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以后一定没有出路吗?不要把大专当做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

  我叫林莫,19岁,和我女朋友一样,也是个大专生。

  我成功的骗了除我妈我爸以外的所有人,我告诉他们我是本科,其实我在本科院校读专科。之所以这么说,是我一定要专升本。我担心以后找不到工作,毕竟学历就暂时放在这里。

  现在很努力,大一就考了四级。刚来这个学校的时候,很多同学发誓要自己怎么样怎么样。但到现在为止,一年过去了,还每天出现在图书馆的人,只有我了。一年了,我还在坚持着早起,和我们宿舍格格不入,为此,还被他们感到讨厌。

  他们说:学历低没关系,我们以后有能力就行了。

  我觉得,不管在哪里,一定要坚定自己要什么。我不知道我的想法对于这个时代是对的还是错的,但眼下,我确实在努力做好自己。

  大专生,以后出去工作,真的没有出路吗?

  林莫是我的一个小亲戚的男朋友,他们都在北京读大专。两个外地年轻人,非常想以后留京发展,但内心却有一种浓厚的忧虑感和自卑感。北京那么多985、211高校学生,他们作为一个大专生,就算是“北漂”,估计也是最底层的“北漂”。

  我和他沟通了一下,但我事先声明,世界上没有一个“灵丹妙药”可以一定保证自己成功。我所有的建议,最多只能提高成功率,而且是要在有行动的基础上。

  同时,这应该是互相交流和探讨,于是,我们围绕着“大专生,以后出去工作,真的没有出路吗?”,进行了3个分话题的沟通:

  话题一:你们大专生现在对自己是什么看法?话题二:职场上的各方,是如何看待你们大专生的?话题三:换位思考、以终为始,我们大专生应该怎么行动?以后做好一个职场人。

  话题一:你们现在对自己是什么看法

  我没有学历,但我还是有能力的,也是一条路,对吗?

  很多人在找工作面试为了争取机会,会经常这么说:“我没有学历,但我有能力”。仿佛已然成为真理,好象自己没有学历就一定会有能力!其实这句话本身没有绝对错误。

  但从概念和内涵的角度出发,学历和能力谁重要是难以衡量的,难以比较的。

  学历的含义在我们的思维意识中很清楚:是专科还是本科,是硕士还是博士,是985还是211。然而,谈到能力,往往都是空洞的、模糊的、概括性的话语,很难给它下一个具体、清晰的定义,它既包括学习能力、也包括工作需要的各种能力(专业技术、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等)。

  我和林莫说:学历,我很好判断。可是对于你的能力,如果我没有和你工作过3个月以上,我不能对你的能力下判断,这是其一。

  其二、在职场上,能力是由别人下定义的,并不是你自己下定义的,能力是有场景和背景的。因为职场是一个讲究个人价值输出为基本的场景。如果你的能力对上级、对公司没有实际贡献,从他们的角度,你的这项能力基本等于零。

  林莫现在还是个在校大专生,所以我们聊起了一些典型的大专生自我认知,一般持“我没有学历,但我很有能力”论的大专生通常有3种:

  盲目类比者平时不重视学习的人,喜欢以李首富或比尔.盖茨为榜样,李首富不也是小学毕业吗?照样成为首富,这是一种刻舟求剑式的看法,用静止的眼光看待正在发展变化的事物。李首富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你们所处的年代和我们不同,如果没有知识而盲目去创业会碰的头破血流,而有知识的人小小付出都会有回报。”而比尔盖茨读的是哈佛大学,爸妈是大律师,是医生,家境富裕。

  梦想主义者我们看电影看书都喜欢看小人物逆袭的奋斗史,例如:一个出身寒门无名小卒进了某个公司后,得到老板赏识,提拔中意他并把女儿许配给他。

  就算现实生活能碰到也是中彩票的概率,一个现代企业管理是非常复杂的一门学问,惠普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说过:“一个连学习都学不好的人如何叫我相信是个有“能力”的人,我们的用人政策是从高学历的人当中挑选能力最强的那一个”。

  一部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有的学生在学生会,社团很能混得开,也是学校的风云人物,认为出到社会也会获得相应位置,以为领导能力就是组织人喝喝酒联络感情,说话一本正经用大人的口吻,营造人格魅力、亲和力、服众力,但往往会自我误导。

  归根结底,学历是显性的,能力是隐性的。有些能力需要在工作中通过时间来自我发现和历练,有些能力则是天生的,根本没有办法弥补。但是,通过主观努力、刻苦学习来提高学历则是可以实现的。

  欣慰的是,在图书馆,在教室里,还有一部分像林莫一样的大专生在学校的时候做到奋起直追,他们努力和一群“现在很快乐”的学生区分出来,他们想一直坚持学习下去,考上本科。或者努力地靠专业资格证书,为自己的职业起步打下基础。

  谈完了这个话题,我对林莫总结了关于大专生“学历与能力”的问题:

  归根结底,只要你能够把大专经历看成是一个起点,而不是一个终点,那么你就会自然而然认知这个问题。

  所以,我们第二个话题是:把大专经历看成一个起点,那么未来会遇见的“他们”对我们大专生是什么看法?

  话题二:未来的他们对你们是什么看法

  换位思考,以终为始,职场多角度对于学历、能力的现实看法

  当我们大专生进入职场,就像一个演员登上了一个舞台。在舞台上,有很多盏聚光灯,它们都会集中照着我们一个人。如果我们没有经验,是一个新演员,就会被这些聚光灯弄花了眼镜,眼前一片白光,什么也看不见,会慌张。

  所以,我们要换位思考,1个角度1个角度分析,主要从3个角度:HR的角度、领导的角度、公司的角度

  1、从HR的角度:学历是去大公司、好公司的敲门砖

  故宫今年在招募新员工时,规定报名者需要有名牌大学硕士以上的学历,最终报名的4万人只有1.7万人参加了考试;华为招聘的8位2019届博士生年薪最低89.6万元,最高201万元。

  大公司大平台学历一定是门槛,有的大公司只接受第一学历211、985的毕业生,有的外资大公司只要中国前几位大学的毕业生。如果你在学历上没有达标,你根本没有施展能力的机会。国内还有一些大公司特别重视第一学历、学的什么专业,不符合要求的应聘者一概排斥在外。

  学历是一块敲门砖,代表着你有没有机会。

  2、从上级的角度:使用你的人,在意的是好不好用,看重能力。

  任何一个公司雇佣人员的最终目的都是盈利和创造价值,如果没有能力即使有再好的学历,也仍然无法在公司立足。

  我朋友的孩子毕业于国内名校进入了一家大公司,并晋升到分公司下面的经理岗位,应该说混得风生水起。但是到了分公司中层的位置以后,能力不足的问题就体现出来,同时连累了上级的业绩,上级极为不满,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最终降为副经理。本人又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只好辞职走人。

  能力是一把锤子,对使用他的人来说,简单好用,代表着你有没有发展。

  3、从公司的角度:平衡你的学历和能力,既要好用,又要美观

  好的公司,一般都是大公司,比如外企、上市公司。当我们去看一些上市公司关于自己人力资源的信息和资料时,我们会发现这种现象:

  上市公司一般都很重视团队成员的学历,研究生、名牌大学本科生一分到单位一般就是部门领导的重点培养对象,而大专生80%就分去当“杂役”,并且工资上也是有体现差异。

  同时,这类公司用一些管理制度来保证员工能力的长期发挥,比如有管理线的晋升制度、有技术线的晋升制度。阿里巴巴就有技术序列的P制度,从专家—高级专家—资深专家—研究员等等,就像金字塔一样,逐级晋升。其主要设计原理,是保证员工的能力不至于被管理制度所限制,也不至于被初始学历所限制。

  学历+能力,从公司角度看你,这代表着职业上限和天花板。

  通过这个话题的讨论,我和林莫达成了以下的共识:

  1、学历是个敲门砖,重点是弥补短板,不要失去机会,至少能够登门槛。

  2、能力是个铁榔头,我们在职场上生存,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坚固、更轻巧、更实用,这样,才能得到上级和公司的认可,这代表着发展。

  3、最后,我们大专生现在应该怎么办,怎么行动?应围绕着上面2个共识,做出一套行动方案,从现在开始行动。

  话题三: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

  弥补学历短板、增强能力基础、注重社会实践

  一、本科学历是社会共识的一个重要门槛,努力达成

  从经济学的角度思考,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肯定会用一种经济性、工具化的过滤程序。本科文凭往往是好企业、好岗位的敲门砖。企业不是慈善机构,有自由选择的权力,既然法律没有任何规定,仅从道德上去苛求企业别“只看学历不看能力”,并无现实意义。所以,我们要接受这个事实,如果有可能,尽量专升本。

  林莫其实原来就有这种觉悟,所以一进学校,就努力学习,争取在校期间就专升本。

  当然,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网友已经在工作了,那么也有成人提升学历的途径:自考、成考、网教和电大,这四种方式都是国家承认、学信网可查的,都是可以用来找工作、升职加薪的,具体看你自己适合哪种了。

  自考:一年2次报考机会,难度最大,需要通过十几科的考试才能申请毕业,适合学习基础好且有充足时间复习备考的人成考:一年1次报考机会,持续时间较长,10月下旬参加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达到院校分数线之后,次年3月份录取入学,入学后往后推2.5年毕业,从报考到毕业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适合不着急用学历的人。网教:一年2次报考机会,院校是985、211知名大学,网上学习,时间自主安排,考试简单且有协助,容易通过。适合上班族。电大:一年2次报考机会,学制2.5年,免试入学,视频学习,随时随处可学,考前下发参考资料,本人配合考点参考,认真对待,通过考试不难,而且学费便宜,适合上班族及对学校名气要求不高的人。二、将自己的大专经历看成是职场的起点,提高能力基础和职业习惯

  奥美互动全球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在《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三大阶段》中说道:

  职业生涯由三个主要阶段组成,分别持续大约15年时间。第一个阶段是强势开局的时候。你在职业上的努力必须重于为前方的漫长道路挖掘和装备自己。你的学习曲线要比职位更加重要。在这一阶段,要为职业生涯打好基础并建立起良好的早期习惯。

  他同时提出了职场燃料的概念,成功的可持续职业生涯是靠职场燃料推动的。聪明的职场策略应该是,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积累职场燃料并不断更新,同时精明地消费它们。

  职场燃料具体有三种:

  可迁移技能:可迁移技能是你在职业生涯中获取并拥有的各种基本能力。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服式沟通技巧、完成任务的能力、帮助和求助的能力等等。有意义的经验:有意义的经验结合起来可以让你在职业生涯中既成为复合型人才,又很稳健。在不同的环节中尝试不同的事情、试验不同的做事方法,这样能创造出更强的决策技能。持久的关系:持久的关系可能是最有效、最耐用的一种职场燃料了,包括了职业生涯中与你相关的品牌和人。它们共同组成了你的职业生态系统。根据林莫和我的沟通,他确定了以下4项作为自己的具体行动目标,争取得到4个职场早期“燃料”:

  1、学历证书:在日常学校生活中,以学习作为自己的主要的行动。目标具体化,本校毕业第一时间专升本,行为结构化,将考试目标分解,按时间线进行安排。

  2、专业证书:根据林莫的专业以及个人未来的职业想法,教师资格证的考取,将作为林莫在校学习的副目标。同时通过教师资格证的考取过程,对职场上的专业能力有初步的认知。

  3、沟通能力:林莫决定参加学校的一个辩论社。看上去辩论社是一种互相针对的对话。实际上,我对林莫说:这是一种很高级的沟通能力,通过辩论技巧的学习和练习,你会熟悉语言的内在逻辑。而逻辑是沟通的基础。

  4、情商能力:尽量不进行无意义的社交活动,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意义的社交活动。比如利用这次和女朋友一起和我吃饭的机会,探讨几个话题。这是一种“有意义的经验”和未来可能的“持久关系”。

  三、注重社会实践、对职业宽度进行了解,最终细分自己的职业领域

  在最后,我和林莫聊起了今年的职场红人李佳琦。

  他原本是一个普通高校本科生,职场初期很平常,是一个普通商场的化妆品导购。但是,他细分了自己的职业领域,聚焦卖口红。几年工作,形成了这个细分领域极强的实际能力和专业能力。转战互联网后,18 年双 11,李佳琦跟马云 PK 直播卖口红,5 分钟卖出 15000 支,秒杀马云的同时,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鉴于林莫现在并没有实际参加工作,所以,他决定:在假期里,多参加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首先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宽度进行了解。最终,在踏入职场的那一刻开始,他会聚焦于合适自己的细分领域进行突破。

  结语

  大专生,以后真的没有出路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认知学历和能力的关系:

  学历是一个敲门砖,决定自己的职场开场机会。

  能力是一个铁榔头,决定自己以后的职场发展续航能力。

  学历+能力,就是实力。决定自己的职场上限和天花板。

  所有的准备工作,我们需要在职场初期就准备好自己的一些职场燃料。比如学历证书、资格证书、有意义的经验、可迁移的能力、持久的关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