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带上她的眼睛》进课本,重点划好了

  

  

  编者按:今天开学,假如你翻开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会发这样一篇课文:《带上她的眼睛》,作者:刘慈欣。

  是的没错!科幻不仅是推荐阅读篇目,也进教学大纲了,还是大刘首次获奖的小说!年前得知这个消息的我们无比激动,请武汉第四十九中学的语文老师晏晏趁着寒假连夜赶出了这份(伪)课堂教案。

  同学们,重点划好了,拿去不谢。之后还有大刘本人负责对答案哦(敲黑板

  《带上她的眼睛》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23课)

  课堂实录

  ▲ 来源:日清《魔女宅急便》CM

  上课了啊上课了啊,上课!起立!同学们好!

  通过昨天的预习,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科幻”的理解?

  生:科幻,就是有科学根据地瞎想!

  既然“有科学根据”就不能说是瞎想了哟~

  生:科幻是SF!就是用科学知识来幻想,科幻小说就是把这些幻想写出来。

  这位同学的答案相当全面了!你昨天一定没少查资料吧?

  生:不,我爹妈告诉我的。我妈高考的时候,作文题目就叫《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他说,那是第一次用科幻小说当高考作文。

  看来你父母和为师是同道中人啊!2015年,素有科幻界“诺贝尔”之称的雨果奖将最佳长篇小说奖颁给了《三体》,这是中国作家在世界科幻舞台上获得的最高荣誉。而刘慈欣第一次获的奖是1999年的中国科幻银河奖,作品就是短篇小说《带上她的眼睛》。

  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140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科幻小说。

  作者刘慈欣,他爱吃火锅,他想法挺多……

  

  老师有点儿过于激动了……有好几位同学频频点头,看来英雄所见略同,觉得小说想象力甚是丰富。

  诸位“英雄”,请看注解1,这篇小说入选课本的时候,作者刘慈欣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改写和删节。在原来的版本中,小说分为开端、草原、落日六号和透明地球四个部分,请将这些小标题标注在课文相应位置。谁能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生:一艘飞船在地底下出事了,只有一个地航员“小姑娘”活着,“我”用特殊装置帮她看世界。

  生:我要补充,飞船是在地层航行的时候出事的,不是地底下。

  生:还有,小姑娘只能够在封闭的环境里度过余生,我带着“眼睛”装置帮助她看世界,完成了她最后的心愿。

  ▲ 来源:Descender

  大家互相补充之后的内容概括已经比较全面了。这篇科幻小说讲述的是:“我”带着一副传感眼镜,代替一位因“落日六号”飞船事故被困地核无法返航的地航员“小姑娘”领略地面风景,并完成了她在信号中断前最后的心愿。

  科幻小说与传统小说一样,需要通过悬念展开情节。在这篇小说中,悬念围绕着文题中的哪个关键词展开?

  生(齐答):眼睛!

  谁的眼睛?

  生(齐答):小姑娘!

  “我”为什么要叫她“小姑娘”?

  生:她看着娇小。

  生:不对吧,她讲话也很像小姑娘,一说话就是“哦!”“呀!”“天啊!”“真美!”“真好!”“好吗?”哪个大人会这么说话啊,我跟我奶奶讲话都不这么哼哼唧唧了……

  “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丰富到不正常的程度”,我想你是要说这个意思吧。

  生:她还看小花小草什么的,看什么“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生:她还会哼德彪西的《月光》,像我们哼歌一样。

  你们哼歌一般是在什么时候?不会是在考试的时候吧?

  生:考试紧张死了,还敢哼歌?走路回家才哼歌,或者搓澡的时候。(全班大笑)

  想必那时你的心态是最放松的,陶渊明只有在隐居时才能写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样闲适的佳句嘛!小姑娘哼歌的时候放松吗?

  生:不仅不放松,还很危险。

  仅仅是危险?她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可以说得更具体一些吗?尽量用原文回答。

  生:是在“落日”系列地航的过程中,很无聊的,什么景色都看不到。要是像杨利伟他们那样的宇宙航行,还可以“看到无限的太空和壮丽的星群”。地航看到的只有“全息后视电视”的画面,有岩浆一类的地层物质,给人“难以想象的压抑感”。

  生:而且她身处绝境。别的地航员都死了,只有她一个人活着。“她是第一个到达地心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她的活动范围是“不到10立方米的闷热的控制舱”。

  ▲ 来源:Jettomero

  身处于绝境之中仍然平静而放松,是什么让她坚持到了最后呢?

  生:她有“眼睛”,可以通过“我”感受到地面上的自然景物,不会太无聊。比如“我”带她看了地面上的花花草草,还可以感觉到风啊溪水啊这些东西。那个传感眼镜有视觉也有触觉,就跟在地面上是一样的。

  生:她很敬业,就算只剩下一个人了还要坚守,换了我早就疯了……

  生:她热爱生命还有地球。

  生:她为了追求科学真理,死都不怕了。

  好的,根据同学们的答案,我们将小姑娘的精神品质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敬业精神;第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第三,对地球的热爱。

  刚才我们的问题和答案都是根据课文引申出来的,有理有据,合情合理。现在大家想一想,关于这篇科幻小说,有没有哪些地方是让你觉得不“合理”的?

  生:好像都挺合理……

  真的吗?小姑娘这个称呼就很“合理”吗?

  生:啊……我知道了老师!细思恐极啊!说不定她根本就不是小姑娘……

  何以见得?

  生:43段写了,说“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25段说“我”很长时间以后才想起来这件事,说不定那时候小姑娘都是老太婆了。

  ▲ 来源:Jettomero

  这位同学找到了文中的一个关键对应部分。在小说写作中,我们叫它“伏笔”,作用是为后面的情节提供暗示。前面有意提到这位女地航员的影像看上去“像刚毕业的小姑娘”,看到后面我们才知道她终其一生困在地心。

  还有同学找到了其他伏笔吗?

  生:第9段的“我怕封闭”已经在暗示她所处的环境了,还有“热得像地狱”也是说明地核区域的危险。

  在科幻小说中,伏笔有时确实让人“细思恐极”……

  生: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昨晚上预习的时候我看了原文,吓死我了!课文里没写那两个宇航员怎么死的,就只提了句因为事故去世了,原文里写得很清楚。有一个是疯了跑去开舱门自杀,还有一个指令长是严重烧伤后去世了。你们想啊,那个控制舱里除了小姑娘,说不定还有……

  生(齐):噫……

  这些问题确实不能细想,因为生命和大自然比起来实在太脆弱。这位同学给大家分享了原文中的一段,作为课文内容的补充,我也来给大家分享一段原文中的情节:

  小姑娘为每一朵小花都起了名字,担心“我”碰伤它们。她珍视生命中一切平凡的东西,让地球也变得透明起来。纵使青春和生命被永远地封闭在地球深处,她依旧能实现生命的永恒。

  ▲ 来源:Jettomero

  在这里,老师想和大家分享原文中的结尾部分:

  透明地球在以后的岁月中,我到过很多地方,每到一处,我都喜欢躺在那里的大地上。我曾经躺在海南岛的海滩上、阿拉斯加的冰雪上、俄罗斯的白桦林中、撒哈拉烫人的沙漠上……每到那个时刻,地球在我脑海中就变得透明了,在我下面六千多公里深处,在这巨大的水晶球中心,我看到了停泊在那里的“落日六号”地航飞船,感受到了从几千公里深的地球中心传出的她的心跳。我想象着金色的阳光和银色的月光透射到这个星球的中心,我听到了那里传出的她吟唱的《月光》,还听到她那轻柔的话音: “多美啊,这又是另一种音乐了……” 有一个想法安慰着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虽然我本人非常敬重刘慈欣,但是他在自己删改课文的过程中把这一段的描写全都砍掉,我是非常非常非常不赞成的!究竟为什么要把这么美的句子改成“在以后的岁月中,地球在我脑海中就变得透明了”?

  抱歉,老师实在忍不住吐槽……我们有的同学也曾利用假期出门旅游,去过海岛高山,看过冰雪草地。但很少有人想过,当这一切平凡都成了奢侈品,是否还能感受到生命的美?是否愿意牺牲生命中的美,来求得科学的真理,探寻永恒的奇迹?

  大家可以比较阅读课本146页推荐的《朝闻道》,在课下继续思考这一问题。

  ▲ 来源:Jettomero

  科幻小说的奇妙之处在于,它能让我们能看到科学的严谨与未来的奇迹,也能让我们看到真实的万物灵动与虚幻的孤独之美。

  科幻作家运用合理的想象,将不可能的宏观与微观世界描绘出来,从而带给每位同学一双“眼睛”。这大概是任何类型的作品所不能替代的,也是科幻小说永恒的魅力。

  大家还可以阅读名著导读中的《海底两万里》《基地》等小说,继续感受科幻之美。

  下课!

  

  教 学 后 记

  拿到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我是很激动的。这大概是选择从高中到初中支教过程中最令人兴奋的事了!

  这篇教学实录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它最大程度还原了课堂上的状态,也呈现了“05后”对待科幻的态度。他们的父母与我同龄,他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复杂多元,是时候好好地给他们讲一讲科幻了。

  我一直都盼着语文课本里能出现正式的科幻小说,在课堂上开宗明义正正经经地讲上一遭。它不是阿西莫夫的说明技巧,不是星新一的情节处理,也不是卡尔·萨根的电视片解说词,只是回归到科幻小说本身,关于科学,关于真理,关于人类的永恒追求、反思和那些阐述了无数遍的探索故事。这些在《带上她的眼睛》里都能提到,就算没法提到,作为引子让学生了解,也是好的。

  而教学过程中遭受到的最大质疑,莫过于对科幻小说本身的解读。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一套组合咔嚓嚓砍下来,好好的科幻小说会不会变得支离破碎?

  备课之后我更加肯定,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学生读一篇文章的首要任务是读懂,而能概括情节提炼中心,是读懂的基本要求。没有读懂,还怎么培养兴趣?

  至于还有人担心,科幻小说入选教材是糟蹋经典,或者认为科幻太“通俗”不适合当课文,这就更说不通了。世界名著里不乏从通俗转向经典的时间沉淀之作,而反复精读更是对经典作品的尊敬。

  再说,一旦纳入了全国统一教材的考试范畴,重视程度可想而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科幻作品阅读的微光也会由此一点点遍布宇宙,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成为一种涵盖科学素养与人文关怀的阅读习惯。

  不过我还是忍不住想问问大刘,如果把课后配套练习题拿出来做一做,你的得分能比学生们高吗?

  

  课 后 练 习

  (1)文题《带上她的眼睛》有何含义?为何用“带上”而不用“拿着”?

  (2)她沉默了,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但几秒钟后,她突然惊叫:“呀,花儿,有花啊!上次我来时没有的!”

  “似乎连呼吸都停止了”可否删去?为什么?

  (3)“很长时间后, 当我想起洗那些那次旅行时穿的衣服时, 在裤脚上发现了两三颗草籽。”

  这里的“草籽”有什么象征意义?

  (4)那里是地球的最深处,她是第一个到达地心的人。

  “第一个”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作用?

  (5)仿写句子:

  每到一处,我都喜欢躺在那里的大地上。我曾经躺在海南岛的海滩上、阿拉斯加的冰雪上、俄罗斯的白桦林中、撒哈拉烫人的沙漠上……

  每___________,我都喜欢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这是今天的语文作业

  在留言区作答,过几天,刘慈欣同学负责跟大家对答案

  不会做的在下面重读课文

  

  

  

  | 关键词 | #刘慈欣# #带上她的眼睛#

  | 责编 | 船长

  | 题图 | 音量

  | 作者 | 晏晏,中学语文老师,或称史莱姆老师,软体生物。边教书边码字,偶尔做演讲卖SF向安利。相信语文与科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立志将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次元转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