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资料

  共 3 道大题,满分 100 分

  一、单选题(共 15 道小题,共 30 分)

  1.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支配型的男性和服从型的女性能相处得很好,爱唠叨的女子也许会嫁给一个少言寡语的男子而生活得很安宁,这体现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喜欢的影响( )(2 分)

  A. 报酬

  B. 相似

  C. 熟悉

  D. 互补

  【答案】D

  【解析】

  2. 25.带有忍耐性和仁爱色彩、不求任何回报的爱情通常被称为( )。 A. B. C. D. (2 分)

  A. 利他爱情

  B. 自利爱情

  C. 虚幻爱情

  D. 忠守爱情

  【答案】A

  【解析】

  3. 在爱情的基本三角形理论中,被认为是爱情驱力的是( )。(2 分)

  A. 喜爱

  B. 痴迷

  C. 浪漫

  D. 激情

  【答案】D

  【解析】

  4. 17.望梅止渴是( ) A. B. C. D. (2 分)

  A. 行为暗示

  B. 直接暗示

  C. 自我暗示

  D. 反暗示

  【答案】B

  【解析】

  5. 12.当人们对自己的能力或特质没有把握时,常常趋于通过完成任务对自己进行检验性评价,这叫做( )。 A. B. C. D. (2 分)

  A. 自我增强

  B. 自我表现

  C. 自我知觉

  D. 自我估价

  【答案】D

  【解析】

  6.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如果其他方面的条件相同,( )更能影响印象的形成。(2 分)

  A. 积极信息

  B. 消极否定信息

  C. 先行信息

  D. 综合信息

  【答案】B

  【解析】

  7. 9.罗森伯格等人在对大学生的认知活动进行的研究过程中发现,那些被大学生形容为很聪明的认知对象同时还可能被形容为友好的,但很少被形容为自我中心的。这里( )起了作用。 A. B. C. D. (2 分)

  A. 光环作用

  B. 刻板印象

  C. 积极偏见

  D. 隐含人格理论

  【答案】D

  【解析】

  8. 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我们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体系划分为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以及应用社会心理学四个层面。以下答案中,不属于“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这一层面的研究领域的是( )(2 分)

  A. 研究人的社会动机

  B. 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C. 研究社会态度转变

  D. 研究社会影响

  【答案】D

  【解析】

  9. 罗森伯格等人在对大学生的认知活动进行的研究过程中发现,那些被大学生形容为很聪明的认知对象同时还可能被形容为友好的,但很少被形容为自我中心的。这里( )起了作用。(2 分)

  A. 光环作用

  B. 刻板印象

  C. 积极偏见

  D. 隐含人格理论

  【答案】D

  【解析】

  10. ( )指个体觉得自己某一方面有潜力的自我构想,是自我意识系统中有关未来取向的成分,它既是未来行为的诱因,又为现在的自我提供了一个评价和解释的情境。(2 分)

  A. 理想自我

  B. 可能自我

  C. 社会自我

  D. 心理自我

  【答案】B

  【解析】

  11.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之间的情感活动,概括起来,人际间的情感倾向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分离的情感,另一类是( )。(2 分)

  A. 联合情感

  B. 亲密情感

  C. 空洞情感

  D. 相斥情感

  【答案】A

  【解析】

  12. 13.当我们看到某人好承诺却经常违背诺言,如果我们断定这是由他不诚实的品行所导致的,我们所做的归因就是( )。 A. B. C. D. (2 分)

  A. 内部归因

  B. 外部归因

  C. 对应推论

  D. 三度归因

  【答案】C

  【解析】

  13. 当我们看到某人好承诺却经常违背诺言,如果我们断定这是由他不诚实的品行所导致的,我们所做的归因就是( )。(2 分)

  A. 内部归因

  B. 外部归因

  C. 对应推论

  D. 三度归因

  【答案】C

  【解析】

  14. 考试失败者强调是由于考题太难和考场上运气不好,而成功者却认为是由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高,这叫做( )(2 分)

  A. 有选择的接受反馈

  B. 选择性遗忘

  C. 认知偏差

  D. 自我防御性归因

  【答案】D

  【解析】

  15. 有两个人在进行对话,只有一方发出信息,另一方没有反馈信息的人际沟通,被称为( )(2 分)

  A. 双向沟通

  B. 单向沟通

  C. 平行沟通

  D. 上行沟通

  【答案】B

  【解析】

  1. .考试失败者强调是由于考题太难和考场上运气不好,而成功者却认为是由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高,这叫做( )。. (2 分)

  A. 有选择的接受反馈

  B. 选择性遗忘

  C. 认知偏差

  D. 自我防御性归因

  【答案】D

  【解析】

  2. ( )信息告诉人们:行为者在对待不同的刺激时,其行为表现是否有差别。(2 分)

  A. 一贯性信息

  B. 区别性信息

  C. 一致性信息

  D. 以上三种信息

  【答案】B

  【解析】

  3. 望梅止渴是( )(2 分)

  A. 行为暗示

  B. 直接暗示

  C. 自我暗示

  D. 反暗示

  【答案】B

  【解析】

  4. 库利认为,自我或人格是社会的产物,其产生只能通过:( )(2 分)

  A. 社会互动

  B. 个人冥想

  C. 历史演化

  D. 学术研究

  【答案】A

  【解析】

  5.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支配型的男性和服从型的女性能相处得很好,爱唠叨的女子也许会嫁给一个少言寡语的男子而生活得很安宁,这体现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喜欢的影响( )(2 分)

  A. 报酬

  B. 相似

  C. 熟悉

  D. 互补

  【答案】D

  【解析】

  6. 12.当人们对自己的能力或特质没有把握时,常常趋于通过完成任务对自己进行检验性评价,这叫做( )。 A. B. C. D. (2 分)

  A. 自我增强

  B. 自我表现

  C. 自我知觉

  D. 自我估价

  【答案】D

  【解析】

  7. 到一个陌生的人家里作客,怕自己举止失当,就会格外注意模仿别人,这种模仿是( )(2 分)

  A. 有意识模仿

  B. 无意识模仿

  C. 服从

  D. 从众

  【答案】A

  【解析】

  8. 和基本归因错误有着十分密切联系的是:( )(2 分)

  A. .“行动者-观察者效应”

  B. “前台-后台效应”

  C. “首因-近因效应”

  D. “主我-客我效应”

  【答案】A

  【解析】

  9. ( )指个体觉得自己某一方面有潜力的自我构想,是自我意识系统中有关未来取向的成分,它既是未来行为的诱因,又为现在的自我提供了一个评价和解释的情境。(2 分)

  A. 理想自我

  B. 可能自我

  C. 社会自我

  D. 心理自我

  【答案】B

  【解析】

  10. 在激烈的冰球比赛中,因撞击而造成的身体的伤害通常被认为是无意的,假如这种撞击发生在办公室或者教室里,人们就不会认为它是无意的了。这主要是因为( )(2 分)

  A. 人们通过行为发生的社会情境推知行为者是否具有了侵犯意图

  B. 人们通过行为者的社会角色推知行为者是否具有了侵犯意图

  C. 人们通过行为发生前的有关线索推知行为者是否具有了侵犯意图

  D. 人们通过行为者的身份特性推知行为者是否具有了侵犯意图

  【答案】A

  【解析】

  11. 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我们可以把社会心理学的体系划分为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以及应用社会心理学四个层面。以下答案中,不属于“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这一层面的研究领域的是( )(2 分)

  A. 研究人的社会动机

  B. 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C. 研究社会态度转变

  D. 研究社会影响

  【答案】D

  【解析】

  12. 群众在物价上涨时抢购和囤积商品的行为是( )(2 分)

  A. 侵略性集群行为

  B. 逃避性集群行为

  C. 表现性集群行为

  D. 获取性集群行为

  【答案】D

  【解析】

  13. 电影和电视中的暴力节目直接影响到儿童的:( )(2 分)

  A. 侵犯行为

  B. 劳动行为

  C. 消费行为

  D. 群体行为

  【答案】A

  【解析】

  14. 14.组织中身份地位相仿者之间的沟通属于( )。 A. C. D. (2 分)

  A. 下行沟通

  B. 上行沟通

  C. 平行沟通

  D. 非语言沟通

  【答案】C

  【解析】

  15. 反向社会化又称:( )(2 分)

  A. 无社会化

  B. 逆向社会化

  C. 顺向社会化

  D. 标准社会化

  【答案】B

  【解析】

  1. 现实生活中,应对挫折的方式有许多,下列成语中体现社会心理学中“补偿”行为方式的是( )(2 分)

  A. 亡羊补牢

  B. 化悲痛为力量

  C. 失之东榆,收之桑榆

  D. 卧薪尝胆

  【答案】C

  【解析】

  2. 有一种观点认为,群体比个体更容易作出冒险决定,是由于决定的责任广泛落到了每个成员身上,任何一个个体都不必对错误的决定承担全部责任,所以群体比个体更大胆。这一对“冒险性转移”的原因的理论解释,被称作( )(2 分)

  A. 文化价值论

  B. 责任扩散论

  C. 去个性化理论

  D. 领导者影响论

  【答案】B

  【解析】

  3.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支配型的男性和服从型的女性能相处得很好,爱唠叨的女子也许会嫁给一个少言寡语的男子而生活得很安宁,这体现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喜欢的影响( )(2 分)

  A. 报酬

  B. 相似

  C. 熟悉

  D. 互补

  【答案】D

  【解析】

  4. 当我们对某人有好感时,往往会对他有更多好的评价,这说明我们的认知活动受到( )的影响。(2 分)

  A. 原有经验

  B. 认知偏见

  C. 价值观

  D. 情感状态

  【答案】D

  【解析】

  5. 下列对自我意识内容的分类,由詹姆斯(W.James)提出的是( )(2 分)

  A. 现实自我、理想自我

  B. 实用自我、原则自我

  C. 公我意识、私我意识

  D.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答案】D

  【解析】

  6. 16.群众在物价上涨时抢购和囤积商品的行为是( ) A. B. C. D. (2 分)

  A. 侵略性集群行为

  B. 逃避性集群行为

  C. 表现性集群行为

  D. 获取性集群行为

  【答案】D

  【解析】

  7. 刻板印象一经形成便具有较高的:( )(2 分)

  A. 变化性

  B. 反复性

  C. 稳定性

  D. 联想性

  【答案】C

  【解析】

  8. 22.下列对自我意识内容的分类,由詹姆斯(W.James)提出的是( ) A. B. C. D. (2 分)

  A. 现实自我、理想自我

  B. 实用自我、原则自我

  C. 公我意识、私我意识

  D.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答案】D

  【解析】

  9. ( )信息告诉人们:行为者在对待不同的刺激时,其行为表现是否有差别。(2 分)

  A. 一贯性信息

  B. 区别性信息

  C. 一致性信息

  D. 以上三种信息

  【答案】B

  【解析】

  10. 弗洛伊德认为,构成个人人格的主要因素是( )的生活经验。(2 分)

  A. 童年期

  B. 青少年时期

  C. 成年期

  D. 婴幼儿时期

  【答案】D

  【解析】

  11. 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阿Q受到了别人的欺侮后,跑到尼姑庵去找小尼姑出气。这一行为属于以下侵犯行为转移与消除方式中的哪一种( )(2 分)

  A. 社会规范的抑制

  B. 对报复的畏惧

  C. 置换

  D. 电视剧 寻找“替罪羊”

  【答案】D

  【解析】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