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最高规格的人才摇篮,中国政法大学

  一个国家的司法制度,成为这个国家人民享受公平公正社会人文环境的保障。而司法系统的从业者执法水平和执法标准,成为人民获取公正公平的司法服务的最直接途径。在中国,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司法人才的重任,落在培养司法人才的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路上,中国政法大学作为行业的最高学府,承载着老百姓和国家权力机关对司法的厚重,低调而有内涵的中国政法大学,也是热爱司法的高考学子们梦寐以求的金榜题名之成功。

  一、高规格的法学,高质量办学,成就中国司法公平公正的最好大学

  “双一流”建设学科:法学、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法学、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政治学、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学校下设18个教学单位、24个本科专业,共有在校学生16736人,其中本科生9319人,研究生6612人,留学生805人。正是这些优秀的底蕴铸就了这所大学成为教育部直属,位列中国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法学特色和优势鲜明的全国重点大学。 它的高质量还有一个佐证,就是这所大学参与了国家所有法律条文起草时的论证。从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起草,到《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再到《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的论证、研讨,直至最终通过。都会告诉广大青年学子,用司法贡献报效祖国。

  它的高质量办学得到了全国人民的信任。成为国家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同时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着国家法学教育的创新、法学理论的革新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着国家对外进行法学学术和法治文化交流等国际化活动。

  二、优秀的红色基因,为共和国法治建设和政权建设提供了保证

  建校的1952年,融入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所学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优秀基因。1952年11月23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北京政法学院”校名,周恩来总理签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令,任命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钱瑞升为院长。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积累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198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公安部联合向中央提交《关于迅速筹建中国政法大学、恢复公安学院和迁建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的请示报告》,提出以现有的某所重点大学为基础,调进一批优秀教师,另选校址,建设“中国政法大学”,并将其列为“全国重点大学”。自此,司法部进行筹备,准备成立“中国政法大学”。1982年,邓小平同志提议将筹办“中国政法大学”经过教育批准后,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了“中国政法大学”校名。这所学校得到了很多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发展至今,成为青年学子向往的司法最高学府。

  三、名师执掌教鞭,中国司法界检察官法官的摇篮

  建校之初,学校汇集了以钱瑞升、雷洁琼、芮沐、王铁崖、费青、吴恩裕、曾炳钧、龚祥瑞、黄觉非、徐敦璋、汪瑄、阴法鲁、杜汝楫、朱奇武、程筱鹤、余叔通、张国华为代表的一大批学术名家大师汇集学校执掌教鞭,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经过多年的积累,学校现有教师968人,他们多数是学校聘任的终身教授;“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获得者,荣获“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荣获“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这些优秀名师执教三尺讲台,让这所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检察官法官等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