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互联网大厂宣布裁员,应届大学生感叹生不逢时,就业太难了!

  近来,以大学毕业生为主要构成的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2022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达到1076万人,解决青年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民生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

  

  很多大学生都期望找一份钱多事少的工作,但现实是九九六,还天天加班,再加上考研、考公难度太大,让大学生就业之路越发坎坷。

  在权衡利弊之下,很多互联网大厂就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青睐,比如企鹅、阿里等等,这些大厂每年都会招收大批的应届生去补充“新鲜血液”。

  

  又一互联网大厂宣布裁员,应届大学生感叹生不逢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本科学历已经无法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很多大厂对员工的学历要求一提再提,甚至研究生学历才满足其基本的要求。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这些大厂有着更多的话语权,经常会通过裁员的手段,去优化公司用人结构和节省开支。

  

  比如小米在前几日宣布,年底要大规模裁员。尤其互联网部的减员比例高达40%左右,部分效益低的部门,裁员比例更多。不过应届的学生也可以获得一份不菲的补偿,小米为裁员的员工实行“N+2”补偿,可以说是个好老板了。

  虽说对很多大学生来讲,裁员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大不了就换下一家,但对于那些30岁以上的人来讲是“中年职业危机”,而应届生能做的便是有规划的向前迈进,争取避开裁员危机。

  

  为什么互联网大厂纷纷裁员?真相是什么?维持现状都不行吗?

  为了提高自己的生产率和高收益,除了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就是要通过降低成本或者裁员的手段,才能保持企业的强盛,想到这一点,大厂裁员就是一种自然的现象了。下面是小编总结的四点原因:

  第一、裁员最直接的原因是大环境下很多企业经济都不景气,资金链受到了重创,著名的边际收益递减定律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对于企业来说,在达到一个最佳产能的水平后,通过添加额外的生产要素,不仅不能进一步提升收益,反而会导致收益的递减。

  

  第二、互联网大厂裁员不光是外部整体环境不景气,还有内部的因素,互联网厂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虽然会在一定时期给企业带来更多资源。但盲目的生产扩大导致供给出现问题,没有足够的需求。公司为了不亏钱,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裁员。

  第三、2021年是互联网反垄断的年份,监管部门整治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决心和力度十分大。互联网领域作为现在社会发展的重点行业,受到了重点关注,很多大厂纷纷被罚款,数额高达上亿。

  

  当然疫情也占一部分原因,互联网各个企业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所以决定在疫情爆发期间收益不太好的部门和不关紧要的部门直接被裁掉,弃车保帅。

  第四、要归咎在个别领导人身上,在企业的发展中,如果领导离职或者这个业务没有发展起来,这个业务就会直接被砍掉,而且团队也会被砍掉。因为在企业里很注重团队的协作,互联网公司是一个讲效率的地方,不会给太多的试错机会。

  

  应届大学生该如何去更好面对糟糕的就业环境?实现个人价值

  大城市的就业资源和机会更多一些,但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也很大。大学生要想在大城市扎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现在就业岗位良莠不齐,大学生想要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并不容易,所以大学生要端正心态,积累每一次的工作经验。

  面对裁员也不要太过担忧,因为大学生的年龄还小,有足够的试错时间。而且在大厂工作过的履历何尝不是一种光环,去其他稍差的企业应聘绰绰有余。

  

  如果大学生要想在就业市场中占据先机,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在校期间要让自己的专业知识过硬,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长远的眼观,这样才会有理由让用人单位选择你。到了工作单位后也不要忘记学习,活到老学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

  在现代信息更新如此快速的时代,如果不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的让自己学习充电,就会被时代淘汰。其次还要具备人情世故的能力,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职场当中,具有属于自己的人格魅力。

  

  互动话题:面对残酷的就业环境,你对大学生有哪些更好的意见和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