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985”,只提“双一流”,只有这个省的人这样谈名校

  其实可能有人猜到了,是河南省。首先,我声明一点,我不是河南人,否则有河南人自己叫屈的嫌疑。

  更喜欢说“双一流”的河南省

  做教育自媒体以来,我自认为在网络上尽力的做到了没有地域观念,并且自认为这方面做得还算很好。因为都是中国人,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问题和前景。

  都是中国人,没有必要过于纠结于地域。没准过几年我要去别的地方发展,没准过几年别的地方的人来我们这里发展。在网络上面搞地域观念其实是比较讨厌的一个东西,地域吹和地域黑都是。

  但是在和我的粉丝和读者沟通的时候,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后来仔细想一想也就释然了。就是和河南人谈高等教育问题,他们特别不喜欢一个词“985”,对于“211”,能不提也尽量不提,河南人对于好学校,只谈“双一流”。

  为什么河南省偏爱“双一流”

  其实原因很好理解,就是河南没有一所学校是“985”,“211”学校也只有一所。其实没有“985”的省份不止是河南一个省份,但是这次“双一流”的评选,河南省大“丰收”,河南赚翻了,两所学校获得了“双一流”,郑州大学还被评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对于一些省份他们本来也没有“985”,现在也没有“双一流”。所以是“985”还是“双一流”对于这些省份来说,无所谓。但是对于河南来说意义则不一样。因为我们省没有“985”,但是我们有“双一流”。所以河南人特别愿意说的话题就是“双一流”。

  其实对于其他省份来说,一般是这样的,因为“985”和“211”这两个词的历史比较悠久,在各种各样的招聘、招考文件中流传得太久,所以大家对这个概念是比较认可的。至少绝大多数的高校教师,因为惯性,还是先想到的是“985”,“211”,最后才会说双一流。唯独对于河南省,先说是不是“双一流”,然后再说“985”和“211”

  并且总体上来说,“985”和“211”有一些学校的确有起伏,但是总体上,变化并不是特别大。所以对于别的省份来说,并没有很大的差异。我特意看了一下,我们这里的招聘信息,现在也只是把“双一流”加入招聘条件,并没有废止“985“211”这个概念。

  来之不易的“双一流”

  但是对于河南省则意义大不一样。河南这个“双一流”可是真的来之不易,真的来之不易。我记得当时的新闻联播,当郑州大学进入“双一流”的时候,采访的是一个郑州大学的老师,那个老师喜极而泣,说郑州大学进入“双一流”的种种不易,种种努力。

  论投入,河南省和郑州市对于高校的投入可以说是有目共睹,当然对于一些地区和高校不公平,当河南的大学四处挖人,在高端的科研市场上,可以说当时郑州大学是出了名的一掷千金。

  并且河南省和郑州市几乎把能够想到的政策都向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倾斜了。当时很多河南招聘高等人才的传闻和段子,当然是有真有假,但是河南当初招聘的时候,的确是拿出来真金白银的,也拿出来所有的诚意和态度。这让河南的大学的实力迅速提升。

  论人口,河南人口将近一个亿,这个数字概念是很多国家才应该有的数字概念。但是河南以前只有一所“211”,这个数字当然是少了一点。所以,对于这个人口大省,在评选“双一流”的时候,怎么也有一些政策方面的倾斜。毕竟一个亿的人口基数。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河南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有了大量的资金对高等教育进行投入,并且很多产业也需要高效的科技支持。所以也让河南的高校取得了非常强劲的发展。一下子两所学校进入了“双一流”。其实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很多程度取决于河南经济最近几年的发展劲头比较好。

  一方面是河南愿意花钱办教育,一方面是河南有钱拿出来办教育,还有最关键的,是河南的企业发展需要教育。所以在评选“双一流”的时候,很多企业希望借助河南的科技发展获得企业的发展,这其中高校当时是很重要的。

  河南“双一流”的隐忧

  当然,河南的高等教育也有一定的隐忧。就是“双一流”是一个流动的评选机制,一旦不符合标准,将会被踢出“双一流”的群体。这点和“一劳永逸”的“211”和“985”是不一样的。

  所以河南需要长期的对高等教育进行投入,不能依靠短期的政策支持。否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时河南怎么去别的学校挖人,别的学校就可以怎么去河南去挖人。

  希望河南加油!年年“双一流”

  明人不说暗话,你都看完了,麻烦点个赞,要是加一个关注就更好了。

  本人高校教师,教育类的话题,本人很愿意和各位分享,本着服务粉丝的原则,想让我写什么,我就写什么,下面可以留言,要是想看的粉丝多,我尽力尽快安排。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