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北大才女赴美深造,9年后在金门大桥自杀,调查结果令人愤慨
2017年10月1日,国人正欢庆国庆节。
从这天开始,在美国读博的中国女留学生唐晓琳,和所有人失去了联系。
一连几天,身边的同学无论如何都联系不上她,也不知她的去向。
5天后,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下发现一具亚裔年轻女子的尸体。
经过确认身份,她就是唐晓琳。
警方经过周密调查,确认她是从金门大桥上跳下去自杀的。
此时,唐晓琳32岁,
9年前,她从北大毕业,然后到美国深造。
那么,一个如此优秀的人,为何要自杀?
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背后原因着实让人愤慨。
她的导师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唐晓琳1985年出生于山东烟台。
她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都是非常普通的底层劳动者。
一家人挤在一个狭小的房子里。
唐晓琳出生后,父母对她寄予了厚望,父母叮嘱她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而她也很争气,学习非常自觉,小学时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
上了初中,她的成绩依然出类拔萃。
从小学到中学,她拿到的奖状都将客厅的墙壁贴满了。
她很喜欢物理学科,萌发了长大当一名物理科学家的愿望。
经过高考激烈的考试,她考上了北京大学!
她选择了空间物理这个难度比较大的专业。
进入北京大学后,她在学习上依然不放松,生活依然简朴。
当别的同学去逛街、跳舞、到处游玩、花前月下恋爱时,
她就是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
她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攀登上科学的高峰。
大学四年,她的成绩非常优秀,也多次获得奖学金和各种荣誉。
本科毕业时,摆在她面前的机会很多:
一、可以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 二、也有顶尖研究机构向她伸出橄榄枝。
但她志向非常高远。
她最终选择了去美国犹他大学深造:
原因是,美国犹他大学的空间物理专业,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 与麻省理工学院可以说是齐名。
美国犹他大学一直以来,也在全球网罗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到该校深造。
他们对于优质的生源,提供全额奖学金,
所以,非常诱人。
2008年,唐晓琳满怀着期望,背着行囊,乘坐飞机,到达了大洋彼岸。
此时,她才23岁。
她的父母自然也是欣喜万分。
周围很多人都知道唐家有个女儿特别厉害,不但考上了北大,还被美国很厉害的大学录取了。
出发去美国前,唐晓琳的父母心里多少有些不舍,问她:
“你这一去,在美国要待几年?”
唐晓琳自信满满的回答:
“我打算拿到博士学位再回来!”
此时的她,对自己的规划相当清晰:
就是先拿到博士学位, 然后再考虑下一步的工作问题。
其实,唐晓琳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她如果早点工作,无疑能大大减轻父母的压力,
但是,父母为了不耽误她追求自己的梦想,默默地支持她去留学。
到了美国后,唐晓琳用了两年时间,就读完了硕士。
她选择了直博,她当时的计划是用三年的时间拿到博士学位。
刚到美国的前两年,学业并不是那么繁重。
她经常参加中国留学生的聚会,和北大校友的来往也比较频繁。
那时的她,在大家心目中是一个开朗爱笑的女孩。
也是一个非常朴实的女孩。
一般留学生到了研究生阶段,都是二十几的人了,都会忙着谈恋爱,
但是,唐晓琳却没有拍拖。
她的生活依然简单:
除了参加一些同学聚会,她基本上还是宿舍、食堂、实验室三点一线。
她对科研有着超乎常人的热忱。
而且无比自律。
开始读博后,唐晓琳换了一个导师。
之所以换导师,是因为:
她觉得,之前的那个导师,对她还有另外一名中国女留学生,不是那么友好。
她觉得换一个导师,也许会更好。
于是,她选择了师从萨维兹·萨法里安教授。
萨维兹教授以严格出名,但唐晓琳觉得严格是好事。
而且,萨维兹教授研究的是生物物理。
他是研究病毒物理学的权威,在学术界很有名气。
当时,唐晓琳还很开心,她觉得跟着一个严格的导师,对自己出科研成果必有裨益。
但是,她想得还是有些简单了。
萨维兹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横跨生命科学领域,以及物理学领域。
这就要求唐晓琳要从头开始学很多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
但唐晓琳不是是怕吃苦的人。
她天资聪颖,又非常勤奋,对于全陌生的生命科学领域的知识,
她通过一段时间努力,也拿下了。
后来,她还成了导师的助理研究员,也在权威期刊上发表了好几篇价值的论文。
自从读博后,唐晓琳参加同学聚会的次数就少了很多。
一次参加校友聚会时,她曾对朋友说:“
“读博士后,的确比以前忙多了, 不过,能多学一些知识,也不错。”
此时,她内心还是比较阳光的。
对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她觉得苦几年,只要能顺利拿到博士学位,
那么,吃点苦,是值得的。
但是,她显得过于乐观了。
尽管她已经发表了好几篇高规格的论文,但是,她的毕业一直遥遥无期。
刚读博时,她计划花3年时间拿到博士学位,等到开始师从这个导师后,她才发现,要学的课程太多,要做的实验也太多。
她感觉时间不够用。
她又多给自己一年时间。
但是,她依然没能博士毕业。
问题出在哪里,她也不知道。
她的科研能力、动手试验能力,照说是非常优秀的。否则,也不会陆续发表那些高规格的论文。
她只能更加勤奋地做实验,写论文。
有一次,她和一个同学在实验室忙了一整天,一直忙到晚上9点多,才回到宿舍吃晚饭。
吃完晚饭后,已经夜里10点了。
唐晓琳对室友说:
“不行,我得回实验室看看数据。”
她几乎满脑子想的都是实验数据,论文这些。
2013年,唐晓琳已经有3篇论文发表。
一般来说,这个要求符合博士毕业的标准。
于是,唐晓琳主动小心翼翼地向导师提出了毕业申请。
没想,被导师无情地打回。
她甚至都不敢去问延期毕业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博士生的导师的权力很大,他掌握着是否让自己手下博士生毕业的决定权。
此后,她更加卖力地做实验。
但是,她没有听到来自导师的褒奖,相反听到的却是:
“你越来越差劲了,你这样,是达不到毕业的要求的。”
导师为了让手下的博士生更加卖力,他故意营造一种实验器材和资源紧张的局面,让他们去争夺有限的资源。
而这样一来,让唐晓琳和同事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但是,导师就好好比博士生的“老板”,他们敢怒不敢言,还要更加卖力的完成导师安排的活。
自从延期毕业后,唐晓琳将导师提出的各种要求,都小心地记在笔记本上。
老师要求在什么时间点完成哪项任务,她即使是通宵也要完成。
但是,30岁那年,她还是没能毕业。
来美国留学时,她当时才23岁,意气风发,
没想,7年过去了, 自己熬到了30岁, 还能拿到博士学位。
她感觉有点无颜面对父母了,
参加校友聚会,也有点面子挂不住。
此后,她基本上从各种同学聚会和校友聚会中,淡出了。
她全心聚焦在自己的博士学业上。
但是,31岁的时候,导师依然没能让她毕业。
她的心此时开始逐渐失衡。
她曾对关系要好的朋友说:
“导师觉得我很差劲,我真的有点绝望了。”
那个朋友还开导她:
"别急,也许是你读的专业太难了,不是有些专业,读了8年博士都没毕业的吗?” 你分析一下原因,看哪些要求还没达到的。”
也有校友建议唐晓琳可以先找个工作,就不会对一时拿不到博士学位耿耿于怀了。
但是,唐晓琳说:
“我已经投入了7年时间,就这样放弃,很可惜。 再说,如果我去找工作了,导师那里怎么去说呢?我全职来博,都不能符合他的要求,如果上班了,更难达到他的要求。”
31岁还没能拿到博士学位,这让唐晓琳内心愈发的焦虑。
一方面,家中的父母开始年龄增长,他们盼望着自己回去团聚。
另一方面,她也希望早点拿到博士学位,这样好凭博士学位找个好点的工作。
这些年在美国深造,虽然有奖学金,基本生活不愁,
但其实生活要很节约,才能够用。
她买衣服,基本上都是趁换季打折时去平价商店买,
那些橱窗里漂亮的精品服装,她看不都看。
去中餐馆吃饭,她从来都舍不得。
这些年,也没能给父母任何经济支持,她一直心里有愧疚。
各种负面的情绪,在她内心滋长,蔓延。
但是,从小到大,她是个要强的姑娘,
除了向少数关系非常要好的朋友透露过她内心的情绪,
她没有向其她人显露过自己的压抑。
2017年春节后,她常常陷入抑郁。
夜里也常常睡不好觉。
她就像置身于一个长长的黑暗隧道,不知道尽头在哪里。
茫然。
焦虑。
绝望。
担忧。
时间一天天累积,她的抑郁情绪也越积越深。
2017年,9月30日,唐晓琳到旧金山参加一个学术交流会。
出发前,她显得还比较正常,准备了很多资料。
没想,参加完学术交流会的第二天早上,她就失联了。
5天后,她的遗体在金门大桥下找到。
没有人知道她为何要走上金门大桥,然后纵身一跳。
她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包括对父母,她也没有留下片言只语。
就这样静悄悄的走了。
顶级学霸的路是孤独的。
学霸的内心也同样是孤独的。
她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没想到自己却读博7年,还无法毕业。
追求完美的她,显然无法接受自己这么“糟糕”。
唐晓琳自杀身亡后,她的导师没有表示自己的哀悼之情。
他甚至很快就在教学信息网上,删除了唐晓琳的资料。
但在美国的很多中国留学生,觉得唐晓琳的死,不是纯粹抑郁自杀这么简单。
唐晓琳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各方面都很优秀,
而且读博期间,她已经有6篇高规格的论文发表。
为何,她一直迟迟无法毕业?
他们向犹他大学的校方提出了抗议,要求学校彻查唐晓琳读博7年仍未毕业的原因。
经过半年时间的调查,最终,校方给出了调查报告,其中显示:
犹他大学物理系存在管理上的严重问题,唐晓琳毕业考察执行的政策和其他系不一致, 导师对她欠缺关心。
最终校方的处理结果如下:
1、暂停唐晓琳导师的招生资格, 至少2年内,萨维兹教授不得招生新的学生。2、更换物理与天文系的系主任。 对该系的教学等进行整改。
其实,唐晓琳迟迟不被准许博士毕业,是因为她非常听话,而且很能吃苦,执行力很强,
实验能力也很强,导师不愿意失去这样一个免费的优秀劳动力。
所以,才一次次故意拖延她的毕业。
因为唐晓琳这样优质的劳动力,是很难遇到的。
唐晓琳此前的性格属于能忍的那种,可能这样,越发让导师有恃无恐。
值得注意的是,这名导师曾推迟过多名博士生的毕业时间。
唐晓琳的离世,对父母是个沉重的打击。
他们此前一直盼望着女儿能顺利学成而归。
女儿一直都很懂事,到了美国,也经常打电话回来,
问父母身体好不好。 让父母不要太操劳,说自己博士毕业后,就可以让他们享享福了。
谁能想到,等到最后的竟然是女儿冰冷的尸体。
唐晓琳的父母几乎是一夜白头。
他们来美国很低调地处理了唐晓琳的后事,
因为过于悲痛,也因为对美国各种情况的不了解,
他们拒绝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他们唯一想做的,就是想唐晓琳的骨灰带回国内。
唐晓琳的做法还是有些极端。
她宁愿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也不愿意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自己博士延期毕业的问题。
她甚至没有写一封遗书,表明自己因何走上这条绝路。
她太善良了。
虽然她的导师事后被调查,受到了一定的惩罚,但他还是继续在该校任职。
在唐晓琳迟迟不能博士毕业这个问题上,诚然,她的导师存在很大的问题。
但是,唐晓琳真的没必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可惜了,一个如此优秀的北大毕业生,因为没能拿到博士学位,选择了跳桥轻生。
人生,无论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不能以生命作为赌注。
END 点个赞吧,谢谢你的支持!
参考信源:
新华:在美失联中国女留学生唐晓琳被确认离世 2017 .10.11
环球网:留美女博士死亡内幕曝光,到底是谁把她推下了金门大桥 2018.04.06
作者| Linda
责编| 若水
关注我@Linda时光之心,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你好 ! 我是Linda(琳黛), 用细腻的笔触,抒写家族沉浮、个体际遇的真实故事。 欢迎点赞、评论、或私信我,互相交流, 任时光荏苒,不忘初心,坐看云卷云舒。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 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