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风校风建设 大力营造创新氛围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报告还指出,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本期特刊邀请部分大学书记校长撰文,围绕加强学风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结合高校教学实际,谈学习认识和落实举措。

  为培育创新文化贡献高校力量

  蔡袁强

  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优良学风是创新文化最深层次的内核,是促进科技创新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浙江工业大学始终承载着工业教育务实图强的基因,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为社会育英才、作贡献。新征程新使命,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为培育创新文化、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厚植创新基因,加快培养和输送富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行业精英和领军人才。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健全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教师思政一体化机制,厚植强国有我的坚定信念和宏大志向,系好学术道路上的“第一粒扣子”。要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构建创新引领、多元协同、开放融合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创新素养培育,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拔尖创新人才。

  涵养优良学风,推动科研人员和创新团队“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要以“四个面向”为根本遵循,健全从需求对接、方向布局、任务承接、团队组建、协同攻关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有组织科研机制,推动科研人员和创新团队把学问做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主战场,以一流成果助力浙江“两个先行”、赋能高质量发展。要健全以创新为导向的科学评价机制,加强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建立学术特区,鼓励交叉研究,培育“从0到1”原创性成果。要强化成果转化的评价与激励,前瞻布局有组织科研的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新机制,推动成果在重大产业领域的有效应用。

  培养浓厚创新氛围,打造引领社会创新风尚的灯塔。要突出政治引领,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引导师生充分认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意义,把创新观念内化为自觉行动。要深入挖掘校本精神内涵,倡导“立地顶天”的科研创新理念,推动作风和学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引领师生继承工业教育务实图强的基因,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创新重任,打造涵育一流创新文化的高地。要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带头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辐射带动全社会形成鼓励支持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

  以顶天立地人本实现新担当新作为

  陈文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学校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

  浙江理工大学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浙江、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不断拓展校地合作的广度深度,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担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重点要做到三点:顶天、立地、人本。

  顶天,紧盯“四个面向”,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近年来,浙江理工大学夯实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做有组织的科研,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任务,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加快行业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积极推进高能级平台建设,共建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20余个。

  立地,服务区域发展,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地。近年来,浙江理工大学按照“学校布点、学院建点、团队蹲点”模式,将学科团队前置到产业集聚区,建立地方产业研究院13个,聚焦技术难题,建立企业重点技术需求清单和高校重点学科专业、人才团队供给清单,双向匹配、有效对接。由校科协牵头,浙江理工大学开展“我为企业解难题”“百个支部进百企”“博士党员进企业、技术服务零距离”活动,为企业破解难题700余个。近期,浙江理工大学向浙江山区26县免费开放了175件具有市场应用价值的发明专利,让科研成果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人本,营造优良生态,打造人尽其才新天地。近年来,浙江理工大学高度重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打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更多的原始创新成果。学校深化政策改革,完善管理流程,建立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有效配置学术资源,促进良好的学术生态建设,激励和保障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浙江理工大学还在浙江省内率先推动职称改革,设立“社会服务与推广型”评聘类别,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励倾向,鼓励应用型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工厂车间”,以产业化方式让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

  来源:科技日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