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党委书记同日在《中国教育报》发文谈意识形态

  求是网1月24日的那“一触”,引来贺卫方及若干大V群起“炮轰”。一贯宣扬“言论自由”的贺卫方们觉得自己深受“迫害”,“老练”地抄起“文革”的帽子扣向对方。29日教育部长袁贵仁的发言,更是像顺势点燃了“二踢脚”体内的引线一样,让大V们已在空中的那颗心雷“炸”得更高。春节还没到,“年味儿”似乎就已经很足了。

  继北大官网发文表示“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后,2月3日,《中国教育报》刊出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党委书记的文章,内容均为谈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把培养青年价值观比作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则展望道,90后大学生成为学生主体,新世纪出生的青年学生也将很快进入大学校园,他们个性特征更加鲜明,视野更加开阔,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明显加强。面对这些新特征和新趋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两人都对高校宣传工作有坚定态度,“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以下为朱善璐文章。陈旭文章见下一页。

  《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扎实抓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善璐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做出的一项重要部署。《意见》的下发,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和高等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了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意见》深入阐述了为什么要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怎样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怎样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等重要问题,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总纲,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朱善璐(资料图)

  一、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指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现在,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两个巩固”,深刻揭示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方向。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不懈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师生,认真抓好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教育,中国梦宣传教育,筑牢广大师生成长进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教育。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是把全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强大精神力量。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职责,深入细致地做好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从党内和党员干部抓起,把树立信仰、坚定信仰、践行信仰作为解决党员思想作风问题的总开关、总闸门,净化党员思想和心灵,纯洁党的组织,为全校师生员工做出表率。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党课为主渠道,以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第二课堂”,广泛深入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发挥马克思主义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为党和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宣传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才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赢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党在现阶段的现实纲领而奋斗。当前,我们加强思想理论学习,最重要、最主要的就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学习要抓重点,着力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有八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等精神。要从学校和院系理论中心组学习抓起,以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制度保障,充分运用自学、集体学习、辅导报告、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结合高等教育工作深入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工作开局之际提出“中国梦”,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用一个响亮的口号集中表达出来,高度概括了建党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一百周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深刻回答了“我们从哪里来、怎样走过来,我们向何处去、怎样继续走下去”的根本问题,具有凝魂聚气、催人奋进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大学梦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使命自觉、创建自信、差距自省、奋斗自强意识,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筑梦人,进一步凝聚广大师生的理想共识和奋斗力量。

  二、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践载体和途径

  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社会、人生的总看法,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总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华优秀美德,加强道德教育和实践,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和凝练。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汲取古今中外的有益文明成果,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主题鲜明、内涵深刻,简练生动、通俗易懂。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教育引导师生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3个层面、24个字的基本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深入把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牢牢把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途径,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

  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对新时期国家、社会、公民应当遵循的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全面概括,为当前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确立了根本依据。要扭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德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反对“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轻德”的倾向,促进学校资源和激励机制向育人聚焦、向德育发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奖惩机制,促进青年学生于实处用力、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充分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和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第二课堂”两个载体,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高度重视教师的言行对青年学生的示范熏陶作用,加强师德、学风建设,以良好的师德影响和带动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推进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体系。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世界一流大学不仅体现在教学、科研水平一流,更体现在文化一流、校风一流、精神内涵一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先进的精神旗帜,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加快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紧密结合起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育人之本、兴校之基、办学之魂,成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深厚文化内涵和鲜明发展特色。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把思想文化、作风、管理、制度等软实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重要作用,对内坚持先进文化的引领,着力弘扬高尚进取的大学精神,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凝聚起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对外积极主动地做好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提升学校形象和声誉,争取社会理解和支持,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

  三、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牢牢把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责任和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高校是意识形态生产和交汇的重要阵地,在全社会有很强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只有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才能进一步增强党在高知识群体中的凝聚力、号召力,才能赢得青年、赢得未来。《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论述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通过学习贯彻《意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确保学校思想稳定和政治稳定。

  切实增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能力。意识形态工作是理论性、政治性都很强的工作,中央一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高校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必须切实肩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旗帜鲜明地抓,理直气壮地管,不断提高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扩大党在高知识群体中的影响力。高校领导干部和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深入学习研究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理论,认真研究意识形态领域的热点问题,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坚决批判、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帮助师生员工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不为表面现象和个别言辞所迷惑,清醒地看到这些错误思想的本质和危害性。

  妥善区分意识形态领域不同性质的问题。对学术理论问题,要提倡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和公平、公正、平等、平和的争鸣和讨论;对思想认识问题,主要用摆事实、讲道理等正面教育方法;对政治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把握好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这个重要原则,严肃处理公开攻击党的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歪曲党史国史、造谣生事的言行,着眼于团结和争取大多数,有理有节地开展舆论斗争;对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加强防范,决不掉以轻心、听之任之。

  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网络和移动网络为载体的新兴媒体日益成为思想、信息和社会舆论的主要集散地,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形态都发生深刻变化,一幅“人人都是通讯社”、“人人都是麦克风”的社会图景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高校思想活跃,师生有着很强的话语能力,社会化媒体的影响就更大。这迫切要求我们通过理念、手段和基层工作创新,有效应对新挑战,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高校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要经常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加强对师生思想动态的信息掌握和分析,建立一套完整的舆情收集、整理、分析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加强国家观和民族团结教育,依法加强对境外资金和非政府组织资助的监管。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完善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建立形势报告会和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一会一报制,不给各种错误观点在校园传播提供渠道。完善意识形态领域重点对象工作制度。把意识形态工作结合其他实际工作一道去做,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在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中凝聚和教育师生。

  在团结凝聚广大师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的进程中,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肩负着高举旗帜、凝魂聚气的崇高使命,我们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教育报》2015年2月3日第2版

  (翻页为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文章)

  《准确把握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陈旭

  近期,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做好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全面部署。《意见》中提出的五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遵循,需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全面落实。

  

  陈旭(资料图)

  一、把握党性原则、强化责任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讲党性。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当今世界深刻变化,当代中国深刻变革。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多变的态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高校党委要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提高领导水平,增强驾驭能力,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从党的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意义。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为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应该看到,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还有不少不适应的地方,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亟需加强和改进。我们要认真按照《意见》提出的各项要求部署,以高度的党性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重大原则和是非问题上始终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增强责任担当,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校是积极推动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基地,也是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我们应清醒认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切实承担起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更好地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在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意识形态领域暴露的问题要做到“敢抓敢管、善抓善管、常抓常管”,确保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

  深化思想理论建设,增强对全局问题、复杂问题的驾驭能力。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各类错误思潮观点此起彼伏,如果没有科学理论的武装,就难以保持头脑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定力。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师生员工,深入、系统地回答师生关切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引导师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高校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学,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对复杂思想理论问题的驾驭能力。

  二、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高校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对于高校来说,人才培养工作就是中心,就是大局。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紧密围绕这个中心,服务好这个大局,突出信念引领和价值塑造作用,确保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突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引领作用。方向问题和质量问题始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根本问题。青年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校必须始终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摆在首要位置,牢牢把握住正确的育人方向。要持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塑造的核心内容有机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努力实现科学理论从“入眼入耳”到“入脑入心”。夯实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根基,丰富创新工作载体,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整合创意、创新、创业工作,深化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引导,为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实现多样化发展,踊跃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提供更有效平台。

  突出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主导作用。教师既是学生的学问之师,更是品行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事业和人生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强调,做好老师要“四有”: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树立“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责任”意识,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示范者,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努力做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有效方式,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着力提升广大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加强师德的考核、监督和奖惩,将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保证高校校园始终成为风清气正的精神高地。

  突出文化育人春风化雨的重要作用。由于产生、发展的时代背景不同以及办学目标、地理环境等差异,每一所高校都具有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大学文化是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的精神财富,高度凝聚大学使命,深刻反映大学特质,启迪和陶冶了一代代莘莘学子,是高校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宝贵资源。要积极探索大学精神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机契合点,多渠道、常态化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强化校训校风传播,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宣传新时期优秀校友、师生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品质,与时俱进传承和发展大学精神文化。不断完善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广大师生在充分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三、坚持标本兼治、重在建设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特征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打赢当前的“遭遇战”,下力气解决眼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要着眼长远发展,加强日常建设,推进依法依规管理,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赢得“阵地战”的最终胜利。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要高度重视在高校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大意义,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给予重点考虑和优先保障,切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成为哲学社会优势学科,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高校真正建设成为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要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和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引导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全过程;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促进基础学科和基础研究的发展,确保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既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又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落实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各项任务,建设好、管理好宣传思想阵地是基础,也是关键。校园传统媒体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特点,积极推进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形成立体化交叉覆盖的全媒体阵地,更好发挥“合唱团”作用。要按照“短、实、新、活”的要求,切实改进高校新闻工作的文风,多报道一线师生学习、工作的生动实践,多报道基层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以真实、生动的文字打动读者,唤起共鸣。面对互联网逐渐成为师生获取信息主渠道的事实,切实把网络舆论引导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完善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和舆情分析研判应对机制,积极探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重点打造一批网络名师名编、名站名栏、名篇名作,牢牢掌握网络文化育人主动权、网上舆论引导话语权和网络管理主导权。

  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依法依规管理。成熟有效的制度是治本之策,能管长远、管根本。不断完善宣传思想工作的各项制度,将其纳入依法治校的总体部署和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的总体进程之中,更好发挥制度的规范约束和促进习惯养成作用。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管理,严格执行教师教学考核、教材使用、教学过程督导制度,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加强和改进哲学社会科学讲座、论坛、研讨会等的管理,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督”的原则,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渗透到师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渗透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之中,完善师生行为守则和评价标准,做到师生“日用而不觉”。

  四、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墨守成规,只能裹足不前;唯有创新,才能始终走在前列,牢牢把握住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权。要切实加强对工作对象特征和需求的准确把握,始终遵循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在规律,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准确把握新时期师生的思想状况。当前高校教师来源构成日趋多样,具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教师比例明显增加,教师群体面临的发展竞争压力和现实生活压力明显加大,思想的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特征有所增强。90后大学生成为学生主体,新世纪出生的青年学生也将很快进入大学校园,作为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个性特征更加鲜明,视野更加开阔,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明显加强;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获取信息能力显著提升,网络中的各种舆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大数据研究和大规模在线教育“慕课”的快速兴起,颠覆了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着全球教育格局,也必然对师生思想行为带来深刻影响。面对这些新特征和新趋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方案设计、措施应对上做到有的放矢。要通过多种途径,及时了解师生最新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心声,并想法设法及时回应他们心中的疑问困惑。

  积极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的理论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理念创新是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先导,要始终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勇于打破陈旧观念束缚和传统思维定式,把思想理念从不适应时代要求、不利于工作发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手段创新是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主要内容,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原则,努力探索更加有效的工作途径、渠道、载体、平台,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和思想舆论的制高点。宣传思想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基层工作创新是宣传思想工作保持旺盛活力之源,要着力培养一支熟悉基层、勤于奉献、敢于创新的骨干队伍,建好一批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基础平台和阵地,建立一套推动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发展创新的有效机制。  

  切实将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宣传思想工作不能脱离开实际问题而单独存在,要通过具体问题的实践载体,将思想层面的教育引导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脱离实际的、空洞的宣传思想工作,不仅无效,而且可能产生逆反效果。当前高校综合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师生群体面对的竞争发展压力日趋加大,校园之中的利益冲突、矛盾纠纷呈易发多发趋势。要正视师生群体思想问题背后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维护师生正当权益,完善师生利益诉求表达和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师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及时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切实推动和谐校园建设,营造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奋发向上的校园氛围。

  五、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内容广泛、涉及部门多,对政策性、理论性、时效性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工作投入,调动各方力量、密切协同配合,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格局、大格局,形成推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强大合力。

  完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书记、校长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成立学校层面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听取汇报、部署工作、加强联动。要强化二级单位党委在宣传思想工作上承担的重要责任,更好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积极推进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党的组织建设优势转化为网上的舆论优势,使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基层组织在网络新媒体上有阵地、有组织、有声音。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群众思想困惑的问题要有组织地通过党员自媒体传播的方式进行正面宣传。加强高校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建设。及时修订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法制保障。

  配齐建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一支忠于职守、业务精湛的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是做好工作的关键保障。统筹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宣传思想工作骨干队伍建设,加强系统性培训,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选好配强高校宣传思想部门干部,加强政治关心,强化业务培养,让他们有尊严、有自信、有底气、有本事。汇聚形成宣传思想工作的强大合力。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融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的大局,主动加强与上级党委、主管部门、社会媒体的联动,获得更多指导和资源支持。完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经费支持政策和保障制度,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部门和阵地建设。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与信息化建设一同部署、一体推进,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宣传思想工作扩大覆盖面,提高实效性,增强感召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学校党政职能部门、各院系、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宣传思想工作人人有责”意识,结合自身工作协同推进、抓好落实,共同推动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形成“宣传大家、大家宣传”的良好局面。

  《中国教育报》2015年2月3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