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4位“博导”被“挖走”,一学院面临人才“断层”

  东北师范大学是我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6年9月)成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被誉为“人民教师的摇篮”,是我国最具实力的师范大学之一,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A类学科6个(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A+),B类学科15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等6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入选数量位列211院校之首。

  令人意外的是,该校在入选“双一流”后短短几年间,历史文化学院4位“博导”先后加盟东部地区高校,该校历史文化学院已经面临“中坚”学术骨干“断层”的问题。

  1、四位学术骨干先后加盟“沿海”高校

  

  郭丹彤教授,博导,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作为主持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项,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现为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

  李新宽教授,博导,2012年入选“东师学者”青年学术骨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苗威教授,博导。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项目等各类项目20余项,现为山东大学特聘教授。

  刘晓东教授,博导,原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入选“万人计划”、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先后获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现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

  2、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绩“斐然”

  

  东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创建于1949年,是东北地区第一所专门培养历史教学与科研人员的学术机构,1981年,世界古代史专业成为首批博士学位专业点。第四次学科评估,世界史专业获评A-,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该学院是东北师范大学最具竞争力的学院之一。

  3、历史学院第五次学科评估埋下“隐患”

  

  东北师范大学因第四次学科评估获得6个A类学科,6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的优异表现,被众多网友认为是冲击“一流大学”的热门候选,一向低调的该校再也无法“隐藏实力”,从而成为东部高校“抢人大战”的受害者。

  近年“出走”的4位教授,均为历史文化学院的“学术精英”,都是承担过重量级国家课题的老师,“出走”后短期内必将给相关学科带来“隐患”,甚至造成“青黄不接”,该校世界史专业在第五轮学科评估能否保住A-评级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