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大学庞光华教授:虎能吃鬼辟邪

  五邑大学文学院庞光华教授,详文参考《何九盈先生学行述论》(台湾花木兰出版社2022年)

  中国在佛教传入以前到底有没有宗教,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学术界有人惯常用儒教、佛教、道教来总括中国的传统宗教。这其实是很大的误会。我们稍稍做一个简要的辨析。

  我们打算从几个方面来讨论汉字中的信仰和神灵崇拜,其中有我们自己最新的研究,并不都是采取学术界已有的观点:

  在北京故宫的新华门前放有两个石狮子(《红楼梦》描写荣国府门前也有石狮子),其作用也是为了驱鬼(民间又叫“辟邪”),不让鬼怪进门为害。在南京六朝的贵族古墓前往往考古发现有石狮子(有的还带翅膀),这也是为了驱鬼辟邪,防止鬼怪搅扰墓中人的安宁。

  由于要避晋景帝司马师的讳,所以东晋的王室贵族的墓前石狮不叫狮子,直接叫“辟邪”,更能显示出石狮子有驱鬼辟邪的作用。

  只是狮子不是汉民族本来就有的,先秦时从中亚就有狮子进献来中国,当时不叫狮子,到了西汉才叫“师子”,因为是猛兽,东汉以后才写成“狮子”。我国土产的猛兽是老虎。

  我国有一件国宝级的商代青铜器文物叫《虎食人卣》,其实这个命名是搞错了,应该叫《虎食鬼卣》,猛虎张开大口吞食的不是人,而是鬼。

  虎能吃鬼,这是我国古文化的特点,故而猛虎可以驱鬼辟邪;到了汉代变成狮子辟邪了。

  “狮子驱鬼辟邪”是外国文化的影响,“老虎驱鬼辟邪”才是我国自商代以来就有的文化。在东汉的文献中还有记载。

  考王充《论衡·订鬼》:“《山海经》又曰: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

  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

  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有形,故执以食虎。”这是老虎吃鬼的确证。

  既然《论衡》称此言出于《山海经》,则必是今本《山海经》的逸文,当是先秦古籍,不可能是东汉才产生的神话观念。

  又见于《论衡·乱龙》。《风俗通义》卷八《祀典》“桃梗·苇茭·画虎”条称:“谨按《黄帝书》:上古之时,有神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

  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神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常以臘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于前事,冀以御凶也。”《风俗通义》称这段记载出于《黄帝书》,也是先秦文献。因此,虎能吃鬼的观念一定出于先秦,不可能是汉代才有的传说。

  《山海经·海内西经》:“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开明兽的形象是虎身人面而九头,开明兽应该也是辟邪的。

  《后汉书·礼仪志中》:“甲作食,胇胃食虎,雄伯食魅,腾简食不祥,揽诸食咎,伯奇食梦,强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随食观,错断食巨,穷奇、腾根共食蛊。凡使十二神追恶凶。”

  古代有十二神可以辟邪追恶,其中提到“雄伯”能吃“鬼魅”,“腾简”能食“不祥”,“揽诸”能食“咎”,于是古人“因作方相与十二兽樭”,是因为方相和十二兽都能辟邪驱鬼。

  这些都是汉代以前的辟邪文化。

  待续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