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课《神奇队长》—真教育操作指南教学片

  这是一部神奇的电影,因为队长的很多理念与世俗观念格格不入,甚至是充满冲突,那么的刺眼,但最后的成果却是如此出色。可见,他的理念、做法是更正确的。接触新教育多年,发现他与今日学堂的做法竟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很庆幸,这种教育未必只存在电影中,是完全可以实现出来的。

  说到教育,体制学校讲德智体美劳,今日学堂讲教其心,育其身。明显,无论是体制教育,还是新教育,都是从两方面着手的,一是身,二是心。身体是一切的载体,是根本。心是升华,是你在世间能走到什么层次的核心竞争力。教育的意义或者说作用,无非就是帮助人从身心两方面获得最大的提升以增强竞争力。身与心的教育两者缺一不可,从这两方面着手的教育才可谓真教育。

  那么,身具体是指什么?我认为有三个方面:一是健康。健康是一切的基础。少生病甚至不生病,拥有良好的自愈能力,各项指标正常,包括肥瘦状况等,都是考核标准。二是体魄强健度,比如力量,速度,耐力,反应。体魄体现直接的竞争力,甚至某个特殊时期,特殊环境,还是你保命的资本。三是由照顾身体衍生出来的各项基本生存技能。因为这项不需要什么思考,主要是由生理本能驱动,掌握少许专业知识就能很好完成,是直接服务于身的,所以归入身这一类。体制教育里的体与劳,新教育的育其身,都属于身这一类。

  心又是指什么?体制教育讲的德智美,专业知识,新教育讲的教其心,心理行为教育,思维训练,各种价值观的树立都属于这范围。

  因此,帮助受教育者锻造一个越健康越强健的体魄,拥有越强大的生存能力,助其内心拥有良好的品德,脑子拥有丰富实用的学识及出色的思辨能力,这就是真教育的目标。无论是身还是心的教育,《神奇队长》电影里的本都做的非常出色,值得借鉴。

   

  一、 育其身

  第一。从健康角度

  本崇尚自然的生活,住在森林里面,空气与水非常干净,并能选取最天然的食材。即使到最后他们搬离大山,依然选择了乡村,就是基于健康考虑。

   

  孩子们在本的亲戚家吃饭,问那亲戚这鸡是怎么杀的。亲戚尴尬的说:这是买来的熟食。可见,因为利益集团洗脑成功,大众都认为这更高档,时尚,同时又贪口舌之欲,懒,不考虑后果,因此他们会花很多带泡沫的价钱去购买商品,经济需求就会很大,就不得不去辛勤工作,工作占用大量时间,往往又只能选择快捷食品,吃这些食品容易生病又导致需要更多的钱来治病,又不得不努力赚更多的钱,然后进一步牺牲时间,进一步影响健康。这就形成一种死循环,让人永远离不开利益集团的掌控却仍不自知。结果就是:当本带着孩子们出城,孩子发现周围的都是病人,胖的像河马,就是快捷食品与口欲之贪造成的。

  出于利益,商人更关注如何才能赚更多钱,所以会把食物搞的很复杂,而越复杂的加工,就存在越多污染的可能性,导致往往偏离了以健康为目的去吃的本质。当他们去餐厅点菜的时候,发现没有一样东西能吃的,都是经过加工的有毒食物。何况,人太关注如何好吃,会浪费大量精力在吃上面。过年时体会最深,亲戚一来,煮饭的基本大半天都耗在厨房里了。而本一家吃的非常简单又天然健康,每天有大量时间花在运动、学习上面。用来提升的时间利用率不同,基本就是平庸者与精英的主要不同。所以,如何让孩子获得健康,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分辨如何才是健康,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教育。就如本的孩子,看到肥胖的人,会很自然的认为这些都是病人,那他们就存在一种觉知力:我不要他们一样的生活方式来伤害我的身体。这便是成功的健康教育。

  第二。体魄训练

  在工业时代之后,因为科技的发展使人得以借助大量的工具,体魄强健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忽视。其实,体魄往往跟智力有相关性,尤其是幼儿阶段,训练体魄的同时,能强化神经系统,使人思维更敏捷,更聪明。假如说健康是一部车的基本功能正常,那体魄就犹如车的品质,你一部国产小面包车,反应与速度怎么可能竞争的过法拉力跑车?强壮度怎么可能竞争的过大卡车?而且,体魄不仅是强健度,速度与力量,还借此承载了很多对人帮助极大的重要品质,比如反应能力,感知力,身体的自控能力,勇气,冒险,毅力,吃苦精神,不断突破不断挑战追求卓越等等。

  比如他们进行搏击刺杀训练,是训练反应与实战能力,可见本是极看重实用性的,教育就该如此,孩子们用的上的东西才教,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花精力去学大量纯粹为了应付考试的内容那不是太亏了吗?而体制教育正是这么做的。先不说文化课,就连训练身体也是如此,看看学校的体育课是什么内容:篮球,足球之类的,这些东西实用性差太多,不会玩各种球类无所谓,但精通搏击真到了紧急时刻是能保命的。

  他们每天都要跑山,做俯卧撑,除了体能,还训练毅力,吃苦精神。

  他们攀岩,是训练勇气,冒险精神,不断突破不断挑战追求卓越的精神。

  电影课《神奇队长》—真教育操作指南教学片

   他们静坐,是训练身体的感知力与培养静气(顺便提下,山上静坐那个画面美哭了)。

   他们的双臂支撑,对身体的自控能力和平衡能力,还有力量有很高的要求。

  本的这些训练最终使孩子们达到精英运动员的体格与运动水准,更重要的是通过运动赋予了他们以上品质,这就是成功的体魄教育。

   

  第三。生存技能

  这些孩子精通人体解剖学,知道攻击什么地方最致命;了解基础医学,知道什么部位受伤会是什么反应,野外生存能力极强,仅凭一把刀就能在森林中存活下来。这就是成功的生存教育。首先,生存技能极其实用;其次,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重要,使人有更强的兼容性,尤其是遇上突发事件与极端环境时会显得更从容。我身边有些人,从小娇养惯了,对外面相对差点的环境有极大的排斥性,无论是身体,还是情绪都会受很大影响。每次都得拎自己的被子出门,否则皮肤就会过敏,这样就限制了她的发展可能性,因为很多活动不敢参加,很多地方不敢去,更不要说野外生存能力了。

   

  二、 教其心

  我们可以从孩子如何表现(教育的结果),教师如何为人处事(榜样)及他如何教育孩子的角度去分析。

  第一. 孩子非常有规则意识,一切井然有序。比如吃饭的时候得穿衣服。打完猎之后根本没有语言指使,大家各司其职。给菜浇水有明确的排期表。在亲戚家吃饭时他们都已就位,而亲戚的孩子还在打游戏得大人说,形成鲜明对比。包括不允许抱怨,不允许模糊表达(如本的女儿说这本书很有趣,全车人都喧哗起来了,可见大家对规则是有很深共识的,是规则意识极强的表现),不允许照背而是真正消化,要有自己的思考与理解,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本的小女儿说什么是人权宣言的时候)。可见,本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什么能做(说),什么不能做(说),什么时间该做什么非常清晰,因此孩子们表现都非常有序且遵守规矩。

  第二. 自我负责与团队意识,认识社会生存法则。当本的一个女儿不忍心下手杀害站着不动的绵羊时,大家体会到了挨饿的滋味,可见本平时是很注重培养孩子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其次,这是在培养团队精神:一个人的决策失误会导致整个团队跟着挨饿。正是平常这种有意识的训练,让他们的团队精神很强,很齐心。比如不需要语言交流,他们自发就抱着被子一起睡在屋子外面;平时六兄妹之间看不到什么争吵,行动非常和谐一致。再者,从小就让孩子们认清真实社会的规则。本对孩子们说:这个世界从来都是残酷的,强权者总会凌驾在手无尺铁的人身上。你不杀绵羊,那你只能自己受饿。尤其是野外生存时,这种自然规则显得尤为残酷。

  第三. 培植荣誉感与独立性,树立榜样与良好的伙伴价值。当本的大儿子猎杀一头鹿时,本对他说:你不再是一个男孩,你是一个男人了。整个氛围非常凝重,可知这是一个隆重的成年礼。本借此成年礼,向孩子们传达了一种信息:成年,就是你能独立的面对任何的挑战(因为在野外,不用枪,不用弓箭,仅凭一把小刀就能独立的猎杀这种大猎物,表明你有充足的生存能力了),教育不就是为了让孩子有能力早日离开父母独立生存吗?你能做到,你就是有荣誉的(剧中的A MAN)。同时又给其他的孩子树立一个非常有荣誉的榜样。今日学堂一直强调伙伴对孩子的影响比老师、家长给他的影响更大。在此片中也有体现,正是大哥哥,大姐姐的出色表现,以及他们的学习,运动习惯,让更小的孩子自然而然以他们为榜样,会觉得像他们那样才是正常的,而不需要作为家长与老师的本多费什么力,这就是伙伴价值与榜样的力量。在攀岩的时候,本有意培养孩子独立性的用意再次体现:本的二儿子弄伤了手在抱怨,但全家人的态度是一致的,看似非常冷酷。越是这种极端环境,越能考验老师能否守住本心。否则容易会让孩子误解:他不来帮我,是因为我的状况还不够糟糕,那孩子就有可能进一步搞砸事情给对方看。而本这样做,就是断了他的妄想:不管遇上什么极端环境,只要在你能力范围内,你都得自己想办法应对。

  第四. 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刚好这两天见到程学才老师分享的内容有一段是这样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灭其微信,封其QQ,收其电脑,夺其手机。。。。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思过,锻炼,读书,明智,开悟,精进。本搬进大山,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大山里连电都没有,孩子不可能去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也没有乱七八糟的朋友可以玩,百无聊赖再加正向力量引导,孩子们只能跟着老师,兄长运动,学习。时间一久,他们会认为这就是正常的生活方式,等他们形成理性与惯性之后,再回头去抵制电视、游戏的诱惑,就容易多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太大了,尤其是孩子越小的时候自制力越差,就越需要从环境中做功夫。比如本的二儿子,到了外公家之后,一样在玩电脑游戏。这些东西比读书来的轻松太多,又有趣,因此孩子很难抵抗这种诱惑,所以最好的方式是隔绝。不要过于高看家长、老师的管制作用与孩子的自制能力了。

  第五. 生活处处是教机。从本的旅行大巴就能推断出,他们必定是经常游学的。走到某处,本还会特意给他们讲解历史由来。这种与现实结合的教育方式,能给孩子们更真实的感受,是书本上学不来的。清一山长也有这种习惯,无论是吃饭,还是玩耍,总能抓住各种生活中的教机给孩子们上课。可见,教学绝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能把生活当书本对老师有更高的要求。

  第六. 行动任务式教学(我更喜欢翻译为:作战行动)。本假扮心脏病,以便让孩子们从超市偷东西。虽然用偷这种方式不太好,但他赋予在这行动上的教学理念还是很高明的。首先,再次强调一切以实用为前提,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孩子们出去以后能轻松应付各种问题。就比如有个警官上车检查时,本说这是考验你们的时候了,孩子们的表现让警官落荒而逃,这就是平时训练的功效。其次,抓住每次课题的教机,让孩子们反省不足,力求下次做到更好的至上精神,所以即使是偷,他们也在总结下次如何能做的更好。当然在本与孩子们的眼中,这不算偷,而是一次作业,是为了检测学习成果以获得提成的一种上课方式。最后,本很喜欢把各种行动冠以任务的名称,孩子们一提到任务就兴奋不已。所以教师安排课程时应尽量使之有趣味性。趣味十足的任务孩子们既乐于参与又能全心投入,效果更好。尤其是这种亲身体验类的教学,给孩子们的冲击感会更强烈,印象更深刻。

  第七. 从不对孩子隐瞒,把最真实的现实显现给孩子。这就是尊重与信任。不说谎就是自尊(这也是最好的榜样),尊重孩子的知情权,信任孩子能理解能接受能处理。就如本的一个孩子问到性,本毫不掩饰地跟他讲,而不是以他还小理解不了,或者觉得难以启齿而隐讳不讲。儿童心理就是这样,你越不讲,他越好奇,越要去搞懂。而你越不把它当回事,讲的越清楚,他越释然,越看的淡。小孩子是能精准把握大人情绪的。再如对于妻子的死,本毫无掩饰地跟孩子讲清楚,反而是本的亲戚,掩掩藏藏的,认为把妈妈的死对孩子们讲是一件很残忍的事,以为孩子们会接受不了。问题是,你把头埋进沙子里外面就没有风浪了吗?家长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去欺骗孩子,孩子以后一样会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来欺骗你。而糟糕的是,这个“为你好”,仅仅是从自己角度的自以为是,未必是对方认同的,所以很可能双方产生更大的冲突。

  第八. 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对比。本跟孩子的沟通方式是平等,讲理,自由,民主的。如他们过一个思想家的节日时,本的二儿子因为妈妈的死,一直对父亲怀有很大的情绪,就很不满地借机跳出来挑战父亲,质疑父亲。本并没有因为孩子挑战他的权威而有一丝的情绪,而是平和的给他机会辩论:圣诞节是幻想出来的魔法精灵,而哲学家却是真实存在的改变人类人权及文明进程的思想家,对人类的贡献更大,为何就不能过这个节?二儿子自知理亏而只能认同。只有孩子对老师心服口服的时候,老师的话孩子才能听的进去,否则,孩子要么积极反抗,要么消极对抗,要么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教育就难以顺利实施。而与孩子平等的沟通,以理服人,他才会真正认同你。对比本的亲戚是怎么与孩子沟通的呢?有时放任不管,有时用命令式强权压制,有时又与孩子讲条件,做交易,是无序与混乱的,而教育出来的结果,自然就是镜头所显现的,基本不把家长当回事,能敷衍就敷衍了。

  第九. 精英之路的代价。孩子的外公以本的二儿子满身的外伤作要挟,要夺走他的抚养权。其实这就是精英之路的代价。又想保持细皮嫩肉,又想练出堪比精英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这是不可能的。那同样,文化课也是如此,只有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更多的思考力,才有可能在学识上,思辨能力上超越常人。越是精英之路,打磨就越艰辛,相对来讲风险越大,孩子承受的也越多。如果家长与老师舍不得,那还是让孩子做一个平庸者吧。

  第十. 理性之光与对死亡的洒脱。全片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庄子亡妻时鼓盆而歌的意境。本的妻子死了,但生活该怎样还得怎样,训练,学习都得照常进行。后来本看士气不对,于是同意带领大家去参加妻子的葬礼。在亲戚家吃饭,谈到妻子的死,本极其坦然,更奇怪的是孩子们的反应:面带微笑,还干杯,没有半点哀伤的样子。其实,这体现出来的就是理性。世人颠倒,生时不珍惜,死时哭天抢地,甚至请人代哭坟,更多是为了做给别人看,反而利用了死人来做戏,这种骗人骗鬼的把戏根本谈不上是对死者的尊重。人都死了,悲伤有何用?真正有意义的,是完成逝者的遗愿,并过好自己。于是,他们出席葬礼时穿上舞会才穿的礼服,就是鼓盆而歌的意境。死亡是每个人的最终归宿,是回家,那就欢欢喜喜地送死者一程,不仅理性更是洒脱。后面去盗墓,以佛教的仪式火葬,并载歌载舞的送别妻子,最后还把骨灰冲进厕所里。在世人眼里看起来是疯狂与大逆不道,但却是对死者真正的尊重。本借由这个事件给孩子们上的死亡课是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孩子们的理性还体现在很多地方:比如大家都很认同过思想家的节日而非圣诞节。在外公家过奢侈生活时的反感。孩子们学会思考,学会理性,自然有出色的分辨能力。

  第十一. 品德教育。体现在本最后对大儿子说的话中:永远保持真诚,保持高尚的品行。每天要像最后一天一样,活得充实,不留遗憾。乐在其中。要有冒险精神,要英勇,但也要心情享受,因为人生本短。从表情看的出儿子非常认同这番话。因为榜样的力量,本平时就是真诚高尚的人,英勇有冒险精神的人。而妈妈的早逝,也给孩子们传达一种信息:人生本短,充满无常,所以要把每天都当最后一天过,不留遗憾,乐在其中。老师要随时保持跟孩子同一个沟通频道,你讲的东西他要收到才有用。否则就是教机还不到,或者他对你不够认同。

  第十二. 本是一个善于反省改进的人。住在森林虽然有好处,但因与社会是脱节的,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大儿子连泡妞都不会,因这事与父亲起了强烈的冲突。一个女儿差点摔成植物人,也让他反省以往过于激烈的运动训练方式。他们后来定居在乡村里,孩子也去学校上课(转变为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二为一),既融入社会生活,又保持健康天然的方式,算是改良型。

   

  本的教育成果如何,大家都看到了。尤其是最后的镜头给我极深的震撼:如此和谐,欢乐,融洽,宁静,孩子都是自动自发的,发自内心的喜欢学习。跟本的亲戚家庭成极鲜明的对比:充满冲突,不信任,不和谐,谎言,假装与虚伪,孩子没有学习的欲望,只对游戏感兴趣,在学校混日子。如果说教育有最重要的秘诀,那就是让孩子拥有自主学习的兴趣,这样他自然会自己去吸收,成长。能做到这点的就是最优秀的老师。

  对比发现,整部片子无论是育其身,还是教其心,有太多理念与今日学堂不谋而合,甚至连语言学习的能力都很相似,要不然本的孩子怎么都会六门语言,今日学堂的孩子学一门语言只需要半年?感谢神奇队长与今日学堂做了真教育的示范,让我们知道从什么方向去着力。

  最后,借用一线新教育的标语祝福大家:愿天下父母皆能欢欣,愿天下儿女皆成栋梁。

   

  题外话:

  人的惯性思维与死不认错的不思考惰性太恐怖了。在亲戚家,明明本教育出来的孩子各方面远远比她的孩子优异,而她的回答是:谁关心这个?他们的逻辑是:大家都这样,一直都这样,所以你不这样就是不对的。这就是以假为真的颠倒世界。他们以为孩子在学校就是在学东西,根本不在乎孩子是否能更好的成长(如她所说:who care?),而是为了混个文凭好找个糊口的工作,重复他们无知的一生,而且他们想当然地以为这才是正确的,还得劝别人跟着这样走,却绝不会理性地去分析对比,看谁的教育成果更好。这就是世人普遍的心态,所以新教育成果出来的时候,明明理念更佳,明明教育出来的孩子更优秀,但大部分人依然不接受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