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27:发生疫情的北京化工大学,为啥留不住人才?

  进入9月份,各个高校都在陆续开学。

  但是,谁也没有北京化工大学闹的动静大。

  入校的大学生感染了新冠疫情,成为北京疫情发布会的主角。

  那么,作为211行列中的北京化工大学,到底怎么样?为什么留不住人才呢?

  今天,高报专家库就和大家聊聊。

  

  我们先说说这所学校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化工人才短缺,急需一所专门的学校。

  1958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亲自审批,将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的化学系科部分合并组建北京化工学院,隶属原化学工业部领导。

  应该说,这所学校是含着金钥匙诞生的,在建国出去有着别人无可比拟的光环。在1960年10月,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8年,学校开始招收首届研究生 。1981年11月,成为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 1984年1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从开招研究生、授权研究生学位点、博士学位授权点,仅仅用8年的时间,足以能够说明这所学校有多牛,在曾经的北京城也是有一号的。

  然后,当进入21世纪后,这所学校却开始走了下坡路。

  

  1994年2月,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学校题写校名。 1996年4月,北京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为西校区。 同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这所学校原来隶属化工部,随着化工部的撤销,这所学校在1998年9月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我们也知道,教育部直属的学校太多了,经费预算也减少了。

  如今,北京化工大学在2021年吉林省理科最低分数仅仅为482分,这就足以说明这所学校在吉林省高考生心目中的地位。

  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留不住人才,北化材料学院这边培养了3位院士,但是最后都没有完全留在北化,没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2021年评选为院士的张立群教授已经在2022年8月末调往华南理工大学任校长,加上之前的陈建峰院士调往中国工程院任秘书长,杨万泰院士本人前往清华任教 ,这种只有院士离开,没有新院士补充进来的局面是危险的, 最终失去成长为全方位竞争力优势大学的可能。

  那么,北京化工大学为啥留不住人才呢,主要原因如下。

  

  1、国家预算较少。因为在教育部直属院校中,北京化工大学被边缘化,投入预算与其他高校相比,要少很多。

  2、优质生源少。北京有26所211高校,大家报考北京化工大学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里是北京,就业机会比较多,但是大家更向往的是北航、北理、清华、北大,所以归属感很差。比如说,本科生在考研究生的时候,大家更向往的是其他高校,而内心中真心留在本校的人员较少。

  3、校园比较偏。自2018年,北京化工大学启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涧路29号的本科校区后,北京化工大学形成了南口本科校区,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研究生校区,海淀区紫竹院路98号研究生院西校区的3校区格局。总的来说,布局比较合理,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首先,本科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涧路29号,这个还是有点偏远。周围唯一一个地铁口是昌平线终点站昌平西山口,距离校区有4公里,学校东门有几条公交车线,对于晚上需要回来的学生来说不太友好,太晚了就只能坐黑车了。学校周围是没有大型购物中心和配套场所的。距离最近的商业中心一个是南口镇(大约2.5公里),一个是昌平区中心(6~7公里)。学生的课外生活比较艰苦,不如其余分布在海淀区学院路的985211舒服,这一点比较难受。其次,学校虽然有固定的校车班线,题主毕业的时候是16元单程,从北校区-东校区。但是苦于班次太少,座位太少,经常抢不到,如果不能做到校车,就只能做地铁前往东校区,大约需要2小时。这也就意味着很多想对接科研的本科生,难以获得第一手的资源,虽然有的学院例如机电工程学院已经在北校区新建了泰瑞楼这样的高端实验室,但是由于老师们都集中在东区,很多实验室主力也在东区,短期内北区依然缺乏足够的科研支持和氛围,只能看做是纯粹的学习基地,严肃的讲就是一个大号的高中。

  4、北区存在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坐班老师太少,这些来北区上课的老师也仅仅是上课,上完课就走了,不会留在北校区,驻守北校区的只有一部分辅导员(北京化工大学的本科生辅导员大部分都是行政保研的学生,也就是说他们也是学生,还是在读研究生的学生),这意味着下了课很难找到老师讨论问题,很多时候需要自己找老师办事不够方便,很多人到了大三大四就会感觉到这种来来回回北-东校区的麻烦。

  

  但是,这所学校的学科实力还是很强的,特别是化工方面。比如说,在教育部第四轮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就是A。

  因为在化工类学校中,这所学校属于是最高学府,所以毕业还是不错的。根据资料显示,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3000亩,设有17个直属院系,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400余人,研究生8500余人(其中博士1300余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2200余人,学历留学生300余人;有教职工2700余人,中两院院士14人。

  【作者:每日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