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抓长江大保护,助推绿色新发展 ——兴业银行重庆分行落地花溪河综合治理PPP项目

  

  

  环境优美的迎宾路社区。

  唐端和他的手工烤鸭。

  2020年9月1日,二郎街道面向辖区居民举办“寻二郎·晒二郎”征集活动,通过深入挖掘二郎辖区历史文化资源和精神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全方位展现二郎的蝶变历程和发展进程,多角度呈现二郎的历史人文与时代精神。

  活动启动以来,广泛发动关心关注二郎发展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在各个社区,居民们也从身边生活感受出发,共话二郎发展。目前,共收到包括文字、意见建议、照片等1866件,二郎街道的文脉、风土人情、重大事件和生动鲜活的故事,通过一张张图片、一首首诗作逐步清晰展现。

  寻根晒历史,寻魂晒精神,寻美晒特色,寻艺晒创新,寻梦晒未来。这个年轻的街道,也因为寻晒活动,更加坚定了持续向前的步伐。

  治水的李二郎还是通天的二郎神

  二郎街道成立于2014年,幅员面积6.5平方千米。街道年轻,“二郎”的名字,却有着不少记载。

  《巴县志》记载,传说二郎得名因辖区曾有一座二郎庙,供奉有修建都江堰的蜀郡太守李冰次子,人称李二郎。也有传说李二郎是二郎神杨戬的化身,有着担山赶日的坚毅勇敢。

  传说不可考,但区域之内的二郎关确实存在。从现今重庆留学生创业园的位置一路前行,一直到上桥上山,到半山腰就是二郎关。古时重庆到成都有一条重要的驿道,就是东大路(清代在成都设四川省,先后驻有督、抚衙门,是重庆府的上司,且位于重庆西北,到重庆的大路就称为东大路)。东大路有佛图关、二郎关、龙洞关三关。作为连接重庆与成都的要道而存在,一直到现在,二郎关旧址都还留存有当年的官道石板大路;在关口眺望,活力创新的二郎尽收眼底。

  二郎关的咽喉作用不言而喻,人员的来往、商贩的驻扎,也让区域有了很大人气,并形成村落。

  可以想象,交通要道带来的繁荣,长长久久地浸润着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当村落化的发展已经有些跟不上时代,这片土地上的人知道如何抓住机遇,蜕变新生。

  流行文化将2000年叫做千禧年,饱含了跨世纪的喜悦和期待。而伴随着千禧年的到来,二郎区域也迎来蜕变的时机。

  当时,重庆高新区刚刚聚集了一大批生产要素,但生产效率低下、低附加值产出占比大的问题逐渐成为困扰。为了让区域发展有更大的空间,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重庆高新区也进行了一次西扩,从原有的石桥铺转盘以东,拓展到西边现在二郎的区域,从11平方公里的面积扩大到199平方公里。

  同时,为了满足区域发展的交通需求,成渝高速二郎下道口也进行了优化,形成了现如今北与经纬大道相连、南与迎宾大道相通的互通式二郎立交桥。

  以此为契机,二郎区域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03年,重庆留学生创业园建成,工业企业逐渐入驻;2006年,同天绿岸小区竣工,周边陆陆续续建起高楼;2007年,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全面施工建设,区域环境逐步优化;2014年,二郎街道挂牌成立,区域发展迈入新的阶段;2019年,环线二郎站通车;2020年,在轴承厂家属院原址上已经修建成超高层住宅小区,又一次成为区域最高……

  1月11日,晴好的天气,让二郎立交老“拍客”白太平忍不住拿出装备,拍下这与暖阳映衬的冬日忙碌。

  在白太平的家里,记者看到他分别在2000年、2003年、2017年拍摄的二郎立交组图,也见证了二郎区域由荒凉到繁华的过程。“看嘛,当初建设的时候,周边都找不到高点的地方取景,这张图还是在原重庆轴承厂5层楼的家属院拍的。”已经70岁的白太平说起20年前的第一次拍摄过程,记忆犹新。

  从泥巴路到柏油马路,从空无一物的天际到高楼林立的钢铁森林,交通、产业、人居环境的改善升级,让二郎已经从当初承载美好向往的二郎庙、二郎神,进化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科技新城、人文新城。

  创新和担当的二郎魂

  无论是有着治水之功的李二郎还是《西游记》里“担山赶日”的杨二郎,都是坚毅、勇敢的化身,这也是过去的百姓面对困境时,给自己的一种心理鼓励和寄托。

  和这些神话传说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二郎人,也在这种沁润中,练就了开拓进取、创新担当的勇和敢,也孕育出属于这片土地的二郎魂。

  1月13日上午,49岁的熊旭东走出位于科城路社区兴茂盛世国际的家,看着家旁边已经拆了的钟表厂家属区,记忆涌上心头。2020年疫情期间,熊旭东自告奋勇当起了志愿者,一站就是27天。钟表厂家属区作为“三无”小区管理困难,熊旭东帮着社区工作人员在该小区门口值守、测温。“我是老二郎人,也是老党员,当生活了半辈子的地方需要我站出来,我就一定会站出来。”熊旭东说,这是二郎人骨子里的担当。

  作为一个“新”二郎人,沈正华与二郎的缘分从2012年开始。当他的公司辉腾能源在二郎创新发展的同时,也积极为服务重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疫情期间,沈正华通过区慈善会向区人民医院捐赠人民币20万元,用于疫情防控。

  无论是土生土长,还是“半路出家”,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赋予二郎更多色彩。

  科技与人文交错融合的美

  在此次“寻二郎 晒二郎”活动中,最让人直观感受到的,还有二郎的“美”。这美,是“美”景,是五台山立交等建设场景的忙碌和期待,是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和石竹山公园的湖光山色;是“美”人,是各行各业创新奋斗的剪影,是30多万二郎人的幸福笑脸;是“美”食,是口齿留香的人间百味,是美食街里氤氲的烟火气……

  而这些,融合而成二郎独特的科技之“美”、人文之“美”。

  连日来的晴好天气,让大家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扰,走出家门、走出工位,拥抱太阳。1月13日,区摄影协会会员徐文亮拿着“装备”出门“扫街”。

  拍完了五台山立交的建设和忙碌,展望了未来这里的纵横交错,徐文亮又来到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公园里,草叶、土块上覆盖的霜还没融化,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徐文亮举起相机,记录下这一刻。徐文亮说,二郎区域内,有轰轰烈烈的建设场景,有岁月静好的公园绿意,这些构成了二郎独特的魅力,也是他忍不住想要记录下的美景。

  如果说徐文亮所拍摄的美,是长期生活在二郎的自然发现,那区作协主席罗雄华所记录的美,就是偶然而得的喜不自胜。

  在罗雄华2020年11月中旬写成的《眺望的方向—二郎街道掠影》一文开头,他写道:“去二郎之前,对她的地理概念和现实状况、人文历史,我们所知极少,甚至连方向都是迷糊的。好在有导航。下车了,我们所站的点,仿佛仍在虚幻之中,我竭力想象她的坐标。”

  而这种模糊,在随后的走访中,慢慢清晰。在小雨淅沥中,罗雄华一行从楼宇林立的留创园周边,走到老旧沧桑的苏式别墅,复又爬上五台山顶与气象塔近距离接触,就像罗雄华文中的话语:在短暂的旅途中,我们一点一点找回完整的版图,进行弥补修缮,布局规划,联通历史和现实的桥梁。

  罗雄华说,寻晒活动,不仅晒出了二郎的美好,也让大家的诗意有了更多栖息的空间。

  晒技能也晒出二郎人的精气神

  古有李二郎引水灌溉,得后世传诵。现今也寻出二郎的能工巧匠,或是大隐隐于市的烤鸭店主,或是不断精进成为行业先进的叉车工人,或是裁剪花草装点美好生活的花艺师,或是家门口那一家颇得居民赞赏的小烧烤……一个个都在自己的天地里耕耘,人间烟火和创新创造,是二郎人永远保持活跃的精气神。

  1月14日上午11点,石杨三社区居民汪林在自家的阳台上,一边享受久违的阳光,一边摆弄花草。因为身体原因,这两天没有去花艺教室上课,但她还是离不开自己的插花事业。

  汪林是重庆市九龙坡区凤池荷语职业培训学校的教学负责人,任花艺教师、茶艺教师,系首席大师工作室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在2019年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上,她获得插花项目第二名。“花艺充满了创意,既要借助生活的所有元素,也要融入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汪林说,不被生活打倒,永远昂扬向上,这是她的花艺,也是她追寻的人生意义。

  傍晚,忙碌了一天的唐端和妻子坐下来吃了一顿简餐。他当天卖了近20只烤鸭,23年来,尽管生意已经没有巅峰期日卖100只鸭红火,但他的手工烤鸭已经成为了石杨三社区周边居民的味觉记忆。与别处不同,唐端家的烤鸭,添加了秘制的中草药料包,鸭子吃起来口留余香,也正是凭着这一份特别,唐端的烤鸭店坚持到了今天,并养大了女儿。

  大家眼中的二郎是腾飞的二郎

  二郎根孕育二郎魂,二郎魂造就二郎人,二郎人又酿就美好报予这片土地。30多万二郎居民,有不同的期待,但对于生活、工作多年的地方,有着共同的祝愿,那就是祝愿二郎腾飞。

  因此,他们也从企业发展、商贸流通、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城市管理、便民利民等方方面面,为二郎的发展出谋划策,共同为二郎拼出一个美好未来。

  二郎街道工作人员贾衡,大学所学专业是旅游管理。在街道“寻二郎 晒二郎”活动开始后,就想着如何利用专业所学,为二郎的发展建言献策。所以她用几天的时间走访,了解二郎的文化旅游资源,提出立足于二郎科技之城的基础上,打造属于二郎独有的文化旅游名片—文旅之城,将人文与自然更好的融合。“文旅之城与科技之城融合,让二郎不仅仅是九龙坡、重庆市的二郎,也能走出去成为全国的二郎。”贾衡说。

  迎宾路社区党委书记喻蓉,则从社区实际出发,希望实现社区“智治”,就是希望搭建一个平台,整合区域内的科技型企业,利用科技资源和智慧资源,在社区实现党建引领、智慧治理。

  而对于重庆大学经济学教授陈立泰专家来说,二郎应该打造的方向,是科技创新新高地窗口。陈立泰表示,作为九龙坡的重点片区,二郎街道创新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基础交通设施条件良好、企业科技创新潜力巨大、社区绿色生态环境宜居、街道公共服务用心贴心等方面。应积极做科创项目的落脚地、科创人才的聚集地、科创企业的孵化地、科技政策的策源地、科技服务的极致地、科创生态的示范地、科创文化的供给地。

  寻根、寻魂,晒美景、美食、身边典型……在不断发现二郎的特色和文化中,二郎居民正在变得更自信,向更美好的生活走去。 记者周双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