的途中,他总能感受到当年外公投身革命的艰苦和坚定。

  

  每次提起妈妈毛远志、外公毛泽民等毛氏一家人,曹耘山心中总是盛满了敬意。他深刻地知道,如今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个像自己亲人一样的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作为毛主席的侄外孙,烈士毛泽民的亲外孙,曹耘山从不曾觉得自己身份特殊,对他而言,他身上背负着新时代更沉重的使命,而他脚下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