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刘庆昌/何绍贞团队揭示非串联CCCH型锌指蛋白调控甘薯非生物胁迫抗性

  来源:PlantReports公众号,有所改动

  甘薯(Ipomoea batatas)是世界上第七大作物,也是重要的生物能源来源。提高甘薯的非生物胁迫抗性是保持高产和稳产的重要途径。CCCH型锌指蛋白在调节植物发育和胁迫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相关的研究比较多,而非串联CCCH型锌指蛋白(non-tandem CCCH-type zinc finger, non-TZF)在植物中的研究比较少见。

  近日,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刘庆昌/何绍贞团队题为A non-tandem CCCH-type zinc finger protein, IbC3H18, functions as a nuclear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 and enhances abiotic stress tolerance in sweet potato的研究论文,报道了甘薯中具有转录激活功能的一个non-TZF,及其在提高甘薯非生物胁抗性中的重要作用。

  

  该研究鉴定了一个甘薯non-TZF基因IibC3H18,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在甘薯中,IibC3H18表现出组织特异性和非生物胁迫特异性表达,并受到NaCl、聚乙二醇(PEG)6000、H2O2和脱落酸(ABA)的诱导。过表达IibC3H18增强了甘薯对盐、干旱和氧化胁迫的耐受性,而降低ibC3H18的表达导致甘薯对相关胁迫的耐受性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IibC3H18作为一种核转录激活因子发挥作用,并调控与活性氧清除、ABA信号、光合作用和离子转运途径有关的非生物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此外,ibC3H18可与 IbPR互作,且IbPR5的过度表达增强了转基因烟草植株的耐盐性和耐旱性。

  

  综上,非串联CCCH型锌指蛋白ibC3H18在提高甘薯的非生物胁迫耐受性中发挥作用,将来或可被用来改良作物的非生物胁迫抗性。

  据悉,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后张欢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何绍贞教授和刘庆昌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https://nph.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nph.1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