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服务“问需而为”

  □ 本报记者 吕光社

  本报通讯员 程涛 包庆淼

  9月21日,位于泗水县经济开发区的山东城际轨道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区,机声隆隆,一派繁忙景象。焊接工段,十几台焊接机器人正在精准焊接新型智慧灯杆零部件。这批为雄安新区定制的零部件总价值达3200万元,不仅让这家民营企业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也增强了该公司加大产品研发的底气和信心。

  “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用上了我们的‘泗水造’,这得感谢县里助企攀登的良好环境。”山东城际轨道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感激地说:“多亏了县里科技、人才、工商联等部门的鼎力相助,帮我们与科研院所搭桥,并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解决了很多产学研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智慧灯杆是这家公司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研发的新产品,采用三重防腐工艺,备有远程无线调光控制器、5G通信接口等配置,市场潜力巨大。张勇介绍,近年来,在泗水县科技局、工商联等部门的联络下,该公司先后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深度合作,成效斐然。与青岛科技大学李少香教授团队共同开发研制的超耐腐蚀产品成功通过6600小时盐雾试验,在防腐防火性能上跻身国内前列;与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联合攻坚防火耐腐蚀材料项目,成功创建省级院士工作站,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

  山东城际轨道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科研院所插上科技的翅膀,在多个产品领域站稳脚跟,成为泗水县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助推企业攀登的一个缩影。

  泗水县坚持问题导向,“问需而为”,探索建立“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产学研服务模式,为企业攀登注入新动能。目前,该县100家企业与1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转化科技成果106项,科技型企业产学研覆盖率达100%,相关科研成果为企业创收6.83亿元。

  围绕限制企业增产扩能、提质提标的技术瓶颈,泗水县建立政企沟通反馈渠道,每年年初集中开展入企调研,收集、梳理企业技术合作、人才引进等相关需求。先后摸排科技型企业102家,企业技术和人才需求186项。同时,邀请高校院所相关领域专家成立约50人的智囊团队,为企业技术升级制定“路线图”和“规划书”。目前,已组织专家开展梳理服务60余次,查摆技术难题72个。

  根据“企业出题”问题台账,泗水县积极“走出去”,引导企业精准对接具备相关优势学科的高校院所,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同时主动“引进来”,创新开展“科技服务进车间”,先后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专家教授团队,到企业进行技术“把脉问诊”。目前,开展“走出去”与“引进来”产学研对接活动120余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10项。精准引进高校院所专业人才,推动关键人才“作用点”和企业技术“需求点”紧密契合。目前,先后引进院士等高层次人才70余人。

  泗水县锚定科技项目落地生效“堵点”,实施政府助题。优化产学研项目审批服务,对重点项目成立跟踪服务专班,设立项目服务专员,实施项目落地全程帮办代办。开展“一区一业一所”体系建设,推动机械研究所、新材料研究所实体化运作。推动企业成功创建国家众创空间、省级院士工作站等平台25处,自建“人才飞地”4处,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联合实验室,推动浙江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在县内共建产业基地、成果转化基地等1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