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乡愁》里到底藏着多少故事?

  余光中先生在深思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和评论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1947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入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转入厦门大学外文系 。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担任客座教授。1974年~1985年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先生在发表讲话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字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评论家,优秀翻译家。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评论集《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诗作《乡愁》《乡愁四韵》,以及散文《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

  余光中先生在写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一个背景离乡的中国人都很熟悉杜甫的这两句诗。对我个人而言,乡愁是一种家国情怀。家是个人的放大,国是家的放大。余光中他从事文学创作超过半个世纪,一生笔耕不辍,文学造诣极高。

  先生的眼睛始终炯炯有神

  1950年前往台湾,1972年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一首《乡愁》,20分钟的诗道尽了这20年来的悲欢离合。该诗情深意切,将对祖国统一的渴望、思乡之愁描写的淋漓尽致。这一首《乡愁》一经问世,就在全球华人界引发强烈共鸣。他认为,如果切断了文化的根脉,斩断了浓浓的乡愁,台湾将何以搏击太平洋的风浪,将何以安顿无数游子漂泊的灵魂?他用一首《乡愁》生动的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具有深厚的使命感和民族感。余光中这种坚守的背后,是拳拳的赤子之心和浓浓的家国情怀。

  余光中和他的《乡愁》

  诗中的“母亲”“新娘”“大陆”就是这首小诗的典型意象,从亲情到爱情,再到家国情怀,都和乡愁有着深厚的关系。从1945年以后台湾就被国民党当局统治,余先生1950年奔赴台湾,而与他的真正的家乡之间,却始终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余先生作为一个中国人,血液里一直流淌着华夏民族的血液。余先生多年深居台湾,最大的梦想是两岸统一,让无数游子回到祖国怀抱,他的这种想法也贯穿着他创作的一生。小诗虽短,但是诗中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诗人对国家统一、亲人团聚的迫切愿望。

  他白发苍苍,仿佛藏着人世间的智慧

  有人称他是“微笑天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总是让大家很快乐。他面目慈祥,活像天使,脸上总是带着幸福的微笑,十分和蔼可亲。他头发雪白,仿佛藏有这人世间的智慧。有一段时间,他在大山里任教。因为那里是山区,所以青山绿水,有许多野生动物。有一次,他正在上课时,一只猴子跑进了教室。当时男生吓得心惊肉跳,女生吓得差点昏倒。可他却一点都不害怕,指着猴子说:“大胆泼猴,竟敢撒野!”教室里传来一阵哈哈大笑,气氛轻松了不少。余先生用他深厚的学问和幽默的处世风格为他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余光中和他的夫人范我存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先生在台湾溘然长逝,享年89岁。一代大师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是将来,青年人都应该接续奋斗,担当使命,踵武前贤,自强不息!

  他始终那么有精气神

  余光中先生已经离开四年了,这个多情又满腹才华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和评论家却永远留在世人心中。那一首《乡愁》是一代人的记忆,不只在个人层面,也在国家层面。我们始终相信,台湾和大陆始终是血脉相连的,台湾一定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也许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但我余光中都是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