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哲学社会科学2022精研耕耘结硕果 2023继往开来谱新篇

  南开哲学社会科学2022精研耕耘结硕果 2023继往开来谱新篇 来源: 南开大学新闻网发稿时间:2023-01-01 20:05   南开新闻网讯  2022是梦想连接实现的一年,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一年,也是哲学社会科学赓续南开精神的一年。

  坚持党委领导 哲学社会科学重镇地位不断彰显

  南开文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支撑百年南开发展的“半壁江山”与“核心引擎”。学校党委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

  2022年,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全校各学院、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部署要求,结合贯彻落实总书记来校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谋振兴、抓落实、求突破,在奋力谱写“六个新篇章”进程中推动南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022年暑期工作会议,学校围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等主题进行重点研讨

  这一年,马克思主义在全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宣传阐释不断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新型智库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南开文科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强化理论武装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更加巩固

  2022年,学校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取得了重要成果。

  《光明日报》2022年11月15日刊发杨庆山书记、陈雨露校长署名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南开力量》,提出以锚定目标、不懈奋斗的实际行动,彰显担当作为,贡献南开力量;《求是》杂志刊发王伟光教授理论文章《勇于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逄锦聚教授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与话语体系构建丛书》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济学经典著作摘编》的编写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团队目前已出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奋斗与创新:新中国经济理论与实践7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等著作和教材,形成覆盖本硕博三个阶段的完整课程体系;《光明日报》理论版发布年度百篇热门文章,王新生教授、逄锦聚教授、刘凤义教授入选。

  

  成立南开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中心

  这一年,学校坚持把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持续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性、理论性、体系性研究。南开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教育部认定;学校牵头,协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8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与体系构建研究》获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公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期刊承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高校思政课教材建设”高端学术研讨会;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主办“学习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加快中国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高峰论坛,2000余人参会;法学院举办“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展开”理论研讨会。

  强化提质增效 “文科振兴”计划取得新进展

  2022年,学校结合“双一流”建设部署“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打造“文科振兴”新格局,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原则统筹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发展,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更加健全,社会科学总论进入ESI前1%。经济行为与政策模拟实验室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业建设再添新章,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取得重大突破,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旅游管理学科建设成绩突出。学校发布面向2035“Ⅰ号工程”,吸引汇聚1000名左右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培育产出100项左右国家级重大成果,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南开力量。

  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7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7项(位居全国第六);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转重点项目1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4项(位居全国第二);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及青年项目共43项(位全国高校第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8项,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中申报期)文科单位获立24项,其中面上项目9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5项,另有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获批立项。

  强化有组织科研 加强原创性成果建设

  这一年,学校做强有组织科研,强化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赋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以文科发展基金为抓手,为社科发展夯实基础。本年度,文科发展基金拨付1000万,立项科学研究类项目71项,包括重点项目10项,一般项目20项,青年项目41项,12项科学研究类项目顺利结项,产出优质论文52篇,资助资政报告47篇。

  

  《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文献丛刊》第一部分出版

  

  王伟光教授编著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论》正式出版

  

  2022年1月 《为有荷花唤我来——叶嘉莹在南开》出版

  

  《严修纪念文集》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王伟光教授编著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论》正式出版,该书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一项最新成果,曾获得中央领导的重视与肯定;《新时代政治思维方式研究系列丛书》八卷书稿已经全部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向党的二十大的重要理论献礼;《为有荷花唤我来——叶嘉莹在南开》一书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面向国内外发行;《中华曲艺如何再创时代新经典》获评第六届“啄木鸟杯”年度优秀文艺长评奖;由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中心主编的《中国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系列丛书》出版,合计260万字;南开大学中外文明交叉科学中心史料文献丛刊编辑工作,在积极稳妥推进下取得了重要进展,《宋元国家祭祀文献丛刊》(30册)、《明代国家治理文献丛刊》(132册)、《明清西洋器物文献集成》(40册)、《中国近现代医学卫生文献丛编》(36册),近期相继出版发行。至此,中外文明交叉中心已相继出版《京津冀丛书汇编》(646册)、《中国法制史丛刊》(420册)、《中国交通史料汇编》(158册)、《福建洋坑许氏文书》(2册)、《宋元国家祭祀文献丛刊》(30册)、《明清西洋器物文献集成》(40册)、《明代国家治理文献丛刊》(132册)、《中国近代医学卫生文献丛编》(36册),总卷数1464册。

  本年度,《中国当代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与途径》(翟锦程)、《白人种族主义偏见与北美印第安人形象建构》(付成双)、《农民基本健康权力保障体系建构与演进逻辑:“防大疫克常疾”实践经验探索》、(尚虎平 黄六招)《商周宗亲组织的结构与形态》(陈絜 田秋棉)、《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政策的实践与经验》(关信平)等五篇文章本年度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曹桐瑞合作文章在会计学国际顶级期刊The Accounting Review发表。

  强化服务大局 “知中国、服务中国”使命担当持续彰显

  

  2022年11月,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暨高端论坛隆重举行

  

  李肇星、赵启正、王伟光、马建堂、龚克、朱光磊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高端论坛中做主旨演讲

  2022年11月29日,学校成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研究院,通过智库网络构建机制、首席专家负责机制、开放合作共享机制、成果产出推广机制,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产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标志性、重量级咨政建言成果,为建构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南开力量。

  2022年,学校《南开智库成果专刊》共刊发46篇资政报告,截至目前已有近20篇获得教育部、天津市委有关部门和领导采用或批示;组织实施天津市科技创新智库年度绩效评估;推动引领智库强强联合,成立京津冀数字经济联盟、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高校智库联盟;打造智库品牌性活动,举办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数字经济高峰论坛、第十一届国际投资论坛、“政治经济学大讲堂”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座、京津冀协同发展高端论坛(2022)、数字经济交叉科学中心“数字经济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高校智库联盟第二届年会暨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端论坛”、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南开大学经济行为与政策模拟实验室”“经济行为与预测国际前沿学术研讨会”等召开。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出版,该报告至今已连续出版了20部,总字数近600万字,发行5万余册,引用达1.6万次,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商务部等部门采纳和连续资助,已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标志性文献

  

  发布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和中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指数,这是南开治理指数迎来的第二十年度发布,成为国内最早、时间跨度最长、被誉为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晴雨表”

  

  发布《大湾区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报告(2022年)》

  学校于2022年持续推出系列标志性成果,发布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和中国上市公司绿色治理指数、《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22》(中英版),《2022大湾区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报告》、《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2“数据赋能政府治理”评价指数等。天津市高校智库优秀决策咨询研究成果获奖18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第一届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名单,南开大学共有14位专家学者入选。

  

  2022年8月11日,南开大学促进天津金融行业创新发展座谈会召开,围绕天津金融行业创新发展献计献策

  

  2022年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高端论坛举行

  

  2022年7月30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暨全面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

  这一年,学校推动优化智库体系,聚力塑造南开智库品牌。6家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全部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十三五”周期测评,跨国公司研究中心获评“优秀”;有组织推动完成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十四五”总体规划论证和基地重大项目申请;加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推动制定并实施《南开大学经济行为与政策模拟实验室建设奖励办法(试行)》;积极推进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人权研究中心建设,研究制定《南开大学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人权研究中心建设方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获教育部认定;加强中国科协科技创新智库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建设;推动成立数字经济交叉科学中心;非遗研究基地成功入选首批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与天津市民宗委签约共建天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天津市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研究基地。

  强化融通中外 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

  

  与意大利比萨圣安娜大学联合发布研究报告

  学校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加快全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步伐,形成开放性视野与格局。本年度,成立国内首个日本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法学院和人权研究中心共同承办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基于人权的气候变化治理方法”云上边会;中国科协、天津市人民政府、南开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共同承办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大数据论坛;“一带一路”中土语言文化经贸交流学术研讨会、“人类背景下海洋治理、环境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 “城市与地方治理国际研讨会” “数字经济、产业转型与共同富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学术活动成功举办。与意大利比萨圣安娜大学联合发布《2022“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背景下航空食品在中意饮食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研究——以东航为例》研究报告;与Springer出版《Contemporary Logistics in China: Revitalization Amidst the COVID-19 Pandemic》面向全球正式发行,是我国唯一一部向海外发行的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报告,至今已连续出版12部,下载量超过10万余次。

  

  2022年4月27日,由中国科协—天津市人民政府—南开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和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共同承办的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大数据论坛平行会议在云端召开

  

  连续12年面向全球发行英文版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年度报告

  2022,南开哲学社会科学学人审思精研、笔耕不辍,服务“国之大局、国之大要、国之大事、国之大计”;2022,南开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服务党和国家大局,提交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推出一大批高质量成果,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库”“智囊团”作用明显提升;2022,学校不断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2022,哲学社会科学积极开展对外传播,关注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不断推进国际学术交流成效显著。

  2023,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南开哲学社会科学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精神,坚持正确方向,树立责任担当,弘扬优良传统,推进文科振兴,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不断创造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新业绩,以奋斗姿态书写新的篇章,为南开品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夯基加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社科部供稿)

  郝静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