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每天花100元买卡片:与其找商家退钱,不如家长自我反省!

  陪伴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是父母们毕生的事业,这需要大家花很多心思、经历和耐心去进行引导和纠正。但面对孩子犯下的错误时,一部分家长却习惯于把责任推到孩子或其他的人身上,以便自己更好地站在毫无错误的高度津津乐道的的指责别人。

  昨天,曦曦妈在刷抖音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个短视频:

  四川一位妈妈带着自己年仅7岁的儿子找商家理论并退钱,其原因就是她7岁的儿子一周下来每天都拿100元去该店里购买卡片,她认为商家与孩子之间达成交易是赚黑心钱,是不合理的做法,于是便在众人的围观下嘶声力竭的争辩着。

  该视频流出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甚至让一万七千个网友对此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有的说:“不退,没有欺骗。”有的说:“家长错,孩子拿钱不知道,花钱是孩子的自由。”有的说:“和商家一点关系都没有,不是商家强买强卖。”有的说:“应该退,没有民事能力的人超过他能力范围以外的消费,是需要他监护人再次确认的。”有的说:“每天100元,哪儿来的钱?家长难道没有责任吗?”

  大部分小男孩喜欢玩卡片,这也是家长们在陪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发现。关于孩子每天花100元买卡片的问题,究竟是商家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曦曦妈认为以下几点大家有必要品味一番——

  (1)一个小孩儿每天在卡片购买上消费100元,商家本身就应该警觉。

  闺蜜说,她上幼儿园的时候学校一位三年级的老师家开了一个小卖部,每天从小卖部经过的时候,她就被那一盒盒图案精美的铅笔所吸引。但从未有过一分零花钱的她,突然想到了在父母抽屉里拿钱进行购买的办法。于是第二天,她便私自携带五元钱到学校,并且趁着课间休息的时间来到小卖部想要购买自己早已看中的铅笔。

  那个时候的农村家庭几乎都不富裕,在帮助孩子购买铅笔的时候几乎都是一只、两只的购买,极少有家庭帮孩子购买一整盒,更难有家长给孩子五元钱,让孩子自行购买。小卖部的老师立马就警觉起来了,他不仅耐心地询问了这五元钱的来历,同时拒绝了这笔买卖,还好意地将此事告知了闺蜜的幼儿园老师。

  很多网友在评论区也提到,就算是这个商家没有卖卡片给那个七岁的孩子,孩子依然还是会去其他的店铺进行购买。话虽如此,但曦曦妈同时也认为作为商家,当发现孩子拥有的金钱与其年龄不太符合的时候,自己应该有所警觉,而不是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去促成这笔交易。

  (2)家长的错误,远比商家的错误更为严重。

  连续一周,自己的儿子每天都拿100元去购买卡片,这其中的问题岂止一个?首先,足以证明家长在金钱的安放上面存在严重问题;其次,孩子已经连续一个周每天拿100元买卡片了,家长为何没有发现钱少了?再次,一个七岁的孩子,在连续一周不断的购买了卡片之后,难道家长就不能发现端倪吗?孩子每天的玩具是什么,书包里都多了哪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难道家长不应该看一看?

  遇到事情,推卸责任往往比承担责任要轻松许多,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在孩子出现诸如此类的事情之后,第一时间不应该是自我反思吗?如此不分青红皂白的领着孩子去找商家理论,是想告诉孩子“我错了,但只要我精明总会有人替我背锅吗?”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这期间如果家长总是采取推卸责任的方式为孩子洗脱“罪名”,那么孩子又如何学会担当和责任呢?不管是男孩也好,女孩也罢,在其教育问题之上,每个家长都应该仔细琢磨,而非一味地推卸责任。

  (3)疏于管教且意识不到自我错误的孩子,未来会更加糟糕。

  这次是连续一周每天拿100元去购买卡片,如果孩子意识不到这种错误,恐怕后续就会是充值金钱打游戏。平日里喜欢看新闻的家长都会发现,每到寒暑假就会曝出各种关于孩子偷偷充值游戏或者打赏主播之后,家长找平台退钱的报道。

  疫情期间曦曦妈更是看见一个家长,第一次她的儿子充值了几千元的游戏,他们找到平台退了所有的钱;由于未引起重视,没过几个月孩子又往游戏里面充了很多钱,结果第二次游戏公司拒绝退钱,家长便找到了记者企图给游戏平台增加社会舆论的压力,从而达到再次退款的目的。

  不管是家里的现金也好,手机支付密码也罢,又抑或是银行卡取款密码,家长都应该妥善保管。不仅平日里我们要教会孩子合理的消费和控制自身的消费欲望,同时还得在财务方面加倍小心。毕竟孩子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在这个连家长都难以抵制诱惑的时代里,又如何去指望孩子百分之百不会走这些弯路呢?

  ————————

  七岁孩子每天花100元买卡片,其家长带着孩子找商家退钱的做法,您认为合适吗?对于这个问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跟曦曦妈共同探讨一番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