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尊圣 | 通过门缝偷学画画,30年后走进最高学术殿堂

  欢迎戳上方加关注!每天上午准时与您分享两篇优质文章~本文共计1947字,阅读仅需4分钟~

  我出生在1958年黑龙江林口县的农民家庭,上小学一年级,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受哥哥尊城的影响,开始涂涂画画。目不识丁的父亲和哥哥都不希望我画画,父亲希望我能继承他的手艺(乡村里称为大眼木匠),哥哥说文化人不受重视,咱们哥三个有一个画画的就行了,你就学木匠吧。于是我白天学木工活,晚上通过门缝偷偷的学画画,傅泊庚成为了我初学绘画的启蒙老师。我白天躲在小胡同里画画,小画板放在窗台上一边下雨一边画,雨水从后背一直流到脚后跟。也是孩童对事物的好奇,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从那时开始,就与绘画结下了生死之缘,是一生的追求,也是宿命。

  1974年我17岁,为了躲避返乡,跟大哥尊清去了大兴安岭,两年高中毕业后以舞美工的身份就业于大兴安岭地区文工团。在此期间我的绘画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和提高,舞台布景的远、中、近三大块,色彩和灯光,让我对绘画,不仅仅是兴趣而是酷爱。三个大层次和光与色彩,舞蹈与音乐,对我今天的绘画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1980年我在大兴安岭松岭中学任教美术老师,课上课下,生活的一切就是画画。

  周尊圣《黄土坡1》 68×45cm 2015年1982年转正后我调回老家林口县卫生局(宣传干事),我的绘画也得到了哥哥的认同。后来通过傅泊庚老师及哥哥尊城的推荐下有幸结识了冰雪画家——于志学先生。我跟随于老师学习创作冰雪山水长达12年,在这期间我临习芥子园、范宽、石涛、龚贤,而学到最多的就是黑、白、灰的关系,冰雪山水是在白纸上画白的,就必须画好黑,我画过大量的素描,通过素描怎样运用到国画水墨上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迈进。

  1991年我在黑龙江美术馆的个人画展,那年我33岁也正值而立之年,展览的成功举办、赞誉和肯定又一次给我奠定了信念,坚定走中国画这条路的信心。

  199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修班学习两年。在东四九条胡同、安定门的建厂胡同,春雨潇潇,秋风落叶,地下室里的潮湿……都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记忆,陈老莲的《水浒叶子》《溪山行旅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唐 张萱)、《八十七神仙卷》,让我在困苦和磨难中历练了自己的意志和绘画技艺。两年间眼界大开,学业长进,信心更足,真正的走进了中国山水画,神秘悠久的中国传统和绘画艺术的天堂。

  1994年是我最难忘的一年。也是追求艺术多年产生巨大裂变的一年,独自走进新疆。不再画以前的冰雪山水,创立自我风格体系的一年。初次走进新疆的目的是画高原雪山,有别于东北丘陵山区的雪原。但没有想到的是来到新疆就爱上了新疆。独自一人徒步走进天山博格达峰,半路拦车,夜行天山遇见盗马贼,卧睡山石,醒来漫天星斗,为了找回丢失的胶卷连续徒步行走8天。

  199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举为我办了“周尊圣山水画学术研讨会”得到了学界的认可,确立了自己的绘画风格。2000年被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天山红”就是我走进新疆二十多年来的凝固色。在新疆就有700多平方公里的红色砂岩,(古人称为赤砂山)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扩张强化的红色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赞美大美新疆。“天山红”已经成为赞美天山的代名词,得到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周尊圣《天山红韵图》138×34cm 2017年2008走进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对我的绘画更是一个大的促进,品格高尚的学术氛围更让我专心探索研究“天山红”这一题材的拓展和提高,在画院里提倡的正大气象,时代心象,温柔敦厚,中和之美的学术思想和精神指导下,创作出迎合时代的好作品,回报于人民,回报于社会。

  2011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中国画家名人启示录·周尊圣》,汇集了学界理论家们的诸多评论以及个人传记和走进天山的经历,理论家们对天山山水、“天山红”都寄语高度评价和赞誉的同时赋予肯定周尊圣的绘画开辟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新领域。

  艺术探索之路艰辛漫长,就是勤奋与思考,艺术创作是个人心悟的理解,一生只做两件事:学习和感恩,感恩大好时代,感谢每一个人,一路走来艰难万分,但对自己所追求和喜爱的事业来说一切都是幸福快乐,从业余到职业,从职业到事业乃至一生的追求,已经把艺术视为生命,所以没有理由停留,没有一刻倦怠,只有向前探索。

  原文作者:周尊圣原文来源:《艺术品鉴》2018年11月刊《我的从艺之路:一个以红色激情畅想“天山红”的人》(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艺术品鉴》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百家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