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艺术大学 国际艺术创造学科 大学院合格经验分享

  

  东京艺术大学 国际艺术创造学科(GA)

  艺术管理方向 大学院合格 李同学

  “作为一所可能是全亚洲最有资格骄傲的艺术院校,

  东艺大教会我的却恰恰是如何摒除创作者的傲慢,

  回归人本身来进行创作的这份视角。”

  #INTERVIEW

  Q:恭喜李同学顺利升入东京艺术大学的大学院。可以说说这一年的研究生的课程是怎样的吗?

  A:我所专攻的国际创造学科(GA)艺术管理方向,是艺术项目的在地化运营,也是我的教授熊仓纯子目前主要研究的内容之一。我大胆的总结一下,所谓艺术项目,就是超越美术馆的空间,面向大众举办的以艺术内容为主的项目。比如大型的艺术节,或是根植于社区的共创艺术项目,等等形式,不一而足。因此,比起专业知识的教授,我们更注重艺术项目的实践,每位同学都可以在老师的项目里面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参与创作,或自己举办项目。尽管我还没到日本,一直在国内自己做项目,也会得到老师的指点和同学们的建议。还有很多我暂时还享受不到的摄影设备、工房、练琴房、没完没了的音乐会和艺术展和全国各地的见学种种福利,实在让人羡慕。

  教授们除了自己讲课,还会不定期请来国内外大佬讲课,内容当然也不只限于艺术项目,比如隈研吾讲建筑艺术与社会的关系,Pro. Nancy Duxbury的文化地图,都是我特别喜欢和有启发的内容,让我能用更丰富的角度去创作。

  

  李同学研究生合格时接受的采访内容,点击阅读详细。

  Q:研究生这一年,你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入学这一年我最大的改变,就是对所学专业多了几分敬畏心。在国内做艺术项目时,总要跟别人强调自己的项目多么有价值,能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而这种好听的“诠释”换句话来说不正是艺术的工具化么?GA的教授们对于艺术的工具化抱持着相当谨慎的态度,担忧着艺术被滥用的未来。艺术项目不像艺术作品,一旦脱离了参与者便不再成立,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反思艺术家的自我在与参与者的互动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不能总是沉浸在自我满足中,更要与参与者共同理解艺术自身“无用”的价值。

  引用同学的一段论文:“ある芸術というものが、そこに芸術という言葉をかぶせたとたんに、それは芸術ではなくなってしまう。いや直ちにではないにしても、口に出して芸術と言ったとたんに、芸術ではなくなりはじめる。(赤瀬川原平 東京ミキサー計画)艺术一旦成为“艺术”就不再是艺术,一旦宣之于口便会消失。”

  作为一所可能是全亚洲最有资格骄傲的艺术院校,东艺大教会我的却恰恰是如何摒除创作者的傲慢,回归人本身来创作的这份视角。

  Q:那疫情对这一年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A:不能去日本是最大的影响,毕竟在国内,但是线下项目其实也不太有受到影响。

  

  李同学研究生期间策划与参与的活动

  Q:东艺大的国际创造学科,从研究生升修士难度大吗?修士考试和研究生考试有什么不同?

  A: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最难的应该是考研究生而不是修士。从录取率就看得出来,这几年教授每年都只收一个研究生,修士倒是有三位。只要过了研究生这关,升修士反而是顺理成章的事。当然,我不是在说考了研究生就万事大吉,而是希望大家更重视考研究生的准备。和很多靠招研究生来拿奖金的学校不同,GA的教授是抱着选拔修士的态度来招研究生的,所以千万不能认为研究生考试门槛就比修士低而放松准备。

  研究生阶段要先给教授发邮件套辞,我当时准备了日英双语的研究计划书,一份精选了5个项目的作品集,跟教授介绍了下自己的项目和研究计划就大功告成了。如果没有作品集的话,只要日语研究计划书能得到老师青睐即可。

  修士阶段需要准备的材料则比较多,但好在没有笔试只有面试,毕竟作为一个要突破现有艺术语境的专业,专业知识对考取是不起决定意义的。

  (因为之前在网上搜不到出愿的详细需求,所以下面的内容希望给考本专的学弟学妹参考用,有点啰嗦请谅解)

  主要材料包括:

  研究计划书(1-2页A4纸)

  志望理由书(400字)

  论考(4000字)

  推荐信

  英语成绩证明(托福/托业/雅思,托福家考可,itp不可)

  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计划书,论考和志望理由。研究计划最好足够贴合教授的研究方向,并且能在一个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需要冒险片清楚地表达自己究竟做得到什么,能带来什么,而不是在修士阶段就试图解决一个大问题。研究计划书里的宏愿往往是为了掩饰对问题未曾深刻思考,而我们能深思熟虑,感同身受的insight,往往先出现在身边100米范围内。

  论考也就是论文的部分可以摘录毕业设计,但最好还是写一个和研究方向有关联度,一脉相承的论文。比如我写了在北京做艺术项目的探讨,而这个项目的问题点正是我在研究计划书里想要研究的,有延续性的研究能让教授看到你对研究内容的执着。志望理由则要说明你要加入研究室及研究你的内容的潜在动力。

  语言成绩证明的部分,对于考取毛利教授和长谷川教授的学生,由于有很多英语授课,英语成绩还是比较重要的,托福最好能刷到100分左右,n1则不要求。对于考取熊仓教授的同学则必须要考下来n1,英语成绩则不必强求。我当时是裸考了托福93分,其实80分也完全够用了。箕口教授则对语言成绩不甚要求。推荐信请自己的辅导老师写就好,我当时还请了一位教授的朋友帮忙写推荐信,结果教授似乎压根儿没注意。

  面试的部分则是15-20分钟的交流,无需准备ppt,教授会主要针对志望理由、研究计划和论考提出疑问,不太会问个人问题。准备面试时请朋友和TADA的老师针对研究计划书多质询一些问题,反复模拟几次,准备逐字稿和英文的自我介绍及项目介绍就好。不过这些经验是我跟同学们请教来的,我面试时教授们都很累了,熊仓教授让我给其他教授们用英语介绍了一下我的项目,简单聊了3-5分钟就赶我走了。

  

  李同学研究生期间策划与参与的活动

  Q:感谢你如此详细的回答!

  研究生的这一年,你的研究内容有变动吗?可以说说这一年来你对自己的研究进行了怎样的深入?

  A:我的研究方向这两年都没变化,一直是以自己的项目为基础研究在地艺术项目与企业和市民的互动关系,只是内容会更加深入而已。继续实践自己的项目是一方面,更多的也要把这个项目放到环境的洪流中不断反思,思考过去的文脉,当下的不足和未来的问题,而不再是总结成功经验吧。研究生阶段大概写了1万多字,主要是研究背景,先行研究,事例分析和一些采访。除了内容的填充,更多是研究态度更谨慎,对专业的理解更深入,批判自己时也更狠心了。

  Q:这一年你做了什么新作品?可以介绍一下吗?

  A:这一年做的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我担任策展的TEDx海淀项目,20年8月31日时我们跟新东方合作举办了一场跨学年大会,主题拆解了EDU三个字母为Enigma,Dream,Unique,邀请非教育专业的艺术家、科学家、青年KOL比如席瑞、马督工、李浩源等等解读教育的本质,并通过装置艺术、工作坊等等跟观众互动。这个项目大概获得了两亿多的曝光和百万级的观看量。

  不过我对这个项目的执行不是特别满意,因为要平衡多方关系,导致很多设想最后没有实现。大家都知道今年新东方迎来了一些危机,但我也希望把这危机看为机遇,期待有机会能继续完善这个项目。

  活动链接如下

  https://mp.weixin.qq.com/s/UsbdNAym0EPgRLRaQP4YmA

  

  李同学研究生期间策划与参与的活动

  Q:研究生合格后,东京美术塾在院生考试时起到了怎样的帮助?

  A:TADA的老师们一直对我特别认真负责,因为我在国内没办法办手续,很多学费手续也是拜托卢老师帮忙办理的。让我觉得身在日本国外也特别有学校的归属感。

  GA的博士学姐静文老师也一直在帮我修改各种文书,模拟面试。不仅帮我重新树立了结构,修改日语,还提出了很多极有价值的建议。因为特别喜欢她,我甚至开始考虑准备读博了。

  面试前拖延症发作的,一直没有好好准备模拟面试,面试前两天才临时约日本老师们的时间帮我模拟,老师们没有责怪我,还特别负责的设计了许多问题提问。正是因为有TADA的老师们才能让我考试时心里有底,嘴上不慌。

  Q:最后能总结一下你从研究生升到院生这一年的收获与感想吧。

  A:终于上岸,觉得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作为一个没画过一天画的金融生,辞职考学的这两年压力还蛮大的,尤其是第一年考试失利又因为疫情被迫回国,除了自己的一腔执念,没什么能证明我真的可以转学艺术。最后能录上不敢想的dream school,真的要感激教授对我的知遇,让我相信自己说不定真能在艺术专业上走下去。相信月亮会有的,六便士也会有的。

  但也是这段经历,让我开始珍视自己非传统艺术生的身份。未曾身处边界,说不定更能突破边界。在这个惨淡又危险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的不是一蔬一饭,而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艺术之于我,是遥远的拥抱,是未曾踏足的故乡,是真空宇宙中的避难所。我坚信这种感受并不稀缺,它应该在无数如我般平凡的人心中涌动,而我有机会发现它们,确实是一件值得感动的事。

  最后再度感谢下TADA的老师们,大概五年前,我起心动念想要考日本的美院时,只有伊雯老师在知乎上鼓励我来考艺术文化(其他塾的老师都在拼命推销昂贵的课程和作品集辅导)。没想到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期待有更多学弟学妹来TADA或者东艺大跟我一起玩儿呀~如果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大家通过TADA的老师们联系我呀!加油!

  

  李同学研究生期间策划与参与的活动

  - END -

  原创文章 转载请获得授权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