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巨变,互联网精神的现实启示

作者:刘石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9日,世界迎来互联网诞生50周年。半个世纪前人们不会想到,世界会如今天这般紧密相连。互联网诞生50年来,不断激发创新、驱动发展,把世界变成“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以联通共享、开放合作为内核的互联网精神,照耀着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

历史埋下了充满戏剧性的伏笔。1969年10月29日,随着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计算机首次连接起来,互联网前身、美国军方组建的“阿帕网”诞生。互联网就这样诞生于美苏冷战的割裂与对抗年代,却前所未有地推动了世界的联通与发展,在半个世纪的全球化进程中扮演了关键的技术角色。

50年来,互联网不断激发创新。一方面,互联网技术“自我更新”能力强,创新活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过去20年,全球专利申请量前30名的企业中,互联网相关领域企业占据八成;另一方面,互联网应用广泛、创新带动作用大——在“互联网 ”赋能之下,工业、农业、医疗、教育等产业,近年来都焕发出新的生机。

50年来,互联网不断驱动发展。20世纪末,以计算机、互联网为标志的数字革命带来巨大繁荣,美国经济、科技超级大国地位得以巩固;如今,以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据革命方兴未艾,互联网驱动作用从“波浪式”转向常态化,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强大而稳定的引擎。今年9月联合国发布的《数字经济报告》显示,全球数字经济总量已达到11.5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5%。

50年来,互联网不断造福人类。借助“无远弗届”的互联优势,网络拉近了人们的距离,改变了传统时空观,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信息化发展成果。除了“连接”,互联网还深刻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网络购物、共享出行、移动支付、远程教育等等,都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互联网应用的佼佼者,2018年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旗下平台“双十一”交易总额逾300亿美元,美国感恩节全周销售总额约242亿美元。几乎很难想象,没有网络,如今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网络的本质在于互联,信息的价值在于互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之下,互联网发展动能将更加强劲,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互联网的迭代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精准决策的智能时代。”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这也让互联网人不断发掘自身潜力,积聚信心与力量面向更加精彩、富有挑战的未来。”

50年的互联网故事不只讲述了技术更迭,也蕴藏着兴替之道。从当初的一个只有几台电脑的局域网,发展到现在深深嵌入人类社会架构方方面面、用户超过全球人口总数50%的超级网络,短短半个世纪,互联网技术广泛普及、迅猛发展并推动人类进步,正是源于它满足了人类本性中相互沟通、相互协作的需求,顺应了人类社会不断走向开放融合的必然趋势。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网络空间如同现实社会,问题与挑战尚存:信息技术滥用、网络空间军备竞赛、黑客攻击和网络监听等仍是互联网安全和秩序的主要威胁;国际网络空间治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网络数据安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等仍是互联网法治体系亟需完善的领域。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站在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互联网凝聚的人类智慧与精神内核为当下带来启示:封闭割裂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是倒退逆流,联通共享、开放合作才是繁荣与进步的原动力。人们相信,只要各国顺应时代潮流,勇担发展责任,共迎风险挑战,共同推进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将更具生机活力,互联网之光必将在人类共同家园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