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测试题

  #单元测试#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整除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这个单元重点理解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即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这也是本单元的难点内容,很多练习题都围绕这个知识点展开的。

  一、对余数的产生意义的考察。

  实际上,余数产生于平均分当中,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时,最后的部分不能再分了,就会有剩余,剩余的数量就是余数。如第1小题把10个苹果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5袋,如果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3袋,还剩下1个,就出现了余数。

  二、对除法中各部分名称的考察。

  学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首先要清楚什么是余数,所以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之一,如在第2小题中,42÷9=4……6,被除数是42,除数是9,商是4,余数是6。第4小题也需要学生清楚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并要求学生会求除法中的商和余数。

  三、对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考察。

  1、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第5、6小题都要求学生根据这个关系式进行计算,第5小题首先确定余数最大是7,那么,被除数=8×6+7=63。

  2、在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知识,很多练习题都是围绕这个规律展开的。下面我们重点来说一下:

  第11小题,因为余数是6,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所以除数最小就是7。

  第14小题就更明显了,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直接选择A。

  第15小题除数是3时,余数就不能为3了,所以是错误的。

  第19小题显然是把这一规律写颠倒了。所以也是错误的。

  3、有余数的除法在找规律中的应用。根据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后,出现了余数的这一特点,可以解答一些有规律的练习题。

  如第13小题,2021年3月1日是星期一,到本月的31日,共有31天,每7天一个周期,所以,31÷7=4……3,这里的3是指第5个周期的第3天,也就是星期三。

  再如第15小题,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是“○◎◎◎△△□”7个图形为一个周期。所以,34÷7=4……6,第34个图形是第5个周期中的第6个图形△。

  四、对除法计算能力的考察。

  学生计算能力的考察,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本单元重点考察学生的除法计算能力,从第四大题计算题就可以看出,无论是口算题还是笔算题,都是以除法为主。所以,学生要学会用竖式进行除法计算,掌握用竖式进行除法计算的方法。

  在进行除法计算的过程中,要记住2个小于,第一个小于是:余数要比除数小。第22题的第1小题就错在余数比除数大了。第二个小于是:余数与商的积要小于被除数,在第22题的第2小题中,商与除数的乘积大于被除数,所以也错了。

  五、对有余数除法应用能力的考察

  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宗旨,所以每个章节的学习都要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章节也不例外。

  对有余数的除法应用能力的考察主要体现在第六题走进生活。

  第27小题,需要同学们观察到衣服上有4个纽扣,把30个纽扣平均每4个分成一份,同学们很自然地想到30÷4=7(件)……2(个)。

  第28小题,学生读题后能很顺利地写出除法算式,但计算时,常会出现计算错误或漏掉单位,需要老师及时提醒。

  第29小题相对应难一点,需要同学们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后才能列出正确的算式,同时还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计算,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第30小题是相对完整的解答过程,要求学认真审题,列牛正确的算式,并在答案中填上正确的结果。

  举报/反馈