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立辛主任:癌旁正常组织中寻找肿瘤预后相关有效指标的研究|2019(第七届)先进

  卫立新主任承担了针对肝癌研究的国家自然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长期以来从事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目前研究方向为从干细胞和器官炎症损伤认识肿瘤发生及复发的机制,继而对肝癌患者进行有效的预后判断制定肝癌的治疗方案。

  卫主任首先为大家展示了炎症贯穿肝癌发生和发展始终的转化过程,引出炎症与肝癌发生相关性的几个思考问题,接着,向我们介绍了肝脏恶劣炎症微环境促使HPCs恶性转化的机制;MSCS与炎症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对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表明MSCS有向炎症损伤部位趋化的特性;肝前体细胞的活化与肝癌发生的演化进程等,提出了针对异常微环境干预的TACE治疗新策略,利用炎症微环境中参与TACE抵抗的关键炎症因子和基质细胞,探寻临床TACE治疗适应症选择的新指标。

  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大多关注肿瘤本身,从肿瘤组织中寻找肝癌的预后指标。卫主任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微环境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肝脏发生损伤时,肝细胞大量坏死,炎症细胞被大量激活,肝脏表现出强烈的炎症反应,从而激活大量的肝前体细胞,有证据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肝前体细胞参与肝癌的发生。肝剧情片癌微环境相关指标如炎症评级、肝细胞坏死及纤维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多表现出预后不良,当肿瘤发展到一定阶段,癌旁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其导致的自噬水平升高同样会促进肝癌的化疗抵抗及复发转移,提示不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