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之父

  中国的近代是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代,更是一个百物奇缺的时代。那个时代我们缺新式枪炮、缺人才、缺新制度、新体制、新思想。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意识大大加深,自强的主旋律更加迫切需要新式人才的诞生。中国高等教育之父盛宣怀抓住了这一需求。甲午战后,盛宣怀认识到“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以设立学堂为先”,把设立学堂、培育人才以自强的重要性提了出来。

  

  1895年秋,盛宣怀写的《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另附《创建北洋大学堂的章程》被送到了紫禁城中光绪皇帝的面前。10月2日光绪准许设立学堂,天津北洋西学学堂诞生,盛宣怀任督办,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现代大学。一年之后,该校改名为北洋大学堂,这也是中国第一所名为“大学堂”的高等学校。而这所大学就是今天位于天津的天津大学,有关注天津大学的读者会细心地发现天津大学的校徽上就有“北洋”二字。

  

  盛宣怀为北洋大学拟定了“参用西制,兴学树人”的办学宗旨,这意味着洋务派人物盛宣怀跳出了“中体西用”的不科学思想的范围,同时也意味着雄心勃勃的盛宣怀注定要在中国传统教育环境下创造一些新的东西,一所能真正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新式西式学堂。

  创办学堂需要一位得力的校长,美国传教士丁家立被盛宣怀选中。中国第一所新式大学即将在两人的带领下崛起。大学堂的办学模式完全采用西式,他的蓝本正是如今仍然享誉世界的哈佛大学与耶鲁大学。北洋大学堂设头等大学堂与二等大学堂。其中头等学堂初设了律例、工程、矿务和机械四个学科,后面又设立了铁路学科,文理兼有。这就体现了北洋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仿照美国高等教育的三个层次,分有预科、本科与研究生,而且还实行了现代的班级授课制度,每班30名学生。

  

  从具体的课程与教学来看,在这里具有鲜明的现代教育的特点,学校十分重视理学学科和英语的学习,比如当时就开设了工程学、算学、格物学(物理学)、化学、机器学、绘图学等课程。并且盛宣怀与丁家立十分明白教师的重要性,所以理工科课程聘用了大量的外国教师。根据当时的学生的回忆,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在华的时候就曾在矿科演讲过好几次。

  这样一所大学的存在与但是还未废除的科举制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仅在当时令人惊讶,即使对近代化中国有刻板印象的现代人来说也是有点新奇的。一所新的大学远不足以改变中国,少部分人的在某一领域的努力也难以改变中国,但这并不是昙花一现,而是近代中国人追求进步的春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